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背在前,手心在后,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百了无恨 2016-08-03

《中国古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大家》之21

何绍基(1799年—1873年),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何绍基五十六岁时自号为猿叟。他是清代诗人、学者、书法家。曾作《猿臂翁》一诗,叹息道:笑余惯持五寸管,无力能弯三石弓。时方用兵何处使?聊复自呼猿臂翁。

手背在前,手心在后,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何绍基的书法被赞为通国之宝,到底,何绍基的书法究竟好到了什么程度?一个书法家作品好坏,同行间的评价是最真实的,自古以来同行相轻,能得到同行赞赏实属不易!与何绍基同时代的书法家赵之谦曾这样评价:“何道州书有天仙化人之妙,余书不过著衣吃饭凡夫而已。”难得赵之谦如此誉人而不惜自贬,很显然,他对何绍基的书艺十分服气和推崇。

手背在前,手心在后,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手背在前,手心在后,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何绍基的书法好,是与他的勤奋分不开的,他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 化,不可测已。”至今存临本仍然不少。何绍基长年研究名帖,终生揣摩古碑,临池不倦,学艺不休。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晚年变更法度,自出机杼,求意境,求创造性,求个性发挥,力求独辟门户,大有道州书法老始成的雄心。他六十岁时苦练隶书,化隶入楷,扫除积习,不落晋唐窠臼,从此卓然有成,高峰耸峙。何道州的书法龙飞凤翥,气苍骨劲,可谓超迈入神。人到中年的何绍基潜心北碑,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书法家曾农髯曾称赞七十岁后的何绍基:“下笔时时有犯险之心,所以不稳;愈不稳,则愈妙。”那灵蛇入草、神龙飞天的意境是其一生追求所得。

手背在前,手心在后,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手背在前,手心在后,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当年,何绍基的书法作品被有识者视作连城之璧,其足迹所至总是绢素如山,门庭若市,求字者惟恐不能如愿。何绍基是个非常随和的人,从不摆谱,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哪怕是乡下人求他写对联,既无好纸张,又无好笔墨,他也照样笑呵呵地挥毫,一文不取。如果遇到豪门求字,千金也不嫌少!流传最广的一则轶事是:湘军大将郭松林五十大寿时请何绍基撰联一副,何绍基的诗文水平非常高,只是被书法名声所掩,他曾写过七律《元象》中有“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惊山外天”一联,上句比喻人世风波之复杂、险恶,下句又展示人类进步之不可限量,耐人咀嚼。为郭松林撰写对联岂不是小菜一碟,再加上书法天下第一,于是,一副寥寥十字的寿联“古今三子美,前后两汾阳。”跃然于纸上,文则将郭松林与唐代诗人杜甫、宋代诗人苏舜钦(三人均字子美)并称,武则将郭松林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唐代大将、汾阳王郭子仪并举(两人同姓郭),这十个字的对联,极尽恭维,评价之高令郭松林心花怒放,赏银千两。然而,世间之大,无奇不有。一次,何绍基去永州探访好友杨翰,离城数里,饥肠辘辘,便在村店里先对付着吃了点东西,结账时,他才发现钱荷包放在行李中,已由仆从送进城去,便提出写一幅字充作这顿饭钱。可他万万没想到,店主是个缺心眼少见识的二愣子,竟然不认可何道州的墨宝!无奈之下,何绍基只好抵押一件衣服了事。杨翰听了此事的本末,忍俊不禁,便打趣道:“何先生的书法闻名天下,居然也有管不够一顿饱饭的时候?”这个笑话很快就传开了。此后,那些上座率高的饭庄都以悬挂何道州的墨宝为荣。

手背在前,手心在后,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手背在前,手心在后,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手背在前,手心在后,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关注书画类资讯城市画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