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珝《未展芭蕉》赏析

 江山携手 2018-07-14
《未展芭蕉》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泽光润,仿佛翠脂凝成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超凡脱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时候,芭蕉还没有开放。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平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点燃的蜡烛通常给人以红亮、温暖的感觉。这里则说未燃的蜡烛“绿”、“冷”,不尽早于新颖,还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面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容易使人联想到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在这春寒料峭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的芭蕉的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和联想,把未展的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世界。句中的“犹”字、“怯”字,都极见用意。“犹”字不只明写目前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喻将来的充分舒展。“怯”字不仅生动的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而且写出了它的感觉与感情,而诗人的细心体贴、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笔端。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小诗的后两句是说,芳心犹卷的芭蕉有如一卷书札,真不知她内心蕴藏了多少心事。风儿会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满腹心思。
后两句却又另设比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喻未拆封的书札。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设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似乎又不相连属,但读时有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这奥妙就在“藏”字上。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容——写信者的一片芳心就深藏在里面,好像不愿意让人知道它的奥秘。这和上句的“芳心”犹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过上句侧重于表现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怀和包蕴着深情的少女书札,本来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后两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简单地重复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会被东风暗拆看”的遥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更美好的情思。在诗人的想象中,这未展芭蕉像是珍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动的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这后一层意思,诗人并没有点明,读者却不难领会。句中的“会”字,让人感觉到芭蕉由于怯于春寒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而“暗”字则精细的显示出这一过程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两个词语,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诗意的想象和联想,从单调的未展芭蕉的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和气质,创造了一个别具新意的艺术形象,颇具艺术美感。
附录《未展芭蕉》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译文
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泽光润,仿佛翠脂凝成的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超凡脱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时候,芭蕉还未开放。
芳心犹卷的芭蕉有如一卷书札,真不知她内心蕴藏了多少心事。风儿会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满腹的心思。

注释
⑴冷烛无烟绿蜡干:绿蜡形容芭蕉的心,叶子卷卷的未曾展开,像绿色的蜡烛一样,但是不能点,不生烟。
⑵缄(jiān):量词。用于信件等装封套之物。书札:即书信。

名家点评

宋长白:结语较辛稼轩“芭蕉渐展山公启”尤为风韵。若路延德(《芭蕉》)诗:“叶如斜界纸,心似倒抽书。”未免近俗焉。(《柳亭诗话》)

宋宗元:韵极(末二句下)。徐文长曰: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与此诗后二句相似。(《网师园唐诗笺》) 

作者简介

钱珝( xǔ许),字瑞文,吴兴人,吏部尚书徽之子, 钱徽之孙, 善文词。

钱珝《未展芭蕉》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