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 帖】临书札记(七) ■王学岭

 广羽人三九 2016-08-04




临书札记(七)


■王学岭


  虞世南《去月帖》

  此帖(如图)旧入《淳化》《大观》等,有谓后人集字伪托者。虞书传世不多,如《郑长官》《潘六》字腴而形晋①,《疲朽》形虞②而字躁,均不若此《去月》之于临学易行。虞书妙在蕴藏广蓄,尽学其偶出之纵横飞张,不如向别家。或即未跳出自己眼界,但看去,处处皆是“我”笔才肯学者矣。跳出私己之小眼界,空心净目,正视别家优异,始为学。此约即《兰亭》八柱、百三十刻③之缘由。读大家之临,如聆其言教,切勿以似与不似论之。

  望可自力读芸编④,常得朝堂礼巨椽;青钟四面檀云⑤动,玉管十分风律传。“望可自力”致访问,观古圣贤之身轻盈神明悦,学书如乐舞法曲。较之王氏与虞书,虞更难学。盖王书点画做九分放一分收,要其华丽清新;虞书笔画做七分放三分收,要其流颖清穆。笔端越收敛则越难晓悟,又太敛则成僵蚕冻仆,更要不得。白乐天之琵琶,李易安之青梅,亦流美盈盈。

  王摩诘并虞伯施,于其时众人中神韵尤近。看似无一物一名之具写细拟,但诗文气息相同,一望便知。又若多家并列,粗览之后最记得仍是诗僧、秘监二人。疏疏寥寥,却写得出事理丰富,气韵流飞。米南宫之仿一家即一家,写自家便还是自家,是一种难得;虞永兴之书外物以内劲,内功始终如其元真,是一种难得。米氏看透人心,虞氏守定仁礼,此间无高下,皆是神来笔墨。但若学虞书,却可用些米元章之方法。


  注释:

  ①形晋:字形结体近似于魏晋时。

  ②形虞:字形结体更多有虞世南的风貌。

  ③百三十刻:元朝有《兰亭》十刻与宋朝《兰亭》一百一十七刻总说,以此来讲历代摹刻之多。

  ④芸编:指书籍。

  ⑤檀云:比喻(编钟旁边)美丽芬芳的歌舞人群。古诗多用“檀口”比喻涂满檀香化妆品的嘴,“云”比喻其多及其动感。与下句“风律”相对,“风”即流行和时节,因此有了律和乐等。

虞世南《去月帖》


王学岭临书脞语(七)

  多有临书不果者,恨了圣贤,又怨帖本。实则未必真迹精拓才出妙临。觅得精良之本,自然易于合意,若得残缺补改,亦有临法。时下碑帖,以墨迹为上选之学,拓本为中学,碑石为下学。

  墨迹者,如亲附随行之观摹,纤毫浓淡,看得淋漓;增减变化,自出新意。此种尽力揣摩,形神外更求精细,便是其法。拓本类多,有原拓、后拓、翻刻、伪刻等,末一种鉴别即可。原拓若刻手工佳,几近墨迹本,形容不差;故于墨色轻重与提按之法,勤加揣度,并参照可寻之墨本,两下着力,未必难学。后拓较之原拓旧拓,总在字形慵散、石花泐损处,或在字数减增,此亦可校之墨迹。若无参校,则从大观入手,取其端整者,自为加工,再作临写。切不可将损泐之拓直接临摹,则遍无其功,笔不得要,字不见形,只落得昏沉烦闷。但注意加工时,除单字样貌,留意其行列之气息与连带。碑帖之文则不通无妨。此亦类古人集字之法,所需为学养审美之内功要高,所利乃书艺笔墨之外功突飞。翻刻之拓,多不易学。数遭石工之手,无异成虎之惑。余之方法曰反翻,乃取薄纸覆盖其上,不拘层数,看得气象佳美为度;则将其字钩出,自为一“拓”。临时两拓交替对比,好字便似跳跃一般,形象分明。碑刻为拓本之后促;遇有原石之拓,临写有心得,便宜观石校笔,于认识定有跨越。又一种为后摹本,此种不论墨迹拓本,皆须双管之法。一者寻后摹者之别书,熟记面貌于心,于摹本做减法之加工;再者寻原帖者他本,拆字合新,以偏旁之颦笑至词语之步履,较个究竟。故,有此精细之法、集字之法、反翻之法、校笔之法、双管之法,临书不须自缚手脚。日将精勤“三课五法”,字之血肉骨气神渐成矣。


王学岭 行书临书札记之虞世南《去月帖》中堂




微商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