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樊矫健 有关摄影的论述摘录

 广文书苑 2016-08-03

有关摄影的论述摘录

任何文艺形式都需要想象和构思,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没有构思就达不到理想的境界。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得到社会承认,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一幅立意新颖、形象生动,画面优美的照片,莫不与艺术构思有关。构思决不是弄虚作假,无中生有,而是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将主题和想象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炼,在头脑中反复酝酿产生,使照片比生活原形更深刻、更真实、更典型化。(摘自《摄影漫笔》“摄影的构思”)。

有趣味的照片,必须是人物真实感情自然的流露,任何高明的装扮表演,都很难达到天衣无缝、惟妙惟肖的地步。当然那种矫揉造作、故作姿态的做法就更谈不上真正的趣味性了。现实社会的艺术趣味就该是高尚的、健康的、引人向上的,那种为迎合少数人的口味的低级、庸俗趣味性,必须杜绝。(摘自《摄影漫笔》“照片的趣味性”)。

大自然的宏观世界是一种壮美,而微观世界则多为秀美、阴柔之美。古人云:一草一木皆寄情,更能撩人思绪。(摘自《摄影漫笔》“自然永远是美的”)。

一幅艺术摄影作品,它所要达到的目的决不是仅限于告诉读者这里发生些什么,而是要以它的典型形象去感染与鼓舞读者,让人们看了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引起对生活的联想,引起感情上的抒发与慰籍,甚至引起无法言传的内心交流。尤其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结合,它具有强大的内涵力,它既可以使人柔肠百转,移性抒情,又可以使人热情奔放,激励斗志。这就是艺术摄影的特性与它的社会功能。(摘自《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介定》)

摄影艺术的创新,需要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有新的认识和新的突破,善于观察生活和挖掘生活,善于在一般人不注意之处,去打开生活的大门,并尽量向纵深和广度挖掘,提炼出新的思想和令人回味的意境。(摘自《摄影艺术漫议二题》)

生活的大门是为我们敞开的。深入生活、开掘主题、创作典型的道路却是各异的。要拍出自己的风格,创出个人的特色,则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勇敢探求的精神,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上走下去。在提高摄影艺术创作道路上,是没有任何捷径可循的。(摘自《摄影·生活·提高》)

摄影艺术是以丰富的有时代特征的鲜明形象反映生活的。它不否认在现实生活中,靠现场选择、观察去抓取典型形象,但更不能忽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完全可以在大量众多的人物及事件中进行合理想象,去构思出更为完整生动的艺术形象来。(摘自《文学对摄影艺术的启示》)

一幅带有人情味的摄影作品,人们对它发生了兴趣,是因为它具有与观赏者息息相通的感情,熟悉与被理解了的人物形象,更能引起众人的关注与同情。艺术最主要表现的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现象,就是表现人的精神世界。而如何才能使人物更具有吸引力更有感人的因素呢?!这就需要使被描绘的人物要处在典型的环境中并有着鲜明而突出的性格。因而刻画人物的性格,则为大多数艺术种类最基本的工作。但只有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性格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惟有最真挚高尚的情感流露,才最有艺术的感染力。(摘自《回顾与思考》)

在艺术作品中,主要应该描写人类的社会生活,虽然有些作品,表面看来似乎不直接去表现人,但实际上仍是表现人的感情,人的生活情趣、兴趣和爱好。当我们看到描绘大自然的风景画,风光照片,或是介绍动物世界的电视片,它们所以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莫不是都渗透着人的感情。(摘自《回顾与思考》)

摄影理论包括的范围很广,涉及的面也很多,它不仅限于板起面孔大谈深奥的“学术”问题,其最根本的任务还是为摄影创作的繁荣开辟道路。(摘自《摄影理论必须回归现实》)

一切艺术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描写人类社会 生活现象的,说文学是人学,说艺术的对象是人,是很有道理的。而情节性专题,则大都以人物的命运,性格的展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主要内容。而人的性格特征,又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和人的主观因素,当人与周围发生矛盾时,通常是通过情节表现出来的。而情节又是从选择、掌握、描绘、反映人的本质的细节,表现出人的性格特征来的。可以说人物性格的展示,只有在一系列带有矛盾冲突的情节中才能充分展开。(摘自《关于画报情节性专题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