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有一天,你会遇上这首唐诗

 北书房2014 2016-08-04
有一天,你会遇上这首唐诗
作者:高东生
  打开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诗,我想到了失意的白居易、当年的琵琶女、那个卖唱的中年人、我自己。

  芭蕉怕冷。每年入冬后,花匠都要截断芭蕉上面连着叶子的一大段,然后用稻草塑料薄膜之类的东西包住,以防冻伤。
  今年春寒,春天都快过去了天气才转暖。拿掉御寒的塑料薄膜和稻草之后,芭蕉就像竹笋般一点一点地从木桩一样的中心往上冒。开始是卷着出来,一阵子不见,叶子就舒展开来,洒脱脱一片国画大写意的风景。
  一天早晨,从芭蕉身边经过的时候,我在伸到窗边的一株上停下了目光。我看到刚出来的叶子的顶端有一根黑色的细线,还没有展开的芭蕉呈圆柱状,真像一根蜡烛。忽然想到了钱珝的《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哇!以前的一个疑惑一下子消失了!
  “冷烛无烟绿蜡干”,“干”是因为曾经“湿”,也就是说,这根绿色的蜡烛曾经燃烧过,但此刻熄灭了,自然,也就“无烟”了。刚刚长出的蕉心,头上就顶着一根细线,就如蜡烛的烛芯。初出的是绿色,稍后就变成了黑褐色,就像曾经燃烧而后熄灭的样子。诗人精妙的观察真是细入毫末,这个比喻也许算不上精彩,但却是无可替代的精当。
  28个字,还有,偶然的一瞥,又让我向往起千年前的那个朝代——那该有一种怎样的胜景呢?个个口吐莲花,诗歌,就是他们的语言常态?
  那些岁月尘封的诗歌,甚至那些被人反复吟诵的名篇,也都该是一个个谜语一样的未知。那谜底,我猜出了吗?那含义,我读懂了吗?该有很多我们一知半解吧?该有很多我们望文生义吧?也许,诗人“两句三年得”的诗句,就被我们肤浅的眼光一扫而过了;也许,诗人“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我们已经屏蔽了那情感的信号,只是冷眼相看了。
  沧海桑田,地也会老,天也会荒,很多东西变了模样,很多东西不见了踪影。但肯定也有很多一成不变,亘古如斯,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视而不见罢了。
  有本杂志上有我喜欢的一个栏目——“读书行走”。今天,我想,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解读:读书,是在文字或图画中行走;行走,是在自然或社会中读书。
  那次,我和同事出去,一个卖唱的中年人走进来,我们两人各花10元钱点了一首歌。最后,那位卖唱的广东歌手还送给了我们一首《朋友》。很卖力地演唱完之后,他和我们真诚地握手道别,然后消失在春寒的夜色中。
  后来,同事在他的一篇博文中写到了这件事:“我再也没有见过他,我也再没有去那个酒店,我也不清楚卖唱是否能养家糊口。我与他都是天涯沦落人,他从遥远的广东来到江南,我从遥远的鲁西南来到江南。”
  他还写:“今天,打开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诗,我慢慢地译,一字一字地译,我想到了失意的白居易、当年的琵琶女、那个卖唱的中年人、我自己。”
  他写的文章不只这一篇,是一个系列,我非常喜欢。总标题是——
  “有一天,你也会遇上这首唐诗”。
(摘自《苏州日报》)
编辑:高敏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