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因《白沟》

 文化龙乡 2016-08-05
白沟
 [元]刘因 

 宝符藏山自可攻,
儿孙谁是出群雄。 
 幽燕不照中天月,
丰沛空歌海内风。
 赵普元无四方志,
澶渊堪笑百年功。
 白沟移向江淮去,
止罪宣和恐未公。

 刘因(1249~1293),元代诗人。字梦吉。初名■,字梦骥。河北容城人。3岁识字,过目即能记 诵。6岁写诗,7岁作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 ,皆有成就。因爱 诸葛亮 “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 静修”。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藉口母病辞 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 刘因是一个宋代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诗的崇拜者,有些诗富于哲理 意味。他曾自选作品100余片名为《丁亥集》,寓意深远,人莫能解,有乌冲、安熙 都为它作注。有《静修先生文集》22卷,《四库全书》本作30卷。 赏析: 这首诗,开头便用春秋末年的赵简子假说将宝符藏在常山山中,来考察诸子中谁最贤能这个典故,借以申述自己的态度,诗的头两句是说:宝符藏山的故事可以借鉴,宋太祖以后的一代代嗣王,是否帝才,值得深思啊。接下来,诗的意思是说:不然的话,宋太祖赵匡胤曾积藏金帛,谋取天下统一,他的后辈儿孙为何不能继承遗志呢?如今幽燕数州为异族长期占领,那位汉高祖刘邦当年曾经高唱的“威 加海内……猛士守四方”的宏图大志,早成为历史的陈迹了。落得这般地步的原因,举凡宋太祖,就听凭宰相赵普的谏阻,对辽一味地采取守势;至于宋真宗与辽 的澶渊之盟,本来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抗战取得了胜利。宋真宗反而求和输银, 却还吹嘘什么“不世之功”,这真是可笑可悲!结尾,诗人肯定地指出,宋一天不如一天,只怪罪末代的宣和(宋徽宗),就未必公平了。正是宋一贯妥协的对外政 策,导致了最后的灭亡。这一番理论,是以前的文人所没有说过的,刘因系念宋朝、维护民族人民的利益、批判宋朝的对外政策,三位一体,充分体现了进取探索 精神。在艺术上,这首七律格调高、寓意深,几乎句句用典,而清新自然,对仗工整,比喻奇巧,通篇流露出深沉的哀痛,这充分展示了诗人悲壮雄健的风格,至于以诗的形式探索宋王朝兴亡的历史教训,这也是一个创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