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孩子建设一个「干净」的「心地」

 观点转载 2016-08-03

静思法语
为孩子建设一个「干净」的「心地」 
证严上人 
   
   上个月,有许多小朋友捐出扑满济贫。年纪小的,有幼稚园的孩子;年纪较大的,有国中生。所以,有时候我要弯着腰问年纪小的孩子:「你念大班还是小班啊?」他回答:「小小班」。有时候,我还要抬头看着年纪大的问:「你几年级了?」有的回答:「国中一年级」、「二年级」。不论是弯着腰跟那天真无邪、可爱的小小班说话;或是抬头看着念国中的学生,他们满脸所展现出来的全是「爱」!这种真诚的爱,是谁把他们雕琢出来的呢?这都是老师们真诚的付出,用心教出来的啊!非常感恩老师们,将「静思语教学」落实在生活上,教得非常有心得,能身体力行,所以现在才有很丰硕的成果。
 
为孩子建设一个「干净」的「心地」
 
  我们这一代很幸福,也很悲哀!幸福的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一片资源丰富的土地和清新的空气;悲哀的是:这片土地被污染、破坏了!
 
  这种破坏是谁造成的呢?就是我们这一代。土地的资源流失掉了、山林被砍伐了,一刮风下雨,土石流就滚滚而下,埋掉了家园,流失了田园。你们知道吗?那些都是为消费者而砍伐、破坏的呀!现代社会不论工业或农林业,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所需。但是当人的欲念愈大时,消费就无量,这种破坏也就更厉害了!想到这里,我就很心疼!几千年清净的大地,却被我们这一代给破坏、污染了,我们能留给下一代什么呢?要如何来忏悔、回馈呢?
 
  大地的资源已弥补不回来了;空气的污染我们也很难净化。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心」啊!如何净化人的心灵?如何保育这些天真无邪、未被污染的心地呢?老师们,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当大地的园丁,来保护孩子的心地、心灵!所以,我们要负起很大的使命。因为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应该为过去的祖先表达弥补的心,为下一代的子孙做个榜样,为他们建设一个干净的心地。
 
一岁二个月的孩子
 
  有一次我去嘉义,大林医院现在已经开工了。到了那里,看到整个工地整理得非常漂亮、干净。安全设备又好,又能敦亲睦邻。包商、建筑师、营建室三个单位,融洽的合为一体,让我看了很感恩!我跟他们说:「你们已经把慈济的文化带进来了!」这时候,一位阿嬷抱着孙子走过来,她在远处先把孙子放下来。这个孩子才一岁二个月,嘴里还衔着奶嘴,胖胖的很可爱,走起路来像天鹅一样摇摇摆摆的。他双手合十,摇摆着走过来,那个形态好可爱!
 
  走到我面前后,我对他说:「哦!你来了。」我为什么认识他呢?前不久,在我出门前的那个礼拜天,嘉义有一部慈济列车到花莲。我出来跟大家讲话,我说:「路途这么遥远,大家这么早就来了,可见都是有心人!大家都凭着一心一志的这份爱来到慈济 -- 。」话才说到这里,这位阿嬷前面突然冒出了一个吃奶嘴的小男孩。他很正经的双手合十,并且维持了一分半钟之久,我说了很多话之后,他还是这种姿势。于是我对他比了一下手势,表示我已看见他,结果他竟对我三问讯,然后坐下来了。
 
  因为他个子很小,所以当他坐下来时,根本看不到他,那一堂讲话,将近七十分钟,他都没有动!阿嬷也很认真的在听讲,我在结束讲话前,对大家说:「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有的人是乘愿再来。我相信,有许多的慈济老菩萨,是会乘愿再来的!刚才我看到一个小菩萨 ---- 」我开始述说刚才的情形时,他又突然站起来了,还是双手合十的姿势。我告诉大家:「你们往后看,就是他!」每个人往后看他时,他又一问讯、再问讯、三问讯。大家看了,都惊讶得为他鼓掌。
 
孩子的胎教
 
  这个孩子真的好可爱,是不是乘愿再来的呢?
 
  回想六年前,我决定要在大林盖医院时,有一位慈济委员对我说:「师父!在这块预定地旁边,我有一小块土地。如果师父需要的话 -- 。」我说:「医院需要二十甲土地,但是目前这块地才十八甲多而已。」她高兴的说:「加上我这块地,正好差不多二十甲。」就这样,她把这一块土地献给了慈济。过了不久,她怀孕了。有一天,她摸着肚子跟我说:「师父!您常说慈济老菩萨去了,会乘愿再回来。您是否能够给我一个老菩萨呢?」我就说:「好!祝你如愿!」我也希望赶快多一些慈济菩萨来呀!于是,我深深地祝福她。后来,她生了一个儿子。
 
  大林医院开始筹画动工时,这位委员又挺了个大肚子来,对我说:「师父,我又期待再一个同样的老菩萨再来哦!希望这两个小孩长大以后,能到慈济读医学院、当医生,赶快来做救人的人。」那时,我也是同样摸摸她的肚子说:「对呀!对呀!那些去的老菩萨,快点再回来。」
 
  后来,她回花莲静思精舍,手上抱了一个,旁边还跟着一个。抱着的,就是刚才那个小孩;跟在身边的,就是当年她摸着肚子说,希望老菩萨乘愿再来的第一胎男孩。这个男孩看到我,也是一样很有礼貌。
 
  这位委员很年轻、很精进,她心心念念都是慈济,无形中给予小孩这样的胎教,所以妈妈的爱,妈妈的心思,都是孩子的胎教。
 
父母像树根 -- 断根的树,果实会掉落
 
  我常说,孝顺要及时,行善要及时,但我们常听到「子欲养而亲不在」,令人遗憾的事。不过,也有很多是还来得及、还可以做的,我们应该要赶快做。如果不做,孩子就没有机会学哦!我常常说:父母亲是孩子的「模」,父母亲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孩子是会学习的。「草绳拖俺公,草绳拖俺爸」,这就是因果,点滴不差!
 
  所以,老师不只是当学生的老师,也是自己孩子的老师。你们在家里都有一个教学实验室,做怎么样的实验呢?就是带着你的孩子来实验。什么是最好的实验材料呢?你的父母、公公、婆婆,就是最好的材料啊!你怎么样对待父母、公公、婆婆、怎么样对待自己的子女,孩子就会怎么学。所以,父母、长上是我们教育孩子最好的示范对象!要如何教育?就是自己要先做好。
 
  有一个故事:
 
  有一位果农,他已娶妻生子,家里有一个妈妈。他很辛苦的种了一大片果树,太太也跟着很殷勤的照顾这片果园。每天到果园工作时,这位太太就让婆婆和孩子留在家里,阿嬷会照顾、疼爱孙子。可是媳妇每天一回家,就一定要孩子回到她身边。假如孩子还依偎在阿嬷身边,她就会把孩子拉过来,责备孩子太依赖阿嬷。阿嬷觉得很难过!心想你不在的时候,都是我在照顾孩子啊!为什么你一回来,孩子就不能在我身边呢?
 
  有时婆婆弄了些东西要给孩子吃,媳妇回来看到了,就会把这些东西拿走,自己再做给孩子吃;甚至常常在孩子的面前对婆婆很没有礼貌!她先生看在眼里,心里很难过,就对她说:「你应该要对妈妈好一点!」她回答先生说:「孩子就像我们种的果实一样,我们种得那么辛苦,就是希望它结果啊!结了果实,我们就要珍惜它、爱它啊!」这位先生觉得很无奈!
 
  有一天,先生到果园将果树的根全部砍断。过了几天,太太到果园时,看到果树的叶子和果实,都掉下来了,她着急得大呼小叫的!先生来了,她急着说:「怎么办?你看看!我们的果实都掉下来了。」先生说:「你没看到吗?根断了!」她问:「为什么根会断了呢?」先生说:「是我把它砍断的。」太太生气的说:「你这傻瓜!怎么可以把树根砍断呢?树根断了,果实就会掉下来呀!」
 
  先生说:「对啊!人要守『根本』啊!孝顺是做人的根本,我是父母生的,妈妈辛辛苦苦的养我,我应该要孝顺。你不能帮助我来孝顺父母,就等于树断了根一样,又如何能结出好果实呢?」太太发现自己错了!回去以后,就对婆婆很孝顺了。
 
  老师们!孝顺是做人的根本,若不疼惜根本,怎么会结好的果实呢?我们的父母就像根,我们就像这棵树,上面的果实就像我们的孩子。根若断了,树就会干枯、果实就会掉落,这是连带关系的。所以说:「百善孝为先」。老师要「教好」学生,就要先「当好」人家的父母;要「当好」人家的父母,就要先「孝顺」自己的父母,这是很实在的事。
 
「师徒如亲」的教育
 
  再过三个年头,就要跨越西元二千年了。我们何其有幸啊!刚好生在这个世纪,一跨就是千年。我们这么有福,应该要庆幸。庆幸不只是说:「我很欢喜!」「我很有福哦!」,我们要挑起这个时代的使命,要赶快认真的用这三年的时光。希望在三年之后,能交出一篇「老师心、菩萨心」及「师徒如子」的漂亮成绩单。
 
  古人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要怎样让孩子把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亲呢?刚才,有一位老师在心得分享时说:「天下人可以不爱你,老师一定会爱你!」这就是妈妈心,也就是菩萨心。假如老师能用这种心态去爱自己的学生,到时候就是「如母如女」、「如父如子」,「师徒如亲」了。
 
  各位老师!这不是做不到,是我们还没有真心投入的去做。若能真心的做到爱的付出,带出来的学生才真正「有爱」,但愿老师以「慈悲的心」教育孩子,以「毅力」身体力行。让我们快步开始!希望我们的教育都可以步上爱的轨道,让孩子们回归于过去「尊重老师,敬爱老师」的心念,能这样的话,相信公元二千年,我们一定能为未来建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节录自八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证严上人对北区教师联谊会精进佛一开示语)   


静思法语
证严上人:教学要做到「开示悟入」
 
   
   佛陀来人间有一大事因缘,这「一大事因缘」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使命感。很感恩「教师联谊会」的老师们,同心同志为教育全心地付出。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教育的使命感,老师的使命是面对学生。家长将他们的孩子交给老师,老师就有责任将孩子教好,这就是老师的使命。我也有使命,我是佛陀的弟子,佛陀将众生交给我,我就要将众生教好,这是我的使命。
 
以身示范
 
  每次听老师们的心得分享,我心里都非常的感动!再难调教的孩子,老师们都会很用心的将他教好,这就是教育的使命感。如果老师觉得孩子犯错「事不关己,管那么多做什么?」;或认为当一个老师,只要到学校站在黑板前,拿起粉笔写几个字就是在教书,这就错了。教育,一定要落实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中。
 
  有些孩子会很流畅地背出「三字经」,可是当问他所念的经文是什么意思时,却一脸茫然地说不知道。老师如果光教经文,孩子不能真正地了解;如此,孩子回家后的行为,又如何能与经文中的意思相契合呢?
 
  大家都是凡夫,懂理却很难力行道理。老师教道理时,学生们听懂了也知道要怎么做,可是就是做不到。这是由于老师没有「以身示范」;只要老师肯用心示范、以身作则,学生就会跟着学。所以,老师们的使命不只是教学生念书,更要牵着他一起走,走进懂事的境界里。
 
真正的体会
 
  众生懵懵懂懂地来,也糊里糊涂地生活,所以佛陀说要让众生「开佛之知见」。众生的懵懂无知,就像将心门关住似的,心门若关着,就会一片黑暗,即使里面有再多的宝物,也会看不见、不知道;只有打开心门、看到宝物之后,才会觉得它们实在很美。因此,我们要教孩子打开心门、让心地光明,孩子自然就能体会道理。
 
  但是心门打开以后,佛陀还要「悟佛之知见」。当老师们打开学生的心门之后,学生们虽然发现了宝物,但不明白是什么东西时,我们就要告诉他:「这是三字经」、「这是笔记簿」、「这是麦克风」等等,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明白一切。
 
  但是光知道,却没有真正体会还不够。就像有些老师们常常听到「静思语教学」有多么好,但是若没有实际去采行,还是一样感受不到它美妙的好处。
 
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在推展「骨髓资料库」也是一样,光抽血就功德无量了吗?还不够。抽血,只是一起来响应做好事而已。像十一月十一日这一天,陈乃裕老师从花莲拿骨髓送到大陆广州,因为当地有一位十四岁的孩子得了血癌,急需骨髓救助。这孩子很乖又聪明,所以全校的师生都非常喜欢他。
 
  在大陆上,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孩子。这孩子的爸爸原本在国营事业中上班,后来因故被裁员了。因此,家里的经济,只靠当老师的妈妈一个月赚八百元来维持。以前,大陆的老师一个月薪水才一百多元,这几年来已调高到八百元了,但是面对重大的疾病时,还是很难应付。
 
  这孩子从去年开始就常常肚子痛,虽然父母曾带他去看医生、吃药,但总是无效。这个孩子很勤学、又有耐心,经常抱病上学。今年年初开始,他除了肚子痛以外,牙齿还常常流血,而且一流就不会停止。他的父母觉得很奇怪,就带他去详细检查,才发现是得了血癌,而且已经是末期了。
 
  学校老师劝他多休息,但是每次考试他还是会去考,而且都得九十八分以上。由于全校老师都很疼他,同学们也很喜欢他,所以知道他得了这种病后,校方立刻呼吁大家捐钱。但是治疗这种病,需要人民币一百二十万,等于台币三百六十多万。然而只靠妈妈一个月赚八百元和学校的捐款,怎么会够呢?
 
  孩子的爸爸不愿放弃,就对医生说他要卖器官。器官怎么卖呢?他说只要能救儿子,愿意卖自己的肾脏、肝脏、眼角膜等等。大家知道这件事后,都很热心地帮助他,让他的孩子能做「骨髓移植」。后来经过不断地配对,终于在广州的五百笔骨髓资料库中,配对到一个符合的,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很有福报。
 
  对方是一位老师,孩子的父母知道配对成功后,很高兴地赶到那位老师家,请求他捐骨髓给他们的孩子,但是那位老师却一口回绝!孩子的父母急得跪下向他叩头,拜托他救救他们的孩子,但是那位老师还是说:「不必说了,不可能的!」
 
  孩子的父母本来高兴得有如上了天堂,现在突然失去希望,心里非常的悲痛。后来有一位医师曾来过台湾,也到过我们这里参观,知道慈济的骨髓资料库中有逾十六万笔资料,就建议他们来花莲配对看看。
 
我们把你的希望带来了
 
  这个孩子真的很幸运,没几天就在慈济的骨髓资料库中配对到了。我们立刻通知对方,那是一位二十六岁的年轻人。当他知道自己跟大陆上的一位小孩配对成功时,就很积极地询问哪一天可以抽骨髓,心里一直希望能早一天完成那一家三口人的心愿。后来在十一月十一日这一天,他很欢喜地来慈济医院抽髓。
 
  抽完之后,陈乃裕老师和一位陈居士立刻将骨髓送到大陆广州。到了广州机场,他们一下飞机就有很多记者及医院院长、主治医师来接机。大家都觉得台湾人实在不可思议!为什么那位大陆的老师配对到时,不愿意捐;而台湾人配对到之后,却立刻积极地送过来?大家都很感动,这件事在大陆很轰动,电视、报纸都曾刊登出来。
 
  陈乃裕老师到了医院后,他们赶紧将骨髓送进无菌室里,并且很快地输进孩子的体内。当时陈乃裕老师在无菌室外面隔着玻璃对孩子挥挥手,后面的记者就说:「你可以跟他说几句话。」于是陈乃裕老师用电话对孩子说:「冯小弟弟,我们把你的希望带来了。希望你要坚强、加油,有很多人爱你,希望你赶快康复!」他说这些话时,令在场的记者们都感动地哭了!
 
救人的感觉真好
 
  捐髓的这位二十六岁的年轻人捐完骨髓后,隔天就由委员陪着来精舍。我对他说:「感恩你!」这位年轻人说:「不!是我要感恩师父。」我说:「是你救人,为什么要感恩我?」他笑着说:「师父您知道吗?救人的感觉真好啊!」各位老师,如果现在我也同样地问你们:「你们有『感觉』到救人的感觉真好吗?」我想,我们再怎么样也「感觉」不到?我们只「知道」救人的感觉真好。
 
  从身体里抽出有造血功能的骨髓,再跨过千山万里去救人,这种感觉不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我们只是「知道」,但却体悟不到;要体悟到,必须真正做到呀!
 
  那一天,我问他:「会痛吗?」他说:「不会痛呀!」我就伸手从他的后面摸了一下,他就说:「有一点点痛,如果没有摸就不会痛。」他救人后,心里一直很高兴。我常常说:「痛快!痛快!」虽然针扎的地方会痛,但我知道他很快乐,这就是「痛快」!虽然他说的「救人的感觉真好!」我无法百分之百的体会,但是我很高兴他能体会到救人的感觉真好。
 
真正的开悟
 
  老师们,「开、示、悟、入」最重要的是深入;如果只有「开、示、悟」而没有深入,还是无法真正有成果。所以,我们教学时要身体力行、深入去做。就像实施「静思语教学」的老师们,将一个很难教的孩子教到很贴心,那种深入才是真正的开悟。
 
  虽然一开始很辛苦,但我们还是要再努力!如果能用心地把别人的孩子教好,将来自己的孩子在社会上也一定很平安,这就是对自己孩子的平安保障。       
 
  <静思语>在你们的智慧应用之下,已经看到很多成果。你们用「爱」和「智慧」让<静思语>活了起来,使<静思语>真正地在每个孩子的心灵中发挥作用,并落实在他们的生活中。这种善的教育、爱的循环,就是真正「开悟」的教育。若能带给学生轻安自在的生活,就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希望老师们用爱和善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彼此互相勉励。感恩你们!
 
 (节录自八十六年十二月上人对中区教师干部开示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