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液制品有望再次步入涨价周期,上海莱士或迎来投资机会

 佳歌000 2016-08-04

数据显示:我国实际血浆需求量在1.2-1.5万吨左右,至少需要8000吨血浆才能保证基本血液制品使用需求,但2015年我国采浆量仅有5700吨左右,需求缺口较大,这也为血液制品企业的业绩增长提供重要保障。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曾出现多次重大事故:1980年使用进口凝血因子导致使用者感染艾滋病、1990年河南部分地区因卖血导致艾滋病爆发、2003年内蒙非法采血案发现16人感染艾滋病等,因而目前国内血液制品属于被高度监管的行业,具有较高的政策壁垒:2001年开始不再新批血制品企业、提高新设浆站门槛(目前符合新设浆站的企业只占一半左右)、限制进口(仅白蛋白和重组凝血因子放开进口)等。高度的行业监管,直接导致我国血液制品供需严重失衡,数据显示:我国实际血浆需求量在1.2-1.5万吨左右,至少需要8000吨血浆才能保证基本血液制品使用需求,但2015年我国采浆量仅有5700吨左右,需求缺口较大,这也为血液制品企业的业绩增长提供重要保障。

      由于血制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且多数省份无需地方招标而直接进入医院销售,在2015年6月最高零售价放开后,血液产品纷纷提价,其中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简称PCC)提价超过30%、静丙提价10%左右。与此同时,卫计委大力鼓励各地政府放开浆站审批,新设浆站获批的速度也因此明显加快,截止2015年年底,国内采浆站数量为203个(2013年仅有160个),业内企业也因此成长显著提速,如天坛生物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0-80%、博雅生物增速在40-70%之间、华兰生物增速为15-35%。日前,福建省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血液制品第二次价格谈判结果的通知》,再度上调该省内相关产品价格,预计后续国内其他省份也将陆续跟着调价,血液制品或再迎涨价周期。同时,随着政策审批提速,未来几年有望步入浆站建设审批高峰期,意味着血液制品行业当前量价齐升的态势仍将延续,业内企业仍有机会保持快速成长。

      从2001年开始“不再批准设立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国内血制品企业数量定格在30家左右,已在A股市场上市的仅有7家。股票估值网研究覆盖了其中的5家,而纳入本期“成长最快的大盘股”分屏有3家,分别为上海莱士、博雅生物人福医药。受益于行业景气回升,大部分血液制品公司股价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其中华兰生物年内累计涨幅达36.19%、博雅生物涨幅达81.23%,但作为行业的龙头上海莱士年内股价反而下跌4.9%,或存在补涨的机会,读者可密切关注。

      此外,屏内的海康威视、中国平安、清新环境成长性评级同样为最优的1,且其股价回落到估值偏低的A点位置,可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