分享

七苦乐恒生的此起彼伏效应

 lking163 2016-08-03

 七  苦乐恒生的此起彼伏效应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带来苦与乐体内物质的对称与恒生,现在我们来综合聊一聊体现这两种物质恒生的三种效应。

此起彼伏效应

 “从前面谈到的两种对欲望态度极端的人群,吸毒者、花花公子与禁欲苦修者,他们的心理生理过程,实际上已经很好地说明了带来苦与乐的体内物质在感觉、情绪与精神之间相通互联的此起彼伏效应。这种此起彼伏有如在人体内有两座水库分别不停地流入带来苦与乐的体内物质,由于流入量恒定,水库储量有限,人在不同的情感渠道释放这些物质时就会出现此多彼少,此起彼伏的现象。

荷尔蒙恒生带来的此起彼伏效应主要表现为,快乐等正面体验在感官神经末稍和神经中枢间此多则彼少,此起则彼伏;以及负面体验在人主动吃苦和被动承受的负面情绪感觉间的此起彼伏。”造物主说道。

“首先是苦与乐恒生的正负面体验在神经末稍和神经中枢之间的此起彼伏。

我们看到,花花公子在持续纵欲过程中,感官神经末稍大量释放快乐荷尔蒙,相应地,神经中枢大量减少快乐荷尔蒙的释放,带来精神空虚,萎靡不振的现象。

禁欲苦修者,在禁欲修行的过程中,压抑感官欲望,使快乐荷尔蒙很少释放于感官神经末稍,相应地,快乐荷尔蒙大量释放于神经中枢,带来精神心灵长时间的宁静愉悦或短时间的强烈欢乐。

儿童和老人,当感官尚未发育成熟或过于衰老,感官的神经末稍不能大量释放快乐荷尔蒙时,就会集中释放于神经中枢——儿童会在想象的世界中畅游,并从中获得无穷的欢乐;而老人会从回味往事中找到慰藉与乐趣,并因此常常提及过去的光荣岁月。

当人心理上处于极度压抑痛苦时,生理上对疼痛或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压抑感会相应变得迟钝与淡化。失恋的人茶饭不思,实际上就是对饥渴之苦失去感觉的表现。这也是因为痛苦荷尔蒙在神经中枢大量释放的时候,在感官神经末稍就会相应减少。

此外,当人痴迷于某一方面兴趣爱好时,大量快乐集中释放这一方面,对其他方面的感觉往往就相应淡化,失去兴趣。这是恒生的快乐荷尔蒙在不同神经区域此起彼伏地释放的现象。

此起彼伏效应的第二类现象,表现为人的苦与乐的正负面体验,在主动唤起与被动承受之间的此多彼少,此起彼伏。

吸毒者在吸毒前期,快乐因毒品而集中释放于神经中枢,带来主动唤起的精神上的强烈振奋或欢乐,但在连续吸毒之后,此多则彼少,快乐荷尔蒙存储消耗殆尽,吸毒者相应地失去平常人生活中细水长流的平淡快乐,致使欲望机制在日常生活中诱导人们行为所需要的快乐荷尔蒙缺失,使他们对于日常的积极行为失去动力,因而不想做任何积极之事。对于日常的娱乐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失去感觉和兴趣。

在吸毒后期,毒瘾较深的吸毒者,往往很少从事工作,学习,运动等积极健康的抑制性活动,除吸毒之外,昏昏沉沉地躺着什么都不做,这种不主动承受正常工作劳动艰涩之苦的状态,使痛苦荷尔蒙不能象正常人那样在日常工作劳动中细水长流地释放,使恒生的痛苦荷尔蒙集中释放于毒瘾发作之时。这种短期内痛苦的集中释放,其强烈程度使人完全无力抵抗。因而吸毒者到后期愈陷愈深,逐渐走不上归路。

相对地,那些经常从事工作,劳动,运动的吸毒者,因为有痛苦荷尔蒙的分流渠道,即便毒瘾发作时,痛苦也相对较轻,易于承受和抵抗。强制劳动的戒毒方法,其实利用了这种

                                  26

此起彼伏的关系。由此也可见,吸毒者失去积极心态与积极行为,不能象正常人一样经常在劳动中克服惰性阻力,通过工作与劳动来消耗生命中不可逃避的压抑之苦,实际是吸毒者被控制的关键所在。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资深吸毒者的痛苦荷尔蒙统统集中到毒瘾发作时释放,因为此起彼伏的缘故,对于常人所有的生活烦恼与压力往往感觉淡漠,极其超脱。表现出与修身养性达到一定境界的人相似的超脱态度——对日常生活的忧虑烦恼压力,对丧失人格尊严通常给人带来的羞耻与愤怒,对通过犯罪筹集毒资应有的恐惧感,都统统失去了应有的痛苦压抑感觉。可以说达到了另一种宠辱不惊,淡漠超脱,心如止水的境界。只不过这种境界和‘忘我’又不同,是丧失自我,沦为欲望的奴隶。

衣食无忧的花花公子,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他们不务正业,很少进行主动的学习劳动与工作,因为缺乏主动承受学习工作劳动中释放的压抑之苦,而带来神经中枢痛苦荷尔蒙的缓慢被动释放,时常带来情绪的阴郁颓废,寂寞失落,精神状态的昏沉低迷,浑浑噩噩。时常满溢的痛苦荷尔蒙存储,使得他们对负面情绪变得敏感,变得烦躁易怒。

长期禁欲者如苦行僧或修士,他们潜心修行,在长时间的研习经文或禅定冥想中抑制杂念,饱受屏息凝神的禁锢意识自由之苦;他们坚持对感官的欲望压抑,在禁欲中又饱受压抑之苦;当他们在生理与心理上长时间主动压抑自己后,在感官与情绪上体验了足够多的压抑之苦,痛苦荷尔蒙被充分释放。这时,恒量的痛苦荷尔蒙此多则彼少,此起则彼伏,他们主动承受所引起的痛苦荷尔蒙释放太多,外界所能引起的压抑感就很有限了。因此,他们在精神上保持自然平静,世俗的烦恼很少能够打扰他们。这就是痛苦的此起彼伏效应。

这种平静是真正的风平浪静,而不是靠意志力来压制烦乱的情绪。因为他们做得比用意志来控制情绪更彻底,是釜底抽薪式的解决办法——把痛苦荷尔蒙绝大部分都集中到主动承受的压抑与苦涩中。痛苦荷尔蒙虽然恒量生成,但一旦生成后就很快被主动承受的禁欲之苦和对意念的压抑之苦所消耗,存储它的水库经常处于空空如也的状态,就自然无法对外界的困扰产生烦恼的情绪。因此,他们的心灵平静并非他们生活在真空中,没有人生的困扰可言,亦非训练出强有力的意志控制力将烦恼强行排除,只是烦恼等负面情绪缺乏荷尔蒙的物质基础,尽管有可烦恼的事由,却无法产生烦恼的情绪,来打扰他们的心灵平静。”

 “这么说来,当人主动充分地去消耗痛苦荷尔蒙,其他方面的负面情绪即便想体验一下也无法产生?”我问道。

“的确如此。不过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抑制性活动或欲望压抑,充分消耗痛苦荷尔蒙的存储,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全身心投入于科学研究,或是艺术创作等抑制性活动的人,他们对世事的态度,往往相对淡漠与镇定,这也是同样的原理在起作用。人本能上总是追求安逸舒适自由自在。当他们在工作,创作与劳动这些抑制性活动中不断地克服惰性,就主动承受了大量克服惰性所产生的艰涩与压抑。此外,当他们在工作或创作中控制行为与意识,这和监狱中的犯人一样会感受到行为自由受禁锢的压抑之苦,而且意识受到的禁锢,使这种压抑之苦又更深一层。有些人宁愿干体力活,也不愿承受这种压抑禁锢意识的苦,可见其痛苦的难忍。但愈是难忍的痛苦,也带来痛苦荷尔蒙快速的消耗。但是,当痛苦荷尔蒙存储被大幅减少后,这种痛苦也就不那么难忍了,这里也存在着衰减效应,最困难是开始阶段,之后其实并没有旁人看上去那么难以忍受。同时,外界的困扰因为痛苦荷尔蒙的缺乏而很难引起忧虑烦恼的负面情绪,全心投入的科学家、艺术家也就自然进入淡泊从容的境界。

在印度,冥想是人们调节自我的一个有效传统方式。冥想是对意念的高度压抑与控制,人的意识和行为一样,天性喜欢自由而讨厌束缚控制,当人主动去压抑各种念头,努力保持意识的空无一物或控制意识向特定的方向流动,那么人就要承受很强的压抑感,这与禅修相

                                 27

同,主动释放和承受压抑感,并使压抑荷尔蒙的存储变得稀少。因此,人生的不如意与外界的困扰,因为痛苦荷尔蒙的存量稀少,将很难给人带来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的减少,心态的稳定,有助于人体保持平静和谐的状态。

当人处于心态失衡,情绪低迷,精神紧张焦虑的紊乱状态时,面对外界病毒的侵袭,因为阵脚已乱,往往不战自溃,所以易于被疾病所感染和控制。而人体处于平静和谐的状态时,免疫系统就象严阵以待的军队一样井然有序,当然对疾病有着更强的免疫力。这是冥想与禅修强身健体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中国,有着众多武功与气功门派,无论何种门派,练功之人,都强调对意念的高度控制。排除杂念,是各种武术流派锻造“精气神”的必修功课。人在抑制意念的过程中,束缚意识自由,产生很强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快速消耗痛苦荷尔蒙,痛苦荷尔蒙的低水平状态,使人的心理很少产生焦虑烦恼等负面情绪,使得精神状态保持在沉静有张力的状态。对于练功之人来说,在这种生理心理的和谐状态下,更易于保持“精气神”的充沛饱满。从而更易于激发人体的潜能与活力。

在日本,一项流传至今的习俗是在冬天用冷水浴来锻炼人的意志,这也是同样的原理。人们在寒冷的天气跳入冷水中,感到刺骨的冰冷与痛苦,带来痛苦荷尔蒙强烈的释放,但人的精神不会因为主动承受痛苦而萎缩,反而因为这种剧烈的压抑感释放后,感到心灵的平静与精神的饱满。这同样是此起彼伏的效应,当神经末稍释放大量的压抑荷尔蒙时,发生在神经中枢的压抑荷尔蒙相应大幅减少,精神上由此感到非常的轻松,清爽和平静。”

“如果说此起彼伏总是有效,那么随便什么生理上的痛苦都可以带走心理上的痛苦吗?这样说我们经常自我虐待,也可以保持心理上的轻松平静了?”我提出了质疑。

“事情比我们想象的略微复杂,因为人体对压抑荷尔蒙的存储量并非短期内可以清空,因此,不会如你所说,我们饿自己一顿,或是打自己几下,就可以带来心理上的轻松和平静。但如果是剧烈而持久的肉体疼痛,的确可以缓解精神上的痛苦。人们通常会把这看作是因为转移了注意力。实际上有些有自虐倾向的人就是通过这种做法来解决问题。

有自虐心理或自伤现象的人,往往心理存在很大的压力与痛苦。他们通过制造身体上的痛苦,来分流和缓解心理上的焦虑压抑痛苦,这实际是在利用恒生的痛苦荷尔蒙此起彼伏的

效应,在感官神经末稍大量释放痛苦,从而相应减轻神经中枢的心理痛苦。

当然,有自虐心理的人,其追求可以分为两面,一是缓解精神上的痛苦,一是追求自虐中的快感。

前者通过剧烈的生理痛苦所带来的此起彼伏,的确达到了暂时摆脱精神烦恼的目的。但是通过对自我生理上的伤害,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生命追求和谐的手段。因为它同时在破坏生命和谐的基础——健康。

而追求自虐中的快感,则是神经中的快感机制出现了释放阀门的错误连接,将神经中枢的快感释放与生理疼痛相联。因此,就会在疼痛中体验到心理上的快慰。

在美国,清教徒崇尚教育与劳动,提倡节制欲望,躬行此道的人,生活往往平静而充实。人们在经常的脑力与体力劳动等抑制类活动中,大量释放压抑荷尔蒙,情绪层面相应减少抑制荷尔蒙的释放,精神就会轻松而平静。

上面所述的此起彼伏效应,也是为什么人们在富裕之后往往又怀念那些物质简单但单纯美好的年代。物欲的高度满足往往伴随着心灵的空虚躁动,而心灵的单纯快乐又往往伴随着物质生活的简单纯朴。

一些不愿自欺欺人而又历经富贵之人,往往在浮华之后返朴归真,情愿选择简单质朴的生活,只因他们深知,精神上的愉快,需要物质上的简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吧。下面我们再来看苦与乐恒生带来的第二种效应。”

                                 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