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求“返老还童” 大规模人体换血试验将在美进行

 昵称179287 2016-08-04

编者按:今天的话题要从几个场景说起......

场景一:玛雅祭司通常使用燧石刀,他们很熟悉人体的内部结构,能够准确地找到心脏的位置,以熟练的手法将刀插入肋骨间,迅速掏出一颗还跳动着的心脏来。然后用心脏上的鲜血涂抹神像。尸体则会被扔下金字塔的台阶,如果被献祭者是位勇士,他的血肉会被贵族们分食。

场景二:164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砍头,人们挤上去抢食国王的血,它被认为有治疗作用。当时,这在欧洲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在欧洲大陆,被砍头罪犯的血液是许多癫痫患者的首选药物。当罪犯被执刑死刑时,旁边通常会有一些人用杯子接住从罪犯脖子处飞溅出的鲜血。法国大革命时,有很多贵族被砍头,每次行刑时,围观群众会争先恐后的涌上去,用手绢沾贵族的血,然后放到嘴里吮吸,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使自己带上“贵气”。

场景三:“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这是鲁迅笔下的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肺痨的描写。

从玛雅古文明,到近代欧洲,再到旧中国,人血似乎一直被认为具有某种神奇的魔力,上能祭天,下能治病。不少宗教认为,血液不仅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蕴藏着“灵魂”。此外,关于血液能让人“永驻青春”或是“长生不老”的说法也一直在民间留传,从人类这几千年的文明史来看,相信者也绝对不在少数。

到了上世纪中叶,一些脑洞大开的科学家们也开始就血液能否“治病回春”这个课题拿老鼠做起了实验,从此小白鼠们又多了一种“花样死法”。基于这些科学家们前仆后继的研究成果,终于有人要拿真人来进行“返老还童”的“换血”试验了。

根据《Science》8月1日的报道,这项人体试验最快将于8月底开始。人类又要再次踏上那条追求永生之路,只不过这次用的是比较科学的姿势。

让我们先回到2014年,当年最让人惊掉下巴的科研报告之一可能就是:年长小鼠在注射了幼年小鼠的血浆后,似乎改善了记忆和学习能力。这项研究成果来自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项目的负责人是神经学家托尼·韦斯克雷(Tony Wyss-Coray)。

结果固然神奇,但是如同许多癌症、艾滋病、阿兹海默症等疑难杂症的相关研究一样,实验室里获得的初步成果并不会为最终的成功疗法带来保证。

然而,在这项研究成果的鼓舞下,一家初创公司将于今年8月在美国开始首次临床人体试验,以求证健康的年轻血液会否带来抗衰老的神奇效果。

这项试验也引发了一些道德层面的争议,其中原因包括此项试验是收费的,并且价格不菲。

这家初创公司名叫Ambrosia(中文意思为“不朽”),位于美国加州莫特雷(Monterey)。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杰西·卡马辛(Jesse Karmazin)医生现年31岁,他同时也是这此试验的科研带头人。

在这次人体试验中,该公司计划向每位试验者收取8000美元,其中包括了试验检测和“年轻血浆”的相关费用。参加试验的志愿者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只要年纪大于35岁即可。

该公司希望,总计将有600名35岁以上的付费“志愿者”参加Ambrosia的临床试验,而这些人将接受25岁以下的健康年轻人的“血源”。

卡马辛表示,每名受试者将会在2天内被输入约1.5升的“年轻血液”。受试者将会在输血前及输血后一个月接受全面的血检,需要检测的生物指标超过100项,其中包括了血红蛋白和各类验证指标。

8000美元的试验费用将包括从血库中购置血浆、实验室检测、伦理评估、保险以及行政管理的相关费用。

卡马辛说道:“这些费用一加起来,价格就蹭蹭地上去了。”

“换血求永生”由来已久

“异种共生”(parabiosis)的概念早在150年就被提了出来。

到了上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开始用老鼠进行相关研究--把一老一少两只老鼠的血管连接起来,研究者们认为,年少老鼠的血液可以让年长的老鼠恢复青春。

1956年2月,纽约康奈尔大学的克里夫·麦克雷(Clive McCay)博士在纽约医学院公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实验性地延长寿命》。克里夫·麦克雷将同一家族同血型的90天和300天的大鼠的血管吻合连接在一起,让两只大鼠共用血液循环系统,这种状态叫做异种同生。

结果发现,老年大鼠的关节软骨很快变得年轻了许多,似乎逆转了老化。

2005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系的托马斯·朗多(Thomas Rando)教授所率小组,将年幼和年迈的大鼠通过血管吻合连接在一起。5周后,他们惊讶地发现,年老大鼠的肝脏和骨骼肌的干细胞回到了更加年轻的状态,甚至还表现出跟年轻幼鼠几乎相同的修复肌肉损伤的能力。

不过不幸的是,年轻的小鼠出现了提前衰老,肌肉修复能力出现了与年龄不符的减退。

2013年,哈佛大学的艾米·瓦格斯(Amy Wagers)教授的团队又做了一个相似的实验。他们将一只两个月大的小鼠,与一只患有心肌肥大的23个月大的老年小鼠通过血管吻合连接在一起。

4周后,老年小鼠的心肌肥大迅速得到了改善,心肌细胞几乎恢复到那只年轻小鼠的同样大小。令人欣慰的是,这次这只年轻小鼠没有受到任何负面影响。这篇论文发表在了顶级生物杂志《细胞》上。

2014年的“老鼠换血”的研究成果,为类似的研究指出了一条捷径--反复进行来自年轻动物的血浆注射,是一种简单可行地进行异种共生研究的方法。

在论文发表之后,韦斯克雷成立了一家名叫Alkahest的公司,与斯坦福大学合作,专门研究使用年轻人的血浆来治疗18名艾滋海默症患者。

在评估试验安全性的同时,他们还时刻关注治疗是否能改善病人的认知能力,以及是否能够缓解其他症状。

此外,韩国也正在进行关于脐带血能否延缓衰老的临床试验。

可预见的激烈争议

卡马辛其实很清楚,这样的人体试验一定会引起争议,因为一般来说,人体临床试验都是免费的。

对于大部分伦理学家和科学家而言,这场试验简直就是荒谬绝伦的,无论是对受试者收取的高额费用,还是整个试验本身的科学性--用这些反对者的话来说就是,完全没有科技含量!

“我认为,这场试验既没有说服力,也给不出任何有用的信息,”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家马特·坎伯来(Matt Kaenberlein)说道。

坎伯来从事的研究领域也是抗衰老。他认为,目前的血检中没有一项生物指标是和衰老直接相关的。

2014年关于小鼠换“新血”的研究的负责人韦斯克雷也是这场人体试验的反对者。“目前而言,没有任何的临床证据(表明换血可以返老还童),这么做其实就是用哗众取宠的方法来滥用民众的信任。”

韦斯克雷十分尖锐地指出,既然卡马辛对科研这么有兴趣,那么为什么连安慰剂对照组都没有设计?(编者注:如果将试验者分为两组,一组输血,一组输入安慰剂,那么可以在最后的对照时,消除心理作用带来的影响。)

卡马辛对此的回应是,如果告诉试验者,他们花了这么多钱换来的有可能是安慰剂,那么估计没有人傻到会来。此外,由于所有受试者在事前事后都会接受心理评估,因此是否参加完全是他们的个人意愿。

卡马辛表示,他清楚没有多少公司会关心用人类血浆当做抗衰治疗药物,但是他依旧坚信:“人类的血库本身,就是一座治疗百病的宝库。”

疯狂追求长生的人

卡马辛从大学期间就开始痴迷于抗衰老。在斯坦福医学院学习期间,他奔波于各大实验室,专注于干细胞和抗衰老的研究。他详细记录了早先关于异种共生的相关研究。

俄罗斯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波格丹诺夫的故事彻底激起了卡马辛对“换血葆青春”的好奇心。波格丹诺夫曾在上世纪20年代给自己注入了年轻人类的血液,并自称这么做让他恢复活力、焕发青春。

卡马辛对此深信不疑,他表示:“年轻的血液会造福人类,这件事有着许多“‘铁一般’的证据。”

去年的时候,卡马辛参与成立了一家名为xVitality Sciences的公司,主要业务是向海外诊所供应血浆。由于融资失败,卡马辛离开了公司。

在这之后,卡马辛就和克莱格·莱特(CraigWright)一起成立了现在的这家Ambrosia公司。

莱特之前是一家疫苗公司的首席科学家,目前在莫特雷经营一家诊所。由于输血是一项完全成熟的标准治疗方式,Ambrosia公司的这项人体试验不需要经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特别批准。

卡马辛表示,他和莱特计划招募的600名志愿者中,现在已经有20%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其中3人已经签约。他们计划在今年八月底进行首例输血试验。

硅谷的疯狂?

除了质疑,Ambrosia公司的临床试验其实也引起了亿万富翁彼得·蒂尔(Peter Thiel)的关注,他本人显然对用年轻人的血浆进行对自己进行治疗非常感兴趣。

彼得·蒂尔虽然对Ambrosia公司三缄其口,并未透露任何细节。但他在2015年曾对Inc驻旧金山记者站站长杰夫·伯考维奇(Jeff Bercovici)如下表示。

“我怀疑,我们对当今社会的这些事物偏见太深……我至今不相信,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能够起奏效的万能药,但能够奏效的某件事物有可能是存在的。我正在深入地了解“异种共生( parabiosis )”,这真的很有趣。他们将幼鼠的血液使用某种方法注入老年小鼠,然后他们发现了具备恢复青春活力的效果。所以,这…再一次..,这是人们在20世纪50年代做过非常稀奇古怪的研究之一,然后就完全放弃了。我觉得,有很多奇怪的事情并没有被发掘。”

当被问及“真的有趣”是否代表着存在一项商业机会还是一项个人健康疗法时,彼得·蒂尔非常清楚地表明,他说的是后者。“我感兴趣的其实只有这一件事情(输入年轻血液可以让人返老还童),至于它在科学上有没有依据,大家可能都不太清楚。但是有一家伟大的公司已经开始了相关尝试。而这么做可能连申请专利的必要都没有,因为异种共生的实验不需要FDA批准。说白了,这不过就是输个血罢了。”

杰夫·伯考维奇在他近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在硅谷,关于延长生命科学已经成为当地十分受欢迎的痴迷学问的流言,一直广为传播:在硅谷的科技富豪们已经开始实验“异种共生”疗法,为了医疗工序以及年轻人的血液投入大量金钱,并每年会进行数次这样的疗法。

无论流言是否真实,卡马辛都不是孤独的,有不少公司都在进行着“追求长生”的尝试,比如Alphabet旗下的Calico公司。

2013年9月18日,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宣布成立一家名为Calico的公司。佩奇称这是California Life Company(加州生命公司)的缩写,而Calico项目的宗旨正是延长人类的寿命。

从项目宣布启动开始,谷歌就一直在为Calico项目招募抗衰老和遗传学领域的专家。在其牛逼闪闪的高管名单中,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生物学教授辛西娅·肯尼娅(Cynthia Kenyon)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她目前担任Calico的副总裁,负责老龄化相关研发。

Calico副总裁辛西娅·肯尼娅

肯尼娅曾专注于“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研究,通过修改daf-2基因可以将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延长一倍,从2周延长至4周。如果继续修改其daf-16基因,还能使它们继续保持年轻状态。

同理,如果对相应基因进行修改,还能延长果蝇、老鼠、甚至是人类的寿命。这对于延缓衰老,增强对癌症、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抵抗力方面,将具有重大意义。

追求永生之路看似离谱,但是基于求生的本能人类永远都不会放弃。更何况,在飞机被发明之前,人类对飞行的渴望不也被认为是痴人说梦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