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开国皇帝 更替百姓着想的朱元璋为什么名声不如赵匡胤

 昵称27106408 2016-08-04

为什么说朱元璋是比赵匡胤更替百姓的开国皇帝呢?

很多人在这会犯迷糊,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朱元璋诛杀功臣,而且是扩大化的杀,一杀就是几万人的那种,而赵匡胤则不杀功臣,而是杯酒释兵权,而且还下令不杀士大夫。怎么看也是朱元璋比赵匡胤更暴虐,更杀人如麻,更不懂得感恩,凭什么说他替百姓着想,而赵匡胤则不替百姓着想呢?

同样是开国皇帝 更替百姓着想的朱元璋为什么名声不如赵匡胤

要弄懂这个问题,我先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那就是古代的主要阶级,有人说古代主要阶级很简单啊,不就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吗?其实不然,古代主要的阶级应该分为三层,最上层是君王,也就是统治阶级,中层是文臣武将豪强地主皇亲国戚等,可以说他们是管理阶级,然后就是最底层是工农商,也就是平民阶级。

三个阶级都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和利益追求,统治阶级要控制江山,维持社稷,希望江山永固,皇权永远抓在他及他的子孙手上 ;管理阶级是替统治阶级管理江山,管理天下万民的,他们希望能有更大的管理权,以便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平民阶级则负责生产,是被剥削的阶级,只求能吃饱饭。

那么这三个阶级,哪两个阶级走到一起,目的一致才能江山永固,繁荣发展呢?表面上看来是统治阶级和管理阶级走得最近,可实际上统治阶级应该和平民阶级目的一直,利益一致,才是最好的。

因为只有平民阶级能获得一定财富、利益,能活得下去,皇帝的位置才能坐得最稳。可是往往皇帝离不开管理阶级来替他打理江山,所以绝大多数的帝王都在依靠管理阶级,真正依靠平民阶级的皇帝那是少之又少。

而朱元璋,就是这么一个特立独行的,希望能将天下财富利益向平民阶级倾斜的皇帝,他给官员们的工资不高,可是给老百姓却提供了很好的待遇,诸如免税、低税等政策,诸如杀贪官,诸如兴修水利等等……

苦大仇深出生的朱元璋,是最替老百姓考虑的一个开国皇帝,在这点上,他比刘邦做的还要好。

虽然他的低薪政策最终对大明江山对百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因为官员薪水不够,就即便是有杀头的风险也要去贪。最终天下无官不贪(海瑞都有截留朝廷赋税,不然他的知县大老爷干不下去),各个都成了危害大明江山,为害百姓利益的蛀虫。

可是朱元璋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就是想让更多的利益向平民百姓倾斜。而通过领导农民起义坐上皇位的朱元璋也知道,如果得不到平民阶级的支持,平民阶级活不下去的话,他的江山是坐不稳的。

同样是开国皇帝 更替百姓着想的朱元璋为什么名声不如赵匡胤

而赵匡胤的皇帝位置,不是靠领导农民起义得来的,是靠其他将领的拥戴,然后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的皇帝位置来得更容易,同时丢掉的可能性也更大,因为自打唐末以来,还真就是谁有军权谁就能坐江山,今天那些将领能拥戴赵匡胤做皇帝,明天也有可能拥戴别人做皇帝。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他选择了利益交换。

杯酒释兵权说白了就是一场利益交换,赵匡胤通过和平的手段从手下大将中将军权给收了回来,同时又得让出利益给这些大将们,那就是对他们贪污腐败持放纵的态度,也就是说只要你们这些将领交出兵权,我赵匡胤就给你们这些将军及你们的后人们永远的富贵。

将军们觉得这个买卖划算,因为他们知道再来一次黄袍加身的风险很大,可是不再来一次黄袍加身的话,他们的兵权迟早会被赵匡胤给收上去,他们带兵打战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富贵荣华,现在赵匡胤愿意给他们富贵荣华,又何必再去干黄袍加身这种随时掉脑袋的事?

于是赵匡胤的大将们,各个失去了兵权,却各个都成了超级腐败份子,甚至很多原本清廉的将军,为了不被赵匡胤所疑心,而选择了贪污腐化,诸如石守信原本是一员仁将,虽作战勇猛,但一向重义轻利,可杯酒释兵权后便声色犬马、大肆敛财。《宋史》如此评价道:“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这完全就是如王翦、萧何一般,为了不让君王疑心而选择了“自污”。

还有王全斌,为人素来“轻财重士,不求声誉,宽厚容众,军旅乐为之用”,可是,“杯酒释兵权”后,他竟像换了个人似的,克蜀之日,竟自己带头,放纵部下大肆搜掠蜀中,“侵侮宪章,专杀降兵,擅开公帑,豪夺妇女,广纳货财,敛万民之怨嗟,致群盗之充斥。”

显然王全斌也是自污以求保命。

能做将军的,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没有点政治觉悟的怎么可能做官,被提升是吧?

同样是开国皇帝 更替百姓着想的朱元璋为什么名声不如赵匡胤

可是赵匡胤对武将们依然不放心,为了获得支持,赵匡胤决定扶持文官的壮大,他们给予了文武官员们很好的待遇,还让文官掌兵,刻意贬低武将的地位,然后为了讨好文官阶级,在临死还告诉后世为皇帝的子孙们,不许杀文官。

赵匡胤此举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北宋南宋三百多年,就没发生影响极大的文官武将造反的事情。

可是赵匡胤文臣武将这些管理阶级的利益照顾到了,却从未想过去照顾老百姓的利益,他是最不替老百姓考虑的开国皇帝,一般一个朝代开国时,就知道土地兼并才是王朝走向末路的最根本原因,可是宋朝一开始就不抑制土地兼并,殊不知失去土地的农民,是会活不下去的。

当然了幸好宋朝工商业发达,不然以宋朝土地兼并严重的程度,早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可即便其土地兼并严重,宋朝也依然起义不断。有意思的是,宋朝对待起义首领依然是让利的收服手段,也就是招安,许以起义首领高官厚禄,然后招安后又将起义部队拉去送死,这招倒是高明。

“不杀文官”和“杯酒释兵权”这两个事儿,后世的史学家一直评价非常之高。殊不知万事过犹不及,文官犯了政治错误,或说话触怒了皇帝,这个不杀自然是好。但要是严重贪污腐败、违法乱纪呢?武将交出兵权,就让他去享受良田美宅,可若他在地方上欺压百姓、祸害一方呢?

所以有有时候对文官武将的优待,就是对老百姓的不厚道,当文官武将和老百姓发生利益冲突时,赵匡胤往往会站在文官武将的一边。诸如宋朝不杀文官,可不是不杀普通人。不仅杀,而且杀的比唐朝汉朝更加残酷。“凌迟处死”就起源于宋朝。

有个名叫王继勋的武将,是彰德军节度使王饶之子,王皇后的胞弟。据《宋史·王继勋传》记载,这位国舅爷性情残暴,是个贪财渔色、“专以脔割(即将活人身上的肉割成一片一片的,谓之脔割)奴婢为乐”的食人魔王。

恶行暴露后,赵匡胤对王继勋判决得挺狠:“削夺官爵,勒归私邸。仍令甲士守之。俄又配流登州。”但最终处理起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王继勋还在流放的途中,又被任命为右监门率府副率。

因为有恃无恐,王继勋到了洛阳做官后,开始吃人:“强市民家子女备给使,小不如意,即杀食之,而棺其骨弃野外。”以致人贩子和棺材铺商人日夜出入王继勋府中,门庭若市。

据统计,直到太宗在位王继勋被处死时,仅在开宝六年到太平兴国二年这短短的5年时间里,王继勋前后亲手杀掉和吃掉的奴婢就多达100多人。

还有个叫李汉超的将军,他强抢民女,女子的父亲进京告状,赵匡胤竟对这老农说,你家里那么穷,现在你女儿能嫁个将军,还有什么不知足的?骂了老农一顿后,又将李汉超叫到京城,让他注意影响,然后还赏了他白金3000缗。

几年前有学者说如果他穿越的话,最喜欢去的就是宋朝。如果我是他,我也喜欢去宋朝,因为宋朝最尊重文人,只要是有点名气的文人,都给官做,俸禄那叫一个高,然后做官了,就可以随意兼并土地、营建豪宅、蓄养奴婢,同时又不用认真做官,为百姓谋福祉。还有言论自由,批评朝政批评皇帝都行,保证不杀头,真把皇帝惹毛了就把你从中央贬到地方当县令,继续作威作福,做土皇帝。有机会还能亲自去指挥打一战,对着地图瞎比划就能调动千军万马,打输了死个万把人丢上几个城池也不会被处罚。这种日子谁不想过呢?

只可惜我只是普通的老百姓,我不想去宋朝,因为大宋的普通百姓,说不定哪天房子土地就被当官的给抢了,说不定哪天妻子女儿就被人霸占了,交上去的税,都被文人花到妓院花去风花雪月去了。哪天打战了,被送上战场后,被个不通军事的文官瞎指挥,就有可能丢掉性命。活不下去了,要造反,然后还有被“凌迟处死”的可能。好不容易活了下来,金人、蒙古人又打来了,政府不抵抗就跑了,留下你全家被烧杀抢掠。

所以说赵匡胤一登基,就选择了走捷径,用妥协的办法换取他皇帝位置的稳固,然后根本上就在大的政策上替百姓想过(必须得承认,赵匡胤也有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为平复唐末以来一两百年的战争造成的创伤,做出了突出贡献)。然后宋朝的皇帝们也继承了他,喜欢妥协的毛病,对金人妥协,苟且偷生,将北方无数百姓丢弃,以至于惨遭异族屠戮。

建立南宋后,也未想励精图治,而是依然向文官妥协,向武将妥协,任由他们贪污腐化,横征暴敛(赵构的文臣之首秦桧,武将之首张俊,那都是超级大贪官,富可敌国)。

本来南宋有着极好的历史机遇,因为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让其的社会矛盾没那么厉害,而对外贸易也非常发达,又研究出了精良的火器和精准度很高的罗盘,如果统治集团不是那么不思进取,管理阶级不是那么腐败无能,完全可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拓张海权,通过走海路偷袭金朝或元朝的大后方,保住半壁江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可惜的是南宋竟然连海军也不是大元的对手。

最终因宋朝错误的国策,让汉人的江山第一次被异族所全部占据,汉人成为了低贱的四等人,任人宰割。

总之一句话,朱元璋是最为百姓着想的开国皇帝,这点不知道比赵匡胤强多少。可是朱元璋的名声就没赵匡胤那么好,为什么呢?因为舆论权掌控在文人手里,文人自然喜欢赵匡胤,而不喜欢朱元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