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宝钗的内心躁动通过一首诗暴露了,曹公用意精妙200年来无人懂

 kanglanlan 2019-10-02

薛宝钗的内心躁动通过一首诗暴露了,曹公用意精妙200年来无人懂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有一个环节是元春考试宝玉的诗才,宝玉为“怡红院”等四处元春最喜爱的地方作诗,刚写了一句“绿玉春犹卷”,被薛宝钗看到,宝钗悄声就说了:

“他(元春)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 ”

宝玉却一时想不起来可用 典故,急得直出汗,宝钗提醒她,钱珝的咏芭蕉诗“冷烛无烟绿蜡干”不是眼前现成吗,你怎么就想不起来了。

于是宝玉改作“绿蜡春犹卷”,并向宝钗开玩笑说我以后就叫你老师了。

宝钗观察得很仔细,元春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将“香、玉”删去,宝钗笃定贵妃娘娘不喜香玉;再有对于钱珝的《未展芭蕉》,宝钗相当熟烂,很是推崇。其实这件事过去几天之后,她仍然拿宝玉的这次疏忽开玩笑说事,对自己提醒宝玉的举动相当得意。

薛宝钗的内心躁动通过一首诗暴露了,曹公用意精妙200年来无人懂

宝玉题“绿玉春犹卷”,的确是忽略了大姐的这次改动,但宝钗一口咬定元春不喜“香玉”其实有待商榷,这个问题屏山不止一次的论证过了,今天要讨论的是宝钗为什么要用“绿蜡”,难道“绿蜡”真的比“绿玉”好?或者说元春如果真的不喜“绿玉”,换了绿蜡就喜欢了吗?

曹雪芹让宝钗信手拈来“绿蜡”之典到底是何用意呢?或者宝钗为什么这么推崇芭蕉诗呢?一起看一下这首钱珝的《未展芭蕉》: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展开理解一下这首诗,就是:

芭蕉枝叶润泽,就像脂翠凝成的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清爽宜人,本色超俗。春寒料峭之际,蕉心还没有打开,犹如卷起来的书札。她内心到底蕴藏了什么心事呢?只有风儿会捷足先登先,悄然拆开知道芭蕉满腹的心思。

薛宝钗的内心躁动通过一首诗暴露了,曹公用意精妙200年来无人懂

一般诗词写烛,往往是红色的,红烛和红色的光,代表着温暖。可是钱珝说这是绿蜡,是春寒料峭的冷烛,这种和火热形成相反对照的清冷不就是宝钗的色调吗!还说这冷烛是无烟的,芭蕉当然是干净的,我们知道潇湘馆后院也有芭蕉,在黛玉那里是雨打芭蕉,到了宝钗引用的这首芭蕉诗,恰恰却是干的,意境正好相反。

钱珝诗里的蕉心是犹如书札状未展开的,是芳心,也就是比作了没有绽放的少女的心,就是指的少女。春寒料峭中还没有绽放的少女的芳心,其实就是情窦初开、含有心事的少女,因为环境(礼法)使然(束缚),只有将一腔心事深埋心底。可是卷缩的蕉心已经暴露了少女的情怀。

蕉心(芳心)蜷缩着,她的心事就藏在里面,不愿让人知道。这未展的芭蕉就是严守少女秘密情愫的书札。寒气渐渐消融,代表着春天的东风吹来,悄悄拆开了书札,这少女的情怀被春天的东风探悉了。或者说这少女的芳心本就期待着春风的开启,呼唤着东风的到来。

钱珝的芭蕉诗完全就是宝钗的写照。

薛宝钗的内心躁动通过一首诗暴露了,曹公用意精妙200年来无人懂

宝钗给人的感觉就是“冷”,蘅芜苑内,愈到深秋,藤蔓愈加苍翠,屋内如雪洞一般。宝钗的冷香丸就是突出了一个“冷”字。就是因为冷,才任是无情也动人。连小厮兴儿都说:小的们怕说话的口气大一点儿,就吹化了姓薛的。整个一个冰美人。这都是宝钗的外在体现。不就是“冷烛绿蜡”吗?

宝钗外在的冷掩饰不住她内心少女天然的躁动,她之所以吃冷香丸,就是因为要压住内心的那股热毒。莺儿说出她的金锁和宝玉的通灵玉是一对儿,她不自觉的言语动作都扭捏起来;宝玉挨打,她情难自禁说出“心疼”这样大胆的话,且娇羞怯怯起来;不管白天晚上,她不分时间地往怡红院里跑,连丫环都有意见了,也是她无法控制自己脚步的感情外露。她的这些无意识或者说少女的本性时不时地显露,背叛了她刻意打造的安分从时、藏愚守拙的人设。这就是薛宝钗的芳心。

薛宝钗信手拈来了《未展芭蕉》,这首诗完全总结了宝钗,大概率是因为宝钗和这首诗产生了深处共鸣吧。

曹雪芹引经据典必有深意,一首《未展芭蕉》告诉了读者一个真实的薛宝钗。

薛宝钗的内心躁动通过一首诗暴露了,曹公用意精妙200年来无人懂


参考原著:甲戌本、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通行本《红楼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