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槛有点高 机构偏爱个人资产

 天道酬勤YXJ1 2016-08-04

据了解,美利金融将集中更多资源聚焦在进一步拓展消费金融场景,打造优质资产业务,并积极拓展与传统机构的合作。

那么,银行、信托、保险、私募等传统金融机构会否买账?不少传统金融机构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资产荒加剧的背景之下,的确开始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线下资产,并积极与一些先期转型的平台接触。此前,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商分期乐就与众安保险联手完成了首笔场外资产证券化融资。该合作是由分期乐推出债权资产包,众安保险通过保理公司受让这一资产包并提供增信后对接到资金方,完成私募资产证券化融资。

“但是我们的门槛比较高,所以目前只是关注动态,真正要做配置还需要一段时间。”一位保险资管人士直言,即便要合作,刚开始可能也只会选择像陆金所这样的大型平台。

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是一个好的转型方向,有利于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位新兴金融业务,不可能完全颠覆传统金融,这中间就蕴藏很多合作机会。通过合作,互联网金融可以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包括一些其以前难以操作的领域,就比如资产证券化这些领域。”

爱钱帮CEO王吉涛同样看好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在资产端方面的竞合。“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过程中,单纯靠金融手段发掘资产已经越来越难,资产提供方碎片化的趋势已经出现。数据拥有者和场景拥有者有望成为金融行业资产端的强者。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一般掌握核心数据,借助互联网金融中多样化机构的专业外部服务,就可以很轻松的成为一个类金融机构。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让大家生活中的每个场景,租房的场景、吃饭的场景、停车的场景等,都具有一种金融服务的可能性。这些场景拥有者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消费金融。资产端碎片化的趋势已经出现,但只要抓住一个,就会形成批量化的概念。”

许建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目前接触到的机构投资者对平台专注做资产端是认可的,而“挑剔”的机构更钟爱个人类资产。“个人类资产中最倾向的又是抵押类和消费金融类资产。这两种资产类型都有分散与风险低的特点。此外,通过资产与交易数据也能更清晰地看到其整体金融风险。对机构投资者来说,风险的大小是可控的,他们也能够通过平台接触更多的优质资产与借款客户,为其以后做个人及前端业务打下基础。”他称,机构投资者基本不太喜欢企业类资产。企业类资产典型的模式是同担保公司或第三方合作,进行尽调、做风险管控。实际上,事后验证这种模式不太科学。因为绝大部分客户都是挑剩下的,只有比较差的企业客户才通过担保公司来进行。

另外在许建文看来,将资产打包卖给机构投资者,再由机构做成产品销售,对于个人投资者也是一大利好。“相当于机构给个人投资者做了二次风控了,进一步降低了投资风险。”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