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霖落山 2016-08-05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 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电影《阿飞正传》台词

我总是将自己看成是一只不断迁徙的候鸟,居无定所。我用相同的方式来绘画、创作,达到一个目标,然后继续前行。 ——叶永青1991年给栗宪庭的信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艺术家叶永青

叶永青的故事,撇去光环与层层外衣,撇去东西方的冲突与对立,他带给当下人的就是属于他的独特的视觉王国当中的视野。叶永青说,生活与艺术相比,艺术的变化还远不足以跟上生活的变化。八十年代的时候,艺术曾经是前卫的,他走在时代的前列,而今天的艺术被快速的知识爆炸挤压在一起。如贡布里希所说越接近我们自己的时代就越难以分辨,哪些是持久的成就哪些是短暂的时尚。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叶永青所做的艺术是颠覆性的,他正是那个无脚鸟,一直的飞呀飞呀,他并不在乎自己过去做过的是什么,只是对他而言,发生的才是艺术。

收集=发生

1999年,刚过不惑之年的叶永青,偶然间邂逅了美国写实主义大师克罗斯(Chuck Close)的回顾展,克罗斯早年震撼的写实作品与晚年腿脚不灵的模糊作品同时展示,不能再通过细致刻画创作写实作品的大师在晚年创造了打格子的表现形式,抽象的表象之下,潜藏着写实的基石,叶永青觉得手可以代替脑来思考,遵循逻辑不能突出重围时,“反逻辑可以参透出生命的另一个宇宙”。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鸟》 油彩 布面 2001年作

2010年瀚海秋拍,叶永青的一幅作品《鸟》,以二十五万元的落槌价格再次引人关注。行内人说,那是精心绘制的作品,看似简单,当中的每一根细条都是经潜心描绘,形成充满戏谑的符号。这种说法正好符合叶永青对自己作品的态度,“艺术家运用专业的方法,甚至像老太太绣花一样地去创作,但画出来的作品却像是用两分钟就能完成,这种复杂与容易的反差,让作品体现一种荒唐感。”这种“荒唐感”也得到了众多名人的欣赏,名人的行列中包括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叶永青在重庆工作室,1984年

后来有人说,叶永青所创建的符号本身就是具有以往我们所见画面的一种颠覆。那种在否定的创作过程中完成了对图像的表达,这是叶永青作品的精要所在。80年代的叶永青,是“新具象”绘画的代表人物,同当时那代人一样,他们最初接触西方当代艺术,那种典型的西方反叛式的表现形式让那代人痴迷,但叶永青更为冷静,如他所说,他一直”在思考自己是谁“。这种思考,带着他走进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最后十年和二十一世纪的前五年。他一直在收集可供自己思考的物象,同时对物象本身又充满着矛盾。89现代艺术大展之后,他开始进入一种自由的创作状态,鸟、鸟笼、烟斗、卡通人脸、明清的储物柜、明信片、旧照片、金钱豹、拆口的信封、老树、汽车自由的出现组合在画面中,就像是一种邮票拼贴组合。在劳森伯格的集成艺术形式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栖息点。这系列作品被他叫做“大字报”系列。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大招贴:公共形象的印痕》 水墨 丙烯 丝绸 1992年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Diary Series mixed media on canvas 1992年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 冬天里的九个鸟笼》 布面综合材料 1996年

1999年之后,这种“看似漫不经心,其实质却像老太太绣花”的讽刺语言诞生出来,画面上的细小笔触以及伴随它付出的大量的时间和耐心,随着线条存在主义式的深入,更像是一种宗教式的冥想行为。叶永青在收集所有的感觉、物象、状态,在迷失的空间中,当我们觉得看到了什么却什么也看不到时,伴随着那些冥想式的作品,我们就开始自我怀疑。所以 叶永青的近作,你无法说它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但很明显那些作品被定义为当代的。那些于肯定和否定之间的矛盾,在今天看起来,乍一看似乎是匆忙勾画出的杂乱线条中体现出来,在他的许多绘画当中,形象四周布满杂点,可以看出他在线条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你再仔细看来,当中的每个细节都耐人寻味,它们要么是突出外形:尾部羽毛、双翼、嘴和爪子;要么是打破边缘,使形象不再明显;要么有着画面当中其它的意义:矛盾、冲突、收集、象征;要么它单纯的存在在画面当中,是为了支撑起这一片发黄的区域里一个令人可以联想的物象……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伦敦日记》 布面综合 1999年

他现在就像是收藏家,如某评论家所说“叶永青做的是写意线画,鸟之意象,鸟之比兴,画面色彩是中国性的。但它产生的过程,时间、空间上的处理是属于西方油画的表现法,最终这几者交合,升华,进入符号化的阶段。”现在在他的近作当中,你看到了是这也好,那也好,顺着这种思路审视,自然得到更亲切的视觉体验。你可以说这一块是属于这种角度,那一块是属于哪种角度,但如同一句禅语所说“水不洗尘、也不洗净”,对于叶永青来说,无论画的是鸟还是什么,都只是艺术本身,“鸟不是鸟”,他并没有在画什么……

传统

叶永青这代人,对中国当代艺术做出的贡献就是使中国艺术开始寻找到更多适合自己的衣服——也就是西方当代艺术。80年代的他们像西方摇滚乐一样,同本土传统对抗着、继承着,有人管他们叫做中国当代艺术先锋。但是进入90年代之后,中国本土的身份,以及面临着中国浩瀚的字画艺术史,这群先锋斗士开始重新思考一个始终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宿命式的问题——“传统”。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张晓刚、叶永青、秦明、程肖玉、杨千在川美,1982年

叶永青在宋代的字画当中寻觅,他说越是用花鸟这样的文化符号越是感到忧伤,现实离他越来越远现实是荒唐,今天中国是支离破碎的,打烂的镜子可以照见你的影子,但其实都是碎片,相比传统我更喜欢另外一个词语叫做废墟,我们在废墟上面谋生,各得其所,有时候真能冒一点小烟出来,在剧烈变化的社会里,个人经验在努力的支撑着庞大的理想。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鸟》 油彩 画布 2006年

叶永青的画鸟系列,有些作品是对传统的致敬或者重构,他画过一些用西方技法构建起来的中国山水,猛一看又像是西方的超写实,他也画过《仿吴镇芦花寒雁图》,以自己的方式画过一大批仿前人的作品,中国的古代作品永远是看到几分,还可以想到几分,然后你觉得还有几分没有发生,这是叶永青从中国传统当中感悟到的东西,只不过不同的是,叶永青生活在当代,他把他所见到的,重构为一个不确定的符号化的视觉系统,如殷双喜先生所说“叶永青作品流露出浓郁的东方气息,但又有开放的文化视野”,此间触及的高度,精致,冷峻而且敏感,以及对于传统的继承。

自我

叶永青觉得,艺术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每个艺术家思想的产生一定是和时代、和文化的变迁是有关系的,尽管你可以画如此轻松的题材,你也可以去跟这个时代开玩笑。但是,画一个鸟、画一道伤口,其实是在这样一个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时代,表达一种敬畏,敬畏未知、敬畏良心、敬畏常识,在内心的深处仍然隐隐作痛的是这种表达的诉求。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画鸟》 布面丙烯

对于艺术家的表达诉求,如诗人叶茨所说,除当事人自己之外,几乎没有人能够对此作出定义。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只能追本溯源去解剖“自我”,他是谁?为何如此?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鸟》 布面油画 2008年

80年代初期,叶永青偏离了乡土时期的写实主义风格,他开始在苦涩的作品当中融入对人性、社会问题的种种反思,并不是像当时很多人一样,站在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俯瞰和扭曲角度之上。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叶永青早期风景作品

到了80年代中期,他开始关注到现实所肢解的生活符号,以及工业文明下留下的精神孤独的象征中,他所关注的这些形象为90年代之后的大字报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蓝本,当代和城市化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他,只是那时的我立我法,尚且还在学习西方。八九当代艺术大展之后,他的创作开始直接以颠覆和解构现实社会集体意识形态为目的,这是当时那一批人的集体意识,叶永青把这种思考体现在了他的大招贴系列作品上。叶永青正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他们以周遭的社会现实为己任,强调个人的独立性,他们注重自身血液中的中国经验。因此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艺术家的表达诉求,大多数不再以顶礼膜拜西方为目的,他们开始真正的反思自己。叶永青的这种反思从大招贴到画鸟系列,是从人的共性到个性的一种思考的升华。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画鸟》 丙烯布面 2006年

2000年之后叶永青开始了鸟类绘画。他在绘画当中所透露出的表达诉求,应了张晓刚的一句话“艺术首先是个人的,然后才是公共的”。他将纷繁复杂的物象沉淀为鸟,如他所说,一个好的艺术家应该有能驾驭他语言的能力,他通过这种能力能建立起他自己的世界,建立起艺术上的说服力和自由度。还有,他应该寻找到自己的识别性,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个性。时代的针对性,语言的说服力和艺术家自身的个性,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必不可少的素质。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孔雀》

叶永青说:“其实我们平时很少谈艺术,那是一个与生俱来的东西,但是,我的兴趣是,今天我们要去吃什么东西,晚上会怎么打发这段时间,怎么样把今天的生活过得有趣一点,不要每天都坐着想,我从哪里来,明天又有什么艰难的事情等着我。我们今天每个人都有一种处境,要么活在过去,不能自拔,要么活在明天的焦虑里面,恰恰不知道怎么活在当下。那么,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是帮助你观察,帮助你理解,帮助你进入今天的一种方式。”

成就

叶永青的作品却屡创新高,经常性的进入大众视野。2011年7月,西泠拍卖中,叶永青的《逃逸的困惑》以667万人民币价格成交。2012年北京诚轩春拍中国油画雕塑专场中,叶永清的《秋水无声》以55.2万人民币成交。这些都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近年来叶永青也分别在各地办展,展览规模相当,反响如潮。这几年叶永青也一直在支持与做策展相关的事情,如丽江的Coart,已经持续了几届,叫“丽江青年艺术节”,他也希望做一个乡村艺术节。作为教师的身份,他更是以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初心。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逃逸的困惑》 布面 综合材质 1989年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失眠》 布面 油画 1988年

叶永青说他所有的创作初衷都是为了逃离当下,其中就包含了对未来的期待。对叶永青来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杜尚在信中说”发生的才是艺术“时,当代艺术已经无所谓对错,这是今天艺术家的最好的年代,但同时也是最坏的年代,至于具体如何评论,自然是事后方知。

叶永青,1958年生于云南昆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现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曾在北京、上海、新加坡、英国伦敦、德国慕尼黑、德国奥格斯堡、美国西雅图等地举办个展。参与重要联展: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91年中国当代艺术文献资料展;1992年“92中国油画艺术展”、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1993年香港、澳大利亚“后89中国新艺术展”;1994年北京“中国艺评家年度提名展”;1996年德国“中国!”、北京“首届学术邀请展”、“首届上海美术双年展”;2000年北京“20世纪中国油画大展”;2002 年广州“中国艺术三年展”;2003年北京“开放时代”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芊子园 · 续篇》叶永青2016

叶永青 一只居无定所的候鸟

展览时间:2016-05-21至2016-07-23

上午10:00-下午6:30展览地点:龙门雅集,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38号天安中心大厦102室

文章来源:空艺术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