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一张失物招领)“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当你拾到了东西,没人领的时候,就需要帖这样一张“失物招领”) 老师这里就有一则“失物招领”,这上面都写了些什么呢? 1.出示书上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的手里会拿着一个垃圾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找学生读课题,认读“失”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失物招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1、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失物招领”讲了一件什么事? (汇报自读情况) 3、检查预习: 小朋友们,自学的能力是越来越强了,那现在老师考一考你: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 5.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记住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字形。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生字。(教师强调读准后鼻音:同、工、请、双;前鼻音:观;翘舌音:失、专、准;平舌音:才) (2)巧记字形: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如熟字带生字的方法:失—先观—现工—江准—推,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的方法:人—队又—双青—请见—现格—各比较“洞—同请—青各—格”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理解字意:练习用“级、同、工、专、队、才”组词说话。 (4)再现检测:去掉拼音,练读生字、词语、句子(自由读、开火车读) 句子: ①放学了,三年级二班的同学,在操场站好排,准备回家。 ②刚才同学们还围在老师身边,上课铃声一响,他们就马上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4.复习巩固:形近字比较,完成书后练习: 读读比比 认(认真) 准(准备) 先(先进) 各(各自) 队(少先队)难(难题) 失(失去) 备(备课) 四、指导书写,强化记忆 学习写“同、工、专” 1.观察思考: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这三个字应注意的问题。 2.引导学生书空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词1、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出示红色的生字,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的字形。 二、自主发现,自由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1、学习任务: ⑴ 给小伙伴提一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 对小伙伴的回答给予评价。 ⑵ 合作方式: 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⑶ 汇报交流(以下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选择相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讨论、朗读): ① 当学生提出“失物是指什么?”时,学生自主交流,朗读第六自然段。 ② 当学生提出“失物的主人是谁?”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练读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 ③ 当学生提出“同学们为什么说自己没丢东西?”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同学们确确实实不知道自己丢失了东西,四十双眼睛怎么样 ?四十张小嘴怎么样?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怎么样?)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同学们惊奇的样子。 ④ 当学生提出“同学们怎么样认领失物?”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你当时会想些什么。 (抓住“脸红了”、“一个个”指导朗读。) ⑤ 当学生提出“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在交流、朗读的过程引导孩子练习说话: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2、朗读全文: 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 3、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