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奢俭二则出自古代一臣一君。奢者,西晋显宦石崇。俭者,明朝弘治皇帝朱祐樘。
晋代仕宦尚奢华。本人《筷子》篇所述“何曾食万”与“无下箸处”二典就出自晋武帝朝宰相何曾。与何曾同朝重臣石崇、王恺等皆奢靡。石崇衣食用度手面之大,毫不逊色何曾。
石崇,字季伦,西晋勋臣石苞第六子。石崇少敏惠,勇而有谋。石苞临终分配财产,惟独不给石崇。石崇母问这是作何道理,石苞答:“此儿虽小,后自能得。”(《晋书.石崇传》石崇年二十,即为修武县令。有能名,好学不倦。晋武帝以石崇为功臣之子,且有干局,深器重之。石崇虽颖悟有才气,却任意侠勇行为不检。他在荆州刺史任上竟然抢劫远道商客,得不义之财而致富。不久,石崇官拜太仆,为征虏将军,监徐州诸军事。后又官拜卫尉。
石崇富而奢华。其与王恺争豪斗富见诸正史。王恺系西晋望族,他是晋武帝的舅舅。武帝赏赐王恺一棵二尺高的珊瑚树,枝干扶疏,世间罕有。王恺向石崇炫耀。石崇看完,挥起铁如意便将珊瑚树打碎。王恺甚痛惜,怒恨石崇毁坏自己宝物,声色俱厉斥责石崇。石崇坦然道:“不足恨惜,今天就还给你。”随后命令左右将他所藏珊瑚树悉数搬来。其中有三四尺高,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与王恺那棵相等同者更多。王恺得见,惘然自失而愧其不如。(参《世说新语.汰侈》)
石崇府上厕所常设有十馀名婢侍,皆丽服藻饰。厕所内胭脂香粉,沉香浴汁等无不齐全。另常备新衣服若干套,供每位客人如厕完更换新衣而出。来访客人皆心存羞怍又嫌不便,遂不在石府如厕。只有驸马都尉王敦如厕后另行更衣,且神色傲然无怍。诸婢女见只有他如此,相互谓曰:“此客必能作贼!”(《晋书.王敦传》)
王敦娶了武阳公主而作了驸马。他刚进公主府时,厕所里有漆箱盛着干枣儿用来塞鼻防味儿,王敦竟然全给吃了。如厕完,婢女端着金藻盆以及皂豆等让他净手。王敦装作不懂,连汤带水均喝进肚内。有人说王敦这是装傻充愣作韬晦计,不然在石府如厕又怎做派轩昂。晋元帝时,王敦果然反了,史称“王敦之乱”。
同为晋武帝朝名臣刘寔,系汉室济北惠王刘寿之后。刘寔少贫好学,博古通今,德才学能高洁无瑕。一日,刘寔在石崇府起身如厕。见有绛纱纹帐,裀褥华丽,两婢侍持香囊于门口儿恭候相迎。刘寔赶紧退出,笑谓石崇曰:“误入卿内室矣。”石崇曰:“是厕所耳。”刘寔道:“贫士未尝得此消受。”言罢,改去别处如厕。(参《晋书.刘寔传》)
明弘治帝朱祐樘是宪宗第三子,十七岁登基,尚节俭。即位没多久,弘治帝就禁止内府加派供御物料,停止大内造办工役,罢内官烧制瓷器等。弘治三年(1490)十一月京师地震,又减供御用物品,并罢明年上元观灯庆典及郊祀飨宴。在位期间,弘治帝多次蠲免各受灾省份税粮,禁止势家大户侵夺民利。十一年(1498)十一月,免陕西织造进贡羊绒。十二月,颁谕禁止大内及外官奢靡踰制。此后又放减大内“虎城”所畜百兽,罢免广东採珠进御及营造器物等。(参《明史.孝宗本纪》)
明代大内御用厕纸为丝帛,向来为四川所供。川中一带产野蚕,当地乡民剥茧抽丝织成纸张大小丝帛,作为贡赋运送至京。此帛别无它用,只供大内如厕。随用随扔,全为废弃秽物。弘治帝时,有宫女将此物敛回浣濯洗净,一针一线缝缀成帘帷帐幔,张挂于屋舍。一日,弘治帝瞧见,颇以为雅观,便问此帷帐由何物制成。宫女对以实情。皇帝闻后曰:“如此殊为可惜。”遂敕令以后大内如厕一律用纸,停止川中乡民丝帛贡赋。
皇帝诏谕到了川中后,当地野蚕竟然再不吐丝做茧。世代以此为业的乡民便断了营生,以致大量流离失所。地方官赶紧将情况奏报朝廷。弘治帝又下令按往年旧例恢复进贡。次年,川中野蚕又吐丝如初,乡民重操旧业,生计得以恢复。明代学者谢肇淛曰:“固知惟正贡,不偶然也。”(《五杂俎.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