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钱珝《未展芭蕉》审美赏析

 123xyz123 2019-11-06


一缄书札藏何事 <wbr>会被东风暗拆看 <wbr> <wbr>钱珝《未展芭蕉》审美赏析
   钱珝,字瑞文,吴兴人,吏部尚书徽之子,钱徽之孙,善文词。《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零八首,编为一卷。《未展芭蕉》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早春初萌而未展的芭蕉新叶仪态、神情的深入镂刻,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别具新意的艺术形象,暗示了极为深刻的意蕴。全诗如下: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首句写道:“冷烛无烟绿蜡干。”首先,诗人就描写了从未展芭蕉的形状、从色泽设喻,并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其中,以“烛”、“蜡”设喻。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的,而诗人用“绿”、“冷”来修饰,都给人以凄冷的感觉。诗人通过触觉和视觉两方面,从感觉和色彩上来描写,不但揭示了未展芭蕉的外形特征,而且描绘了初春时节寒意袭人的氛围,同时为后面进一步描写不展芭蕉奠定了基础。

  接着第二写道:“芳心犹卷怯春寒。”这一句承上而来,紧承“冷”字而下。“芳心”本意为具有香气的花蕊,引申为美好的心灵和情感。在诗歌中,往往指女子的心境。因其“芳心”一词的特定意义,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诗歌中运用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其中的“怯”字,从表面看来,是写芭蕉不展是因为春寒的到来而至,实则是以人喻物,从深层次揭示了芭蕉“芳心”。可以说,在诗人的笔下,不展芭蕉就如一位亭亭玉立、含情脉脉的少女一样。

接着第三句写道:“一缄书札藏何事。”“缄”即封,闭。这里,诗人笔锋一转,从另外一个角度设喻。如果联系上一句中比喻来看,诗人这里却运用了博喻。可以这样认为,“未展芭蕉”如同少女的含蓄,又如未开封的“一缄书札”。我们知道,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设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内容不但更为开阔,而且意义更深了一层。其中,一个“藏”字,不但表现出了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容(“芳心”),而且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真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

最后写道:“会被东风暗拆看。”这里,诗人紧承上“一缄书札藏何事”而来,并照应“卷怯”而“藏”。上句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表现了未展芭蕉似如未曾打开的少女情怀。“东风”即春风。比如,宋代苏轼在《新城道中>>中写道:“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杜牧在《赤壁》中也用到“东风”即“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会被东风暗拆看”就是说,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出来。这里,“东风”也被拟人化,好似一位极为快乐调皮而情感丰富的少年一样。“暗拆看”就是偷偷打开看。其中的“会”表示了一种肯定的语气。

总之,我们从咏物诗的特点来看,这一首诗歌,通过描写“未展芭蕉”而蕴含了深刻的美学思想,即,或许是说,美的最终会展示出来的,只是没有到“春风”来时;或许是说,含蓄是美,而表现出来也是美;或许是说,美在内在,美在人心;或许是说,美是人们所追求与向往的。如此等等。

在艺术上,首先,巧妙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接着,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其次,想象丰富,意蕴深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