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警惕鱼类诺卡氏菌病?请生意经的朋友们帮帮我

 WaterJAM 2016-08-04
       诺卡氏菌(奴卡氏菌)为放线菌类微生物,革兰氏阳性,弱抗酸性,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缓慢,3-7天可形成淡黄色沙粒状菌落,形态与一般鱼类病原菌差别显著,菌体为长杆或短杆或分支状。引起鱼类病害的为星状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和?诺卡氏菌(N.seriolae),前者还可感染人类,而国内从患病鱼分离到的多为?鱼诺卡氏菌。   鱼类诺卡氏菌病又称结节病,可在内脏各器官形成肉眼可见直径0.5-3mm的大量白色结节(肉芽肿),以脾脏和肾脏最为显著,相当比例的鱼还可在体表皮下脂肪和肌肉形成脓疮,呈现大小不一的鼓起软包,划破有白色或淡红色脓液流出,有的鱼还在鳃上形成白色棉絮状结节。   诺卡氏菌病主要危害6个月-2龄鱼,可导致慢性死亡,或降低成鱼商品价值,一个养殖季节死亡率约10-30%,淡水鱼和海水鱼都可以被感染,就我们检测到的有卵形鲳?、青斑、?鱼、红鱼、美国红鱼、海鲈、尖吻鲈、泥?、加州鲈、生鱼等,国内报道的还有大黄鱼,目前实验室保存的约有20株分离自不同海区和鱼类的诺卡氏菌株,鉴定均为?鱼诺卡氏菌。危害严重的有目前养殖广泛的卵形鲳?及淡水养殖的加州鲈和生鱼,全年都可发病,在南方以秋季水温22-28℃时流行为甚。   诺卡氏菌本是水体条件致病菌,无处不在,但在鱼类遭受寄生虫侵染后更易患病,如海水小瓜虫(刺激隐核虫)和单殖吸虫,可通过体表和鳃的伤口入侵,我们研究显示其还可以通过肠道感染,投喂含菌饲料,金鲳可在15天左右发病死亡。近年来该病日趋严重,应与养殖环境水质恶化和虫害猖獗有关。   通过临床症状可以基本诊断该病,也可以用常见培养基分离,但该菌生长缓慢,分离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污染,最好用选择性培养基如改良罗氏琼脂。简便的诊断可用体表脓疱中脓液或内脏结节涂片,吉姆萨染色即可镜检到大量分支长杆状菌体。   对诺卡氏菌病的预防应以增强鱼类体质和防范寄生虫侵害为主,秋冬季流行季节要密切注意鱼群动态,平时对体弱游边的应多解剖检查,有诺卡氏菌病症状要及时用药,就我们分离的菌株大部分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红霉素、新霉素等还是比较敏感,但该菌主要侵染鱼类吞噬细胞,且可在该细胞内持久生存,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用药至少10天以上,且经常效果不佳。   该菌的致病机制类似于人类肺结核,日本和我国台湾学者都对该病进行过免疫学探讨,但不管是弱毒疫苗还是灭活疫苗效果都有限。   ‘诺卡氏菌病卷席我国海淡水主养区的大宗养殖品种,并有逐年严重之势,不得不让人担忧。此病的流行与养殖大环境、养殖密度、投喂饵料、鱼种质量、滥用药物均有很大关系。’   一、诺卡氏菌病基本现状   1.病原体   诺卡氏菌属于放线菌目,诺卡氏菌科,是一类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泥土、水和动植物的组织中,以腐生生活为主。鱼类诺卡氏菌病首次发现于 1963年美洲阿根延的淡水热带鱼,病原为星状诺卡氏菌,然后陆续发现于日本的师鱼等海水鱼、欧洲和大洋洲等海淡水鱼类,海水鱼病原体为?诺卡氏菌。目前经大量检测发现,危害我国海、淡水鱼类的诺卡氏菌主要是?诺卡氏菌。   2.流行情况   鱼类诺卡氏菌病发现至今,已有近50年时间,总体上来讲,全世界人工水产养殖鱼类发生此病的机率不高,且发病死亡率也低于5%。危害比较大的是,近二三十年以来,日本的?诺卡氏菌对其海水养殖鱼类如五条?、高体?、缟参、牙鲆等危害,死亡率在5-15%。另外就是此病目前对我国海淡水养殖的危害,呈现出一年比一年严重的趋势。海水养殖的牙鲆、金鲳、海鲈、大黄鱼、鲷科鱼、石斑、篮子鱼等和淡水养殖的大口黑鲈、斑醴、乌醴等大宗养殖品种均受到严重的影响。此病流行时间为每年的4-10月,流行水温介于15-33℃,24-28℃发病最严重,流行区域遍布北方的渤海湾到南方的北部湾等海水鱼主养区和珠三角、长三角、江西、福建、山东等淡水鱼主养区。此病潜伏期较长,养殖场鱼类初感染到发病致死需要20-30天,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当发现有明显症状时,已经造成大部分鱼感染发病,遇到暴风雨等极端天气,养殖水体发生较大的变化时,患病鱼在强应激情况下往往会大量死亡,年平均死亡率估计超过15%,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诺卡氏菌病诊断方法   1.主要症状   感染此病的症状主要是鳃丝或体腔、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含有白色结节或白点,不同的感染品种,症状亦略有差异。如牙鲆,患病濒死鱼体表呈现点状出血,部分鱼可见口唇部糜烂;如患病鱼师鱼体表呈现瘤状小突起和小出血斑,口周和头部出血、糜烂等;如患病大黄鱼部分体表正常,但常伴有腹水、鳍条充血等;如大口黑鲈、乌醴、斑醴等,部分体表也很正常,但部分患病鱼会眼球突出,会有腹水,体表、鳍条溃疡出血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