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不理想?不知道如何选药?这篇文章帮你解决!首先,要掌握禁忌证,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对于某些药是不适用的。然后,要掌握适应证,因人施治,例如:1型糖尿病点击听讲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可选用双胍类药物,不宜使用胰岛素促泌剂;其次,把好基础治疗关,将良好的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配合起来。最后,要合理联合用药,联合用药不宜多于3种。 根据糖尿病的不同类型选药: 1型糖尿病患者自始至终都应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选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但在下列情况下需用胰岛素治疗:1.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2.出现严重急、慢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尿毒症)。3.处于急性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大型创伤及手术、急性心脑卒中等)。4.怀孕期。 根据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选药: 在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伴代偿性的胰岛素水平升高,首先应该考虑选择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或)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衰退,此时需再加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根据高血糖类型选药: 如果空腹血糖不高,只是餐后血糖高,则首选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或苯甲酸衍生物(如诺和龙); 如果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治疗开始即可联合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口服药物,如“磺脲类+双胍类”或者“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类”。 另外,对于初始时空腹血糖大于13.9mmol/L、随机血糖16.7mmol/L的患者,可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后再改用口服药。 根据体型选药: 理想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如果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型偏胖,首选双胍类或拜糖平。因为这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体重下降的副作用,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来说,正好化害为利; 如果实际体重低于理性体重10%,则认为体型偏瘦,应该优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包括磺脲类和苯甲酸衍生物(如诺和龙),因为该类药物有致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对于消瘦者,正好一举两得。 根据年龄选药: 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因此,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物(如优降糖),而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效果温和的短效降糖药物(如诺和龙、糖适平)。另外,为了避免低血糖带来的风险,老年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适当放宽。 儿童1型糖尿病主要用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是目前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儿童2型糖尿病治疗的口服降糖药。 根据有无合并症选药: 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虑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这些药物既可降低血糖,又能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如果糖尿病患者有胃肠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 如果患者有慢支、肺气肿、心衰等缺氧性疾病,禁用双胍类药物,以免引起乳酸酸中毒; 如果患者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类; 如果患者有轻度肾功能不全,最好选用主要经胆道排泄的降糖药如糖适平、诺和龙; 如果严重心肺肾等全身性疾病,则最好使用胰岛素。 根据糖尿病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选药: 对于经常出差,进餐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选择每天只需服药一次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更为方便适合。患者顺应性更好,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患者,还要将价格因素考虑在内,以确保患者能够维持长期治疗。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受益,欢迎继续关注公众号“医云健康”。(也可添加医云健康微信号cloudoc或下载“大医生”app近距离了解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