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朝那代,悠悠三桥镇——我们村里有故事(八)

 A老虎 2016-08-04

“一村一故事”


村落总是宁静且悠远,偶尔也会跳脱而起伏,有时也会变了容颜,甚至逐渐隐去。但村落始终是根,它是农耕文明留下的一笔宝贵文化遗产。

 

在一个地域边界内聚族而居,有家族血缘性和区域地缘性;村落择吉而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融诗情画意于村落园林景观之中。但是每个村庄却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经历,记录着一代代人的繁衍生息,村庄的名字背后,充满着故事或者传奇,追溯村名及与村子有关的故事,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本期《我们村里有故事》带你走进三桥,去看那些相对比较年轻的村庄,看这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这里的人一代代文脉相传……


仁义礼智 文化传承
(沣东新城三桥街道贺家村)


贺家村位于三桥新街东南3.5公里,北靠西户铁路,明嘉靖年间形成村落,因贺姓村民早居而得名。清嘉庆称贺家寨,清末改为贺家村。本村与石、贺、简、张、万五村原为一村,简家村东头有关帝庙,故称关庙,南关庙、贺家村又称关庙大堡子。


贺家村原为东西走向一条街,开东西两个大门。东门为大门,城门楼匾额上砖雕“仁义堡”,西为砖筑小门,大车不能出入。村中有李氏祠堂一座。解放前曾为私塾。


居围墙之所望瑶池之华

(沣东新城三桥街道西围墙村)



西围墙村位于三桥新街西南约4公里处,秦阿房宫前殿遗址南,红光路南侧。


清嘉庆年间因村连遭大雨,地势低洼,村民深受水患之苦,按照土地方位则高低建村。村址在原村之西,为明朝万历年间一部分人从赵家堡迁建而来,因修有围墙而得名西围墙村。村设北门、西门、北门门楼匾额砖雕“安堵敦任”,西门门匾砖雕“西望瑶池”。



滩涂建村也可风华正茂
(沣东新城三桥街道北沙口村)


北沙口村位于未央区西南边,西宝高速公路起点、陇海铁路线以北。隶属沣东三桥街道办,东临车辆厂,西邻新军寨,南邻南沙口,北邻高堡子。因村子建在一片沙滩北口而得名北沙口,清嘉庆《长安县志》为北沙羊村,隶属三桥厫管辖。清末改名为北沙口。




《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长安县西乡置六廒。本村隶属三桥廒管辖。 三桥廒在县西二十里,有镇。分十保障,统四十七村:廒在三桥镇。南沙口村,北沙口村,沙口,前志俱作沙羊。全廒北滨渭水,东滨皂河,无原。渭水自咸阳界流入,东北流入叶马廒。渭水支流自上庄西北分渭水,沿渭东流,经叶马廒流入扬善廒。皂河自王寺廒流入,北流经周家河湾,北流入叶马廒。按:皂河干涸已久,今仍依故道分述各廒之下。 户一千八百零四,口一万二千三百五十。


民风淳朴坚守精耕细作
(沣东新城三桥街道车刘村)


车刘村地处三桥新街东北1.7公里,村北紧靠陇海铁路。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因住车、刘两姓而得名。




民国15年,车刘村村民徐植生响应中共三桥党小组号召,组织车刘村农民协会,参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斗争。解放前,车刘村有村民73户,400余口人,耕地930余亩。村是“丁”字形街道,开南门。村民以淳朴勤劳,对庄家精耕细作著称。


1976年9月本村秦阿房宫遗址出土秦代高足玉杯。高14.5厘米,口径6.4厘米,足径4.5厘米。玉杯由杯体和杯座上下两部分粘接而成,杯身呈口大底小的桶形,杯座似玉豆之形,为玉器精品。




觐见秦王聚集见驾之所
(沣东新城三桥街道聚驾庄)


聚驾庄南邻阿房宫,紧靠红光路,自古为交通要道,隶属“西北第一镇”三桥管辖。与和平村隔红光路相望。 聚驾庄村南为红光路(302国道),东靠西宝高速公路疏导线。“望天台”(祭天台)遗址立在村东约400米处。




巨家庄,今名聚驾庄,传说此地秦朝时为各诸侯国阿房宫觐见秦王时聚集见驾之所。村名由此而来。相传明嘉靖年间有村。村址建在秦阿房宫前殿遗址上。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巨家庄。并分为东西北三个巨家庄。东为寺门村(今和平村),西为西围墙,北为现在的聚驾庄。今反普归原记为:聚驾庄。


小小村落藏着千年古寺
(沣东新城三桥街道新店村)


新店村行政村由新店、敖家、张家庄和西高堡,4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西高堡村西,西兰公路北侧。新店自然村隶属新店行政村,清康熙年间形成村落,因在西去咸阳的大道旁开设客店而得名。敖家自然村隶属新店行政村,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建村。 张家庄自然村隶属新店行政村,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村,清嘉庆《长安县志》记载为张家庄。西高堡自然村隶属新店行政村,清朝乾隆年间在大土丘上建村堡,并于建章宫正殿上的高堡子村相对,得名:西高堡。


琉璃寺寺址在三桥新店子村。始建于唐代,明成化三年(1467年)县令李经重修。毁于清咸丰十年.据《长安志》载:“琉璃寺位于城西三十里处。”据传庙址南北约三百米,东西约一百米,有耕地三十余亩。当时的庙产有牲口、水车、大车等生产工具,僧人自耕自养。寺庙建筑有山门、前殿、中殿和后殿。塑有阎王、老爷(关公)、菩萨等神像多尊。庙内有一约两米高的大钟,1958年大炼钢铁时砸碎熔炼。村民陈胜明在寺庙附近挖土时挖出石佛像一尊,缴公后收藏于兴教寺。原大殿画有二十四孝、周武王伐纣等壁画,为古长安较大寺院之一。


沣东辖区周秦汉历史遗存丰富浓厚,一砖一瓦都有故事,有大家熟悉的,也有大家闻所未闻的,想了解更多村庄的典故传说,就持续关注i沣东吧,下期精彩继续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