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堂为管理者或立志成为管理者的人而设 ---------------------------------- 劳动创造价值?大错特错! 鞠强教授口述,学术秘书整理
“劳动创造财富”,是剩余价值论的核心思想,换成“老马”(写全称可能会被和蟹掉)的学术语言:就是劳动创造价值。
上述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大凡学过西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这个结论是极其荒缪的,这个论断恶化了劳资关系,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形成了社会总体利益是零和游戏的斗争观念,为政府过度干预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歪曲了企业家形象,是建国前30年经济停止的理论祸根之一。
正确的表述是: 劳动可能创造财富,劳动也可能损坏财富。
老马创造剩余价值论的时候,经济还很落后,因此他没考虑到劳动与社会需求结合的问题,如果劳动没有和社会需求高度结合,实质是毁坏财富。
老马认为财富(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这是错的!
比如:有两家食品公司,分别叫甲公司与乙公司,各有一千工人。
甲公司员工努力工作一年,由于产品方向选择恰好跟社会需求高度结合,结果产品畅销,甲公司赚了500万利润!由于甲公司的存在,使得社会需求满足程度更高了,社会更加幸福了,因此甲公司是创造了财富。
乙公司同样辛苦努力干了一年,由于老板对需求判断错误,大家都不爱吃他的食品,结果库存如山、霉变发烂,公司亏损2000万,实际上这家公司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浪费了许多的面粉、牛奶、白糖、食油、电力、设备等等,对整个社会而言,他是在损坏财富。
乙公司1000员工,虽然很辛苦,动机也是还的,但实质上在危害社会(虽然这个结论从感情上很难接受)。
我们把上述两个公司换成女性服装厂、餐饮公司、化妆品、日用品、饮料业、电器业、家具业……分析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符合需求方向的劳动才是创造财富,偏离社会需求方向的劳动是损坏财富。
所以“劳动创造财富”这句话是错的,应该改为: 符合社会需求的劳动才创造财富,偏离社会需求的劳动损害财富。
大凡管过企业的人都知道:判断社会需求是件非常难办的事,社会需求具有多变性、难预测性、变化快的特点。
老板们为了追踪社会需求,经常是焦头烂额、彻夜难眠,而且要冒巨大的风险。因为需求方向判断错误倾家荡产的人比比皆是,就是跨国公司新产品开发成功率也只有14%。
因为紧贴社会需求的劳动才创造财富,而需求判断是老板们的事,特别是战略需求判断,所以应该说是老板和雇员共同创造了财富。
老马的观点非常原始,主要是从农民的眼光观察的,只要种了地,肯定会创造财富的,那时物质短缺,粮食是不够的,现在不同的,西方胡乱种地导致亏本累累破产的比比皆是。
按照老马的观点:企业有利润,自然是工人创造的,企业亏本了,这与工人无关,算是资本家的!
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很成问题,老马自己也说过学术是有阶级性的,通俗的说:做学问的人就是编谎言,剩余价值论果然是个谎言!
另外再举个例子:假如有甲乙两公司,都是生产空调的,款式与功能都紧贴社会需求。
甲公司由于管理方法得当,每台空调成本很低,是500元,年底利润1000万。
乙公司由于管理方法不当,每台空调成本很高,是700元,更加费钢材、朔料、电力、设备,年底利润亏了2000万。
显然甲公司是在创造财富,乙公司是在损害财富,甲公司管理劳动的质量比乙公司管理劳动的质量高。
所以“劳动创造财富”这句话又要改成: 符合社会需求的而且管理方法得当的劳动才创造社会财富,偏离社会需求管理方法不当的劳动损害社会财富。
如果从学术角度仔细研究下去,“劳动创造财富”是大错特错的,前面要加许许多多的定语才对给予限制才对,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劳动创造财富的学术用词就是:商品的价值由凝结在商品中的平均一般劳动时间决定,这就为政府管制商品价格提供了依据。
假如有几千人困在沙漠里,口渴无比、生命垂危,商家闻风而动,弄了几辆卡车奔波几百公里送水过去,商家准备把平时卖1块钱的水变成20块钱。其实运输成本才每瓶增加了1毛钱。
按照老马的观点,对口渴生命垂危的人一瓶水的价值和对我们平常人的价值是一样的,因为商品的价值由凝结在商品中的平均一般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政府立马派出警察,宣布进沙漠的水价格进行管制,或者宣称为了穷人的利益,或者宣称为了公平,每瓶水必须按照凝结在其中的平均一般劳动时间定价,结果导致没人或者很少人进沙漠送水了。
各位同学你们一定判断的出来:政府管制价格后比管制价格前死的人更多了!
上面这个例子当然是模型化的,是为了说明问题而简化的,但这种政府对价格进行管制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新朝的王莽、古代的罗马、斯大林时代的大饥荒……
在巴基斯坦某地区,曾经发生过两次同等严重的饥荒,第一次死了许多人,第二次几乎没死人,第一次政府对粮食价格进行管制,声称是为了穷人的利益,结果国外的粮食不进来,私人藏粮被藏的更深了,结果饿死了许多人。第二次接受教训,粮食价格放开,世界各地粮食都涌过来了,国内私人藏粮被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了,几乎没有死人!
所以沙漠的例子只是一个学术模型,但特别能说明问题!
前几年许多列车被大雪封住了,列车周围的村庄老百姓纷纷把方便面送到列车旁,卖50元一盒,鸡蛋10元一个,于是舆论一片管制价格之声,剩余价值论的流毒太广了!
有个官儿打电话给鞠教授:声称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打击投机倒把,准备在他管辖地区通过电视、电台、手机短息发布价格限制令,问鞠教授意见如何,鞠教授坚决反对,鞠教授认为一旦发布价格限制令,农民就不会把家里的鸡蛋和方便面拿出来了,说不定真的会饿死人的。
鞠教授还给他支招:最好在你管辖的区域电视台电台手机短息中宣布:列车旁边的方便面最高已经涨到200块钱一碗,鸡蛋最高已经涨到40块钱一个,周边的食品就会像潮水一般涌过去,保证不会饿死人,而且肯定方便面会降到50元以下鸡蛋会降到10元以下,这个官儿啧啧称奇,不敢实施。
“劳动创造财富”在中国还有一个巨大的害处是破坏了企业文化,使得中国的员工非常的不敬业。
西方各种学术机构评估:中国的员工的特点是能吃苦,不敬业,加班加点是没问题的,但心和企业是对立的,因为中国大多数员工相信剩余价值论,觉得企业的财富都是我们创造的,凭什么给我们这么少的钱,被剥削感严重,因此时刻想着钻漏洞、捞外块、占公司便宜。
所以在中国要建设敬业的企业文化,首先必须改变员工“劳动创造财富”这个错误的观念,否则凝聚力是高不了的。
鞠教授当过四个公司的总经理,每到一个公司,都要组织员工学习本教材,不把大事大非的问题搞清楚,在员工思想普遍对立的情况下,是没办法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与敬业精神的。
各位微信课堂的同学,如果你是高管,请把这篇教材给大家学习,或者叫大家加我的微信,另外想做成功的管理者,要学点西方经济学,去看几本西方经济学的书吧!这样对剩余价值论的批判的理解就更透彻了,才知道劳动创造财富在世界范围内是很偏激的观点,现在只有中国人信奉了!之所以大家相信,还有一个原因是基层员工可以得到心理满足。 分享是种美德 转发是种善行 ------------------------------------ 鞠强教授管理心理学微信课堂 本课堂为管理者或立志成为管理者的人而设 定期发布以下内容:1.领导心理学、测评心理学、沟通心理学、营销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创新心理学、促销心理学...等管理心理学各科知识;2.教育心理学; 3.幸福心理学;4.共性问题答疑;5.各类心理疾病预防与治疗知识; 6.从历史学管理; 7.每月视频管理学或者心理学讲课一次。 如何查阅及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