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诉男孩:要做人中人,不做人上人!

 永续智慧馆藏 2016-08-05

告诉男孩:要做人中人,不做人上人!

成长说原创出品

童妈说:男孩一天天的长大了,也一天天地变得更有个性,有时他们会做出一些让人气恼的事:任性、不听话、爱发脾气,妥协让步使得他们攻城略地,挑战父母的耐心,一忍再忍,怒火在心里越烧越旺,然而,调皮的孩子还是不知收敛,最终忍无可忍的家长爆发了。

然而,打骂孩子真的有用吗?

其实,不然,打骂男孩是最错误的育儿方式。在这里,童妈跟大家说说不打骂教养男孩子的方法!


一、打骂教不出好儿子

有个男孩十分调皮、好动,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他趁父亲不在,溜进书房玩耍。

当他看到书桌上放着的一瓶瓶墨汁,玩兴大起,他拿着毛笔蘸满红墨汁,东寻西找,最后在客厅通往书房的墙壁上,找到了空白的地方——他决定在上面涂画。

片刻之间,一个个小圈圈组成的小人跃然“墙上”。正当男孩画得不亦乐乎,并为自己的大作沾沾自喜的时候,他的父亲回来了。

父亲推门进来一看,只见儿子正手拿毛笔微笑地看着他。他便有些纳闷地左右探头一看,这一看不要紧,只见墙面上,画满了小人儿。

看到雪白的墙面被涂得脏污不堪,父亲心中一股怒火腾地蹿了上来,他转身呵斥道:“这是你干的好事?”

男孩一看父亲的脸色不对,便知情势不妙,连忙扔了毛笔转身拔腿就跑。

父亲一看,三步并作两步,大手一探,便把男孩抓住了。男孩心中忐忑不安,脸色吓得惨白,心想:“坏了,这次爸爸一定会狠狠地揍我。”

男孩正胡思乱想之时,父亲有些气愤地说:“你要涂画也要找个合适的地方啊,这样随便乱画就应该揍你一顿,不过,念你初犯,就饶了你。”

男孩听后默默地低下了头。

说完这话,父亲换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做什么就对爸爸讲,你要画画,爸爸就给你买画画的用具,却不能这样乱画,你看白白的墙壁被你涂得乱七八糟,房子里面也没有原来那么亮了。”

听了这一番话,孩子惭愧地说:“爸爸,我错了。我会把墙面上的画弄掉的。”

不久,父亲便给孩子买了一块小黑板和一些粉笔。男孩喜出望外,从此,这块小黑板就成了他艺术想象力自由驰骋的天地。这个调皮捣蛋的男孩长大以后竟然成了一位著名的漫画家,他就是蔡智忠。

如果蔡智忠的父亲当初没有给儿子买小黑板和粉笔,而是对他一顿打骂,那么也许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就会因此而消失。由此可见,家长要正确对待男孩的一些调皮行为,千万不能让天才消失在自己的棍棒下。

家长应该明白,打骂是教不出好儿子的。只有尊重才能让孩子切实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只有父母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进步。

告诉男孩:要做人中人,不做人上人!

二、给孩子三分之一的决策权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有些父母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对男孩更是照顾备至。有些父母为儿子考虑得过于周到,五六岁时就把十几岁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父母这样做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这会让男孩失去体验人生的机会。

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过分地保护或过多地干涉孩子往往会让孩子失去自主生活的能力。大多数父母在男孩一两岁前会整天抱着他们,到了3岁以后,男孩本应该具备一些自理能力,但父母的照顾却让男孩的这种能力消失了,甚至有的男孩在五六岁的时候穿衣服还要父母帮忙。

面对孩子长大后的“低能”,许多家长感到奇怪。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过度干涉让孩子面对问题的机会减少;正是自己错误的教育方法让男孩的生存能力减弱,以至于没有能力面对自己的人生。

为了避免培养出不能对自己负责的孩子,每一位父母都应有这样的意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适当地给男孩一些“当家做主”的机会,至少也要让他们能“当自己的家,作自己的主”,让男孩真正 地体验人生。

家长不可能跟孩子一辈子,因而就不要包揽男孩生活的一切内容,应给孩子一个自主生活的家庭环境,尽快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还有一点就是,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本来就有参与家庭生活的权利与义务,父母应该适当地给他们话语权,经常倾听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允许孩子负起与年龄相适应的责任。

首先,父母要意识到,孩子并非自己的私有物。许多父母把男孩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希望男孩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中。他们从不放手让男孩自己选择一些事情,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决定对男孩是最好的。这样的父母忽视了男孩的自主意识,也忘记了他们终有一天会离开自己。

父母平时与男孩交流的时候应该民主一些,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对孩子的不同观点,父母尽量不要持反对态度。孩子有自己的看法,说明孩子不再依赖你,而是在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这时,父母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和孩子一起讨论他的观点,做出正确的引导,而最后的决定权还应该在男孩自己手中。即使男孩的选择会让他们摔一跤,也不要紧,因为男孩的选择能力就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提高的。

当然,给孩子决策权,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也许会给你添不少麻烦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但不要因此而放弃,应该让他们坚持下去。

如果孩子在自己做决定后受到挫折,陷入消极情绪中,父母千万不要 说“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之类的风凉话。既然放手让孩子决定、行动,就要让他学会承担后果。面对孩子决策后的失败,父母应该做的不是打击,而是帮助他分析总结,让他有勇气继续尝试。

在给孩子决策权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犯出尔反尔的毛病。

给孩子决策权绝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不应作为诱骗孩子的借口。有言在先,而后又自食其言不仅干涉了孩子的自主权,更会严重地削弱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优秀的父母不会把男孩看得太紧,他们会让男孩慢慢去承担一些他们可以做到的事情,并学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这对男孩的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

告诉男孩:要做人中人,不做人上人!


三、告诉他:要做人中人,不做人上人

男孩与女孩的区别最明显的一点就在于他们观点的不同。同样融入到某一个集体中,女孩会先想到能和哪个人成为伙伴,而男孩则最先想到哪个人是“头儿”。不管在什么场合,男孩首先关心的就是“头儿”的问题。男孩有这样的心理恰恰说明了他们有竞争意识,这种意识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行为学家说每个男孩都有做首领的愿望,而到一个新领域关心谁是“头儿”,则是想知道对方的条件与自己的差距。

可以说,男孩想当“头儿”的心理是正常的,可是,在面对孩子这种天性时,父母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可能有些偏差。最常见的偏差就是过分地刺激孩子,以“人上人”的高标准、大目标要求孩子。

刚回到家的明明非常开心,他告诉爸爸:“我这次考试超过亮亮了,而且比上次提前了4个名次。”

“哦,那你现在排第几名呀?”

明明不好意思地说:“第10名。”

爸爸不屑地说:“第10名你就这么高兴了,前进4名有什么用,连前3名都没拿到。”

明明听完爸爸的话,伤心地回到了自己的屋里。

……

明明爸爸的做法是极不正确的,孩子进步了非但没有夸奖他,反而用更大的目标来刺激孩子。而得不到认可的孩子则很难再继续努力,下次考试,明明也许还会考出让爸爸更失望的成绩。

即使男孩还小,他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竞争目标,当他们对父母说起这些目标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敷衍他们,男孩对敷衍很敏感,另外也不要抨击男孩的竞争行为。当男孩超过他们的竞争目标时,会表现得很兴奋,这时父母如果鼓励他们,他们就会找下一个更强的竞争目标,如果父母打击了他们的信心,他们不仅难成“人上人”,反而会失去斗志。过分地要求孩子不但不会给孩子带来动力,还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和打击,使孩子失去生活的信心。

其实,父母根本不必担心男孩的竞争意识,只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他们自然就会努力。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引导孩子,平时多给孩子一些肯定,让孩子的竞争意识健康地发展。

当然,男孩做“头儿”的心理也不宜过分强烈。

在家庭生活中,虽然有些父母没有让孩子成为“人上人”的想法,但有些男孩却有强烈的争强好胜之心,这是不利于他成长的。孩子如果自身的“人上人”想法过盛,就很容易有大喜大悲的情绪, 进而导致他思想偏激、做事极端。多数争强好胜的孩子在获得胜利时就容易滋生骄傲情绪,而在遇到失败时则会一蹶不振。这样大起大落的情绪反应,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而且还会阻碍孩子的性格健康发展。

如果孩子的竞争心太盛,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难以被伙伴接受,无法与他人亲密合作,这是因为“人上人”的意识已经使得他的内心难以真正融入集体。当父母发现男孩竞争的意识过于强烈时,应该对男孩进行适当引导,改变孩子“人上人”的想法,让孩子做一个“人中人”。

做一个“人中人”要学会合作,不可一味地争强好胜,而应该持有宽容、礼让的态度。

告诉男孩:要做人中人,不做人上人!

童妈:

男孩想做“头儿”是天性,竞争更是孩子未来生存必需的手段,然而,竞争不可过度,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以高标准过分要求孩子,也不要用大目标去打击孩子的信心。与其让孩子背上沉重的行囊孤独上路,不如让孩子轻轻松松地在合作中成为大众一员,让他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