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教育未来何去何从—高分考生不愿报考师范名校

 杨小刀X君 2016-08-04

教师曾经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现在曾经的师范院校却面临着招不到高分考生的困境。 根据某省各重点高中的信息,全省文理排名各前500名考生都没有报读师范院校的意向。类似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的师范学校,都提供了学费全免的奖励,但吸引名校优秀生投考的尝试,同样希望落空。

 
 

  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担心,未来的教育谁来肩负?

  最近,上海一家知名高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职业规划调查,结果显示,整个高二年级300多名学生中,愿意在高考时报考师范类院校的,只有3人。而另一所知名高中的统计数据则显示:该校每年的300名毕业生中,高考时报考师范院校的,一般都是年级中排名200之后的学生。

  毋须讳言,这些年,考生的整体质量在下降,尤其是师范生质量下降更令人担忧。家长人人期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一流的老师,我们努力把现有的学生往这个方向上培养,当然更希望有一流的生源来做老师!另外学校也会勤练内功把优秀生源培养好。 令人担忧的是,调查发现,高考填报志愿时,名牌大学的正向经济激励效应盖过了师范专业的负向经济激励效应——相当比例的师范生最初是冲着该大学而非师范专业来的。(也就是说,那些报考了师范生的高中生,很可能就是为了进这所大学的门,而不是为了将来当老师。)

  有专家评议这种社会现象,说这是社会的价值体系出了问题 。他们指出,不要说高分考生不爱读师范,就是师范院校本身,也在明里暗里往综合性大学转型,学校建设重心也向非师范转移。为了增强招生能力,各个师范大学都开始往综合性大学的方向进行建设,现在,师范类高校的非师范专业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压过了师范专业。像首师大这样的北京市师资培养基地,目前师范专业仅占44%。著名作家、清华大学教授格非则说,“这不仅仅是师范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出了问题。”他认为,现在人文领域、基础研究领域,清华大学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像历史学科,越来越边缘化。西方国家很讲实用,但就是美国也不像我们那么极端。崇尚高官、崇尚实用、崇尚经济万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正集体远离一种崇高、神圣的境地。 我们不得不担忧,未来谁来肩负教育的重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