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政治上平庸无能,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宋高宗行书《赐岳飞批剳卷》 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末书坛,后人多效法其书迹。赵构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书史每艳称父子书家,前有羲献父子、欧阳父子、米氏父子,其实赵佶与赵构也完全称得上父子名家。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真草嵇康养生论》及《光明塔碑》等。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 又云”高宗善真行草书,无不造妙,或云初学米芾,又辅以六朝风骨,自成一家”。 赵构楷书《徽宗文集序》(局部) 赵构初学黄庭坚,后改学米芾,至终以追摹魏晋法度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元朝书法家赵孟頫早年即以宋高宗书法为榜样。即位后,力学唐人如虞世南、褚遂良、李北海,现存的《岳飞敕》、《徽宗御集序》均可见虞褚二家的影响。赵构书法的黄金时期是他退为太上皇之后,据《宋史》卷三十二《高宗纪》”绍兴三十二年诏皇太子即皇帝位,帝称太上皇,退处德寿宫。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崩于德寿殿,年八十一”。绍兴三十二年,赵构55岁,也算是年富力强之时,他从危困的局势和繁冗的政务中解脱出来,在以后的26年里,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书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段时间里他致力于六朝,”每得右军或数行、或数字,手之不置”(《翰墨志》),经过屡易典型之后,终于确定了自家面目。《草书〈洛神赋〉》便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赵构行楷书《七言律诗》 赵构少即醉心书道,陆游曾说:“思陵妙悟八法, 留神古雅,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清闲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赵构在其《翰墨志》开篇即谓:“余自魏、晋以来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取舍,至若禊帖,测之益深,拟之益严,以至成诵。”又云:”顷自束发,即喜揽笔作字,虽屡易典型,而心之所嗜者,固有在矣。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 赵构自己善学《兰亭序》,便赠之与王子和朝中大臣,又让宋孝宗学书。一时间,以高宗为中心,南宋几乎掀起了一个学书高潮。马宗霍《书林藻鉴》中说:“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最后作孙过庭字,而孙字又盛。 赵构《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 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文从沈梦认为,这种以权贵的好恶而人为左右书体盛衰,影响了南宋书法的发展,但宋高宗对南宋书坛的贡献还是不能抹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