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君语 朋友送了一束花,插放于窗台。几天过去,粉色的脑袋耷拉下来,叫时间揉了周身发皱。 它们枯萎了,将要死去。死亡是必然的,这你知道。同样无可逃离的,还有孤独。池莉写道,哪里有什么孤独?这份疑惑背后的领悟好不容易。在此以前,首先得真切地看到这世上,何处不是孤独?人潮中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是孤独;身旁躺着熟悉的陌生人,同着床异着梦,是孤独;深爱了一个没法在一起的人,只能化作彼此心知肚明的秘密存放心底,是孤独;至亲离去,不舍并深感被抛下,无法再依赖,是孤独;终有一天,要独自面对死亡的到来,更是孤独…… 敢于抬头直视孤独就已经是一件难事了,更多的人仍在极力回避孤独。人们发明了许许多多的方式制造了一种表面的热闹,好像别过头去无视孤独,孤独就可能消失似的。即便身处热闹的人群,我们也总容易抽离开去,看见内心某处,像夜一样深的匮乏,令人感到麻木般的恐惧。我们陷入了世界表面的恐惧里,以为那即是孤独。事实上,这时的孤独很浑浊,就是一团夹杂着匮乏与恐惧的意识混合体,并不纯粹。很有可能,你还未曾进入过真正的孤独。 不论何种原因,人们的孤独起初都是相似的。诗人并不例外,反倒因为比一般人更多思敏感,而觉知到更为立体真实的恐惧与孤独。不同的是觉知之后的行动,要是你愿意如池莉那样对自己诚实,愿意给予微弱的勇气以生长空间,一头钻入孤独,去触碰、逃避、承认、了解、怀疑和放下,更新它,历经它。不知不觉间,那覆盖于孤独之上的恐惧就消解了大半。当内在的恐惧越来越少直至消失,孤独就将变得清晰而纯粹。你走到里面,发现原来匮乏并不真正存在。你感到一种深处的安定,和内在的静默,这才是孤独。 这是一本在孤独中凝结而成的诗集。多年来,以小说成名的池莉一直写诗,却极少发表。她终于愿意将自己最隐秘最直触内心的69首诗结集出版,需要很多很多的勇气。当一个人不抗拒打开心底的小黑匣,放下预设去倾听,孤独也是丰富的。 我也怀疑,孤独就是被孤立出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