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读书心得

 蒲公英馆700 2016-08-05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读书心得

 

    读了《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使我明白了以下五个道理:

    一、人之常情: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曾以儒家信仰来挽救中国传统文化,目标崇高,无可厚非,但是,你因此要求所有人都像你一样,做一个不贪名、不求利的彻头彻尾的君子,那就太不切合实际了。曾自己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但问题是你能做到这么高的境界,别人未必能做得到。你自己如此做,却也这样要求所有的团队成员,要他们都成为你这样不“急急名利”、不求官求财的君子,就是痴人说梦。赵文烈说,方今天下大乱,有识之士聚集到您身边来,固然要成就一番事业,但还有更为现实的需求。这些人不是没有公心,但有公心的同时,也有私心,这也是人之常情。谁没有父母妻儿?谁没有家眷子息?谁不是要能先生存,才能谈精神?曾大帅,您到好,您是大帅,您当然不“急急名利”,可手下这帮人他远要养家糊口,近要谋个人出身,谋个人前程,这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事,本来无可厚非。可现在您一句“做君子”的理想,就断送了这一切。这样一来,大家跟着您,还混个什么劲儿呢?举荐提拔曾300,胡3000,而且曾大战役,胡小战役,在曾老师您这儿,有理想、有君子,但没前程,没前途,到胡那呢,有理想,有君子,有前程,有前途。那谁还愿待您这儿。您不能照顾手下人的私心,也就成就不了您一人的公心。

    二、进让:忍让分忍和让,即一个叫忍辱负重,一个叫让利于人,当矛盾爆发、压力增大时,我们说要忍,可矛盾与压力本身不会因为你有没有忍耐而取消,忍耐只是解决了自己这一方面的问题,却并不能解决矛盾与压力那一方面的问题,当然,可能因为你忍耐,矛盾与压力渐渐随时间而淡化了,那时矛盾与压力在时间的过程中被动地、随机地消解了,并不是因为你的忍耐而主动淡化的。通俗地说,忍耐就是不作为,但压力并不受你这种不作为控制,它有可能随时间淡化,也可能因为你的不作为反而进一步加强,最后的局面就会是不可控的。所以曾认为,该主动的时候还是要主动的,忍气吞声、忍辱负重、一味忍耐有时候还是太被动了。当然,主动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硬顶硬抗不行,反而会激化矛盾,这时候让就更显得智慧一些。让利于人,进让才是大智慧。“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矛盾爆发后的让,是退让;矛盾没产生前的让,就是进让。

    三、遇事:大方,替别人着想,别怕多出力,别怕吃亏,勤劳一些,多付出一些,坦荡面对,坦然接受,勇于面对,勇于接受,少拒绝,多化解,少逃避,多面对,少回避,多承担。——临事遇难,多动脑,多化解,少退缩,少拒绝。要做到自我控制,避免祸从口出,乱从口出,本质上是临事不纠缠,少争论的行动智慧。但是,像做事的方案、方法等属于技术性的争论是有必要的,但对矛盾、利益、关系、是非而产生的争论是绝对没必要的。不与人争利益长短,专与人争品性短长。少争论,莫纠缠,脚踏实地把事干。先晓事,后办事。大凡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才有成事的可能。临事之刚,挺身入局之刚。人生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一定不能只在局外旁观,首先就要有入乎其内的精神。入乎其内可能艰难,可能困苦,可能结果未必好,但它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有后来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出乎其外,得成正果。然而,要克服临事的直觉判断,克服凭一己之兴致,想当然地按自己的意识来。

    四、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自己内持定见(定见:对大原则、大趋势的把握),坚持让李鸿章在上海立定脚跟,万事俱备,才可誓师出山,头等大事是立定脚跟,是深沉。

    五、言多必失,做多必得。以言入局,言多必失,以身入局,做多必得。举例,曾没有写信(写了又撕掉)感谢肃顺提拔自己做总督之恩。做,别怕错,做事情,最怕“前怕狼,后怕虎”,思前想后,顾虑重重,放开手,使开胆,不再瞻前顾后,快做,别磨蹭。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孔子说:“再,斯可矣。”是说做事情,考虑两次就可以了。专心做,别马虎,边想边做,动脑筋,勤能补拙,生命在于勤劳。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

 

[上]

1勤俭:

2自我教育:

3不断地反思与学习:

4日记、家书:教育孩子和弟弟;

5一个人精神的世界里强大,才会在现实的世界里强大;

6曾以当官发财为耻,以当官贫穷为荣。

7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曾观之,衣亦不如故。

8傲与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9皆以一傲字致败。

10千般想,不如一时做。勤快一点,手勤、脚勤能养生,口勤多问侯,脑勤多思考,如能谦虚谨慎、多思多学,就能领会更深。

11他不惜在繁忙的公务中抽出时间,了解孩子的学习与思想,陪孩子研究他们感兴趣的学问,哪怕这种学问他自己并不在行。

12不论再忙,每日总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陪家人,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13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14学会了培养实力、保存实力、发展实力的“忍”。

15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如果人生只有苦难,没有趣味和生趣,又哪能有这种“春意思”呢?

16司汤达墓志铭:活过,爱过,写过。曾:自省。

17人但有恒,事无不成,不管什么事,有实践恒心的行动,定能成事。

18我与我周旋。

19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

20团练相当于民兵组织

21一个好汉要三个帮。

22可以不读书,但不可以不识人。曾后半生虚怀若谷,广纳贤才,以至于“天下人才,尽归曾幕”/。

23识人、择友最重要,想了解一个人,“不知其人,视其友”。

24曾对家人的家训教育中,不仅很注重对个人修养、个人素质的培养,同时,还特别注重教育家人在公共关系中、在社会活动中与人的交往、沟通能力的培养。

25要看一个人有没有富贵命,也就是将来能不能飞黄腾达,主要看他的精神状态,要看一个人聪不聪明,要看他的手,其实也就是动手能力。要看一个人会不会经历磨难,要看他得脚和脚筋;要看一个人说话、干事是不是有条理,主要凭借他的说话内容与说话方式来分析。

26绝不轻易的拒绝帮助!更不能简单地拒绝机会。

27所有当爷的人,都是从当孙子开始的。

28要忠义血性的人才。/

29有两种人曾不用,一种是表现欲过强的人,一种是虽有大才但性格极其偏激的人。

30曾在家书里说:“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的人不外四条: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31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囿于重文化、轻科学的认识。

32带兵,大家共享福也共患难,这样虽然条件艰难些,人心就不会涣散。

33尽人事安天命

34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对陈国瑞的教育。

35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一个人仕途的辉煌不是真正的辉煌,一个家族的辉煌才是真正的辉煌。

36要想成就事业,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要有帮手和接班人。

37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可以替自己去发展壮大事业的人。不仅要有好的助手,更要培养理想的接班人。

 

[下]

1读书乃寒士本色,切不可有官家风味。

2应事接物时,须从人情物理中之极粗极浅处着眼,莫从深处细处看。

3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4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命,所以解决人的问题,才是解决事的问题的根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