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青梅煮茶 2016-08-03


陶渊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陶弘景的这篇《答谢中书书》作为山水小品名篇,被收在中学课本中,许多人上学时都读过。当夏日山里的深青色连连绵绵地铺展在眼前,被城市炙热的钢筋水泥搞得僵硬的筋骨缓缓舒展开,胸中郁积的浮躁才慢慢消退。当此情景中,前人描摹山水形胜的文字便会一点一点浮现在眼前。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著名的隐士,曾隐遁山水间四十余年。这样漫长的岁月,恐怕早已将他的身心都烙上了山水色,所以他笔下的山水才像如数家珍般自然。不惟隐士,其实所有人对山水的向往都是一以贯之的,于是才叫“古来共谈”。可能是因为生活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总是免不了琐碎和喧嚣吧,才叫人时而下意识地想远避到尘世延伸不到的地方。


  尘世延伸不到的地方,人们可以通过对山川河流的想象达成。千万里距离隔绝出来的神秘感,足够催产祖先们的想象。于是在古老的典籍中,高远的山常被染上了神异色彩。成书极早的典籍《穆天子传》里,就记载了当时人们对远山神祇的想象。穆天子就是周穆王,相传他曾驾八骏西征,还一度与瑶池王母相会。会面后的一人一神互有好感,王母甚至还为他殷勤作歌:“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幽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许下再会之期。可惜即便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没能消弭人神之别,周穆王有生之年没能再去瑶池。这个神话流传极广,有许多故事衍生。唐代李商隐就曾为瑶池王母代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穆王和王母相会之处在昆仑山,《穆天子传》里是这么写的:“天子升于昆仑之丘,至于群玉之山。”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是中国神秘了几千年的第一神山,西汉志怪小说《神异经》中描摹此山想象大胆,“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不可谓不神异。昔日汉武帝曾八登东岳泰山,惊为天山,连连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这是渺小的人在面对造化的功时不由自主地发出的慨叹,即便是作为人间至尊的帝王,在天地之力面前也不得不低头。人世间真实可见的泰山都是这样,更何况传说里“其高入天”、“围三千里”的昆仑神山。先秦《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昆仑山在“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南”、“滨”、“后”、“前”,乍看是限定了神山的方位,实则却是令它离人世更加遥远。遥远才好,才是能让人寄托悠远思绪之所在。


  “尘嚣僵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古往今来那些关于神异境地的向往始终不止,却似乎一次也没有人真正达成。不过这也无妨,现实的山水已堪幽赏,也足够承载人们寄寓隐遁避世的感情。


  清人吴从先这样写过,“临流晓坐,欸乃忽闻,山川之情,勃然不禁。”极喜欢“勃然不禁”四字,把人们透在骨子里对山水的情不自禁写尽了。还有欧阳修名扬天下的那一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没错,山水之乐不在目,而在心,会让人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忘却尘世的所有。东坡居士当年被贬黄州时寓居山水之间,常于“酒醉饭饱”之际,“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因贬谪而苦闷封闭的心门,却在山水面前骤然洞开了,清新的风物随之盈满。“若有所思又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苏轼顿悟之余,明白这是山水替他破解了心中的疑惑。


  只是人活于世,常常难以避免追求存在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和“尘嚣僵锁”相合,却与“隐遁山林”相悖的。人们既渴望回归自然的怀抱,又无法放下尘世的营营索索。好在两难之间也不是没有出口,宋代显赫的山水画家郭熙曾在《山水训》中言及于此:“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斯岂不快人意,而实获我心哉!此世间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郭熙画画得好,道理说得也足。他认可中国人对隐逸山林的向往,但却不赞同人们将这种想法巩固成执念。就像《楚辞》中喊过的“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郭熙认为,如果一味顾及自己的高洁,肯定会辜负为人臣为人子的节义,而此事才是古难全。但作为画家的他,还是给大家了一条出口,这便是“卧游”山水画卷。从寄情山水转向寄情山水画,将山水画卷悬于室内,偶然一望,神思徜徉,凭借这一时的幽思,在出世的道和入世的儒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相比起古人,今天的我们似乎并不需要想这么多。“养成廊庙之材,已优于学”也好,“终作山林之隐,自安其命”也罢,倒是苏轼的“若有所思又无所思”,更适合盛夏入山避暑的人们。更何况山中岁月倏忽,几天眨眼就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