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荀子《劝学篇》。但凡一种事物的兴起,一定有它的根源。荣耀与屈辱,是一个人的德行长期积累的结果。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可知,这足下的跬步乃是致于千里的基础。
在中国古典家具薪火相传的这漫长岁月中,每一个口传心授的老师傅都会教导徒弟们慢工出细活,做人做事有板有眼,所做家具必须四平八稳,严丝合缝。这才是这种传统手工艺的精髓。有心法,有手法,有实物的传承,方能历经岁月,璀璨于历史长河中。 若做到四平八稳是对家具整体平衡的最基本保障,也是对家具腿足的基础化要求。通常木工会在腿足的下料及其开榫做卯的过程中,经过多次不同角度的测量,对腿足的尺寸和角度要做到精之又精,以确保家具能达到四平八稳。
明清家具的腿足,多以家具整体造型为主体风格,其形态呈现多样化。就风格而言,有厚重沉稳型,有秀美婉约型,有平铺直叙型,还有雕刻精美型等。 在明式家具中,家具风格多以线条流畅为主,简单中透露着不同的和谐弧线。故其腿足多以简约流畅为主,像以瘦为美的赵飞燕,可以舞姿轻盈,婀娜曼妙,给家具一份婉约,一份弹性之美。如四出头椅子那圆滑的腿足,配以和谐的奓度,使椅子看起来平稳却透露出一份柔和的“文人之气”。 这里说到奓度,可能业内人士都不会陌生,以椅子的腿足为例,是指椅子腿向外张开的倾斜度,一般奓度不会太大,这种潜移默化的向外倾斜的角度,配以管脚枨和椅面的连接,让椅子在承重状态下有更好的稳定性。一般的奓多用于椅子、凳子、桌案、圆角柜、橱等器形上。也有一些器形,因为整体造型的需求,腿足并无奓度。如下图一些太师椅。 因家具的使用者的地位及品位不同,故其使用的家具,往往都彰显出自己的独特审美。如将军,一般在其居所使用的家具较为厚重,沉稳,也常见回纹型、豹脚、狮子脚等;文人所用家具,多用直腿,三弯腿,展腿或箭腿等;用于内室或者小姐闺房的家具,多带有更多的生活气息,腿足根据家具的风格,可配有独特造型或者精美雕刻,可让家具在实用过程中,平添一种与景相融,与人相称之感! 与家具各种腿足相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构件:托泥。托泥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分担腿足的承载之力,并保护腿足不受地面侵蚀。在此,无需赘述,大家可参与笔者所撰写的《完美融合了艺术与实用的古典家具构件--托泥》 。 荀子曰:“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慎其所立乎,是一种坚定不移的态度与立场,正如家具的腿足,内在要做到四平八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笑看花开花落,品味静雅生活! |
|
来自: 老刘tdrhg > 《四十、建筑/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