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院老顽童坐诊 先来搞笑药方

 bbbo 2016-08-05

开方子每月写坏3支毛笔
  今年83岁高龄的老中医黄恺行,不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到公园遛鸟、散步,而是坚持为病人看病,并且几十年一直用毛笔字给患者开处方。他说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影响下一代,让中医这个国宝继续发扬光大。
  用毛笔开处方 坚持三个原则
  昨天下午3点过,在贵航三○○医院华烽分院“老中医黄恺行教授传承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一位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中医在给患者把脉,用毛笔开处方。与患者的言语交流,让患者感到很轻松。
  他就是今年83岁的黄恺行老先生。很多患者看到黄老先生满头白发时,都憋不住问上一句“老先生,您多大岁数了?”“不算老,才38岁呢,只是长得着急了点。”逗得患者笑个不停。
  “不要介意哈,我就是个‘老顽童’。”黄老先生还不忘补上这么一句“我常常给患者开两副药方,一副是有药药方,一副是无药药方,能把你们逗乐就是这副无药药方。你看,你们笑了吧!”
  黄老先生说,平时市民看到老中医开的处方比较简单,可是,它却包含着一整套中医系统理论,其理、法、方、药四要素全部浓缩在一张纸上,这就要求中医的水平极高才能办到。而现在的电脑处方,很多时候都省掉了这些要素。
  也就是说,一要“谨守病机”,医生开方用药极其严谨,绝不会妄下结论;二是用药精简,基本上8-9味药物;三是剂量小,一般在一钱至三钱之间,主张徐徐收效,以平和为贵。
  “正因为处方精简,又能减轻老百姓看病难问题,我想让中医文化传承下去。”黄老先生说。固然,坚持用毛笔字开处方的传统是永远也不能丢掉的。
  遵从望闻问切 药方经常90元
  事实上,在采访黄老先生之前,记者曾调查过10位市民,得知在当下仍有人坚持用毛笔字开处方时,有7人感到惊讶。他们认为,这样做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不过,也有人赞成,认为中医有中医的文化内涵,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传统,电脑永远也无法取代。
  今年26岁的小伙张健,是贵航三○○医院华烽分院一名中药技师,他表示自己第一次看到黄老先生用毛笔字开处方时,第一反应也是惊讶,最初以为黄老先生的行为已经与当下社会严重脱节。
  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过后,张健的观念开始动摇了。他明显察觉到,当黄老先生给患者看病时,并非像现在相当一部分年轻医生那么略显急促,而是完全遵从中医上讲究的“望、闻、问、切”四诊合一的步骤进行。同时,黄老先生在经过一番思索后,才一笔一划地给患者开药。
  另外,张健还察觉到,黄老先生在医院坐诊时,很少过问药价,他都是根据病人的病情适量用药。“很多时候,黄老先生开出的药方算下来才90元钱。”张健说,正因黄老先生高尚的医德、医风,以及他认真给患者看病的态度才深深地打动了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