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堂论道】糖尿病的中医脏腑病机分析

 愉悦心qing 2016-08-05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容易造成病人终生残废或构成生命危险,而2型糖尿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更高。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基本病变为三大代谢的紊乱,而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按中医认识皆属于水谷之精微,靠脾的运化而布散全身,这些物质不能正常代谢,理应责之于脾的运化失职.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有糖自小便排出,从中医的角度无疑当责之于肾的固摄失司,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尤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为最高,亦正说明该病与中医的肝肾虚衰有密切的关系,其他如精神神经因素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恰巧作于中医肝气当令的平旦之时、糖尿病尤其易并发视物昏花的目疾和头晕上逆的高血压等也均证明了糖尿病不离乎中医的肝。

凡此皆证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与中医的肝、脾、肾三脏的病理生理是密切相关的,这与中医的传统认识正好不谋而合。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的病因主要有三:

一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脾胃被伤则运化失职,一方面致清气不升、精气下流而正气日亏,一方面水湿不化蕴而生热致湿热内阻。

二为情志不畅或精神刺激,郁怒伤肝。肝伤则疏泄失司,一方面可因木不疏土或木旺乘土而影响脾之运化,一方面可气郁化火而耗伤阴津,还可因气机不畅而致气滞血瘀。

三为素体阴亏,又房劳过度伤肾。肾阴被伤则一方面阴虚内热而热更消阴,一方面阴虚则无气,气虚不能固摄阴精致精气外泄。


高思华教授认为,无论是先伤于肝、脾、肾任何一脏,都必须是渐次波及三脏致三脏同病,才可致阴亏热蕴气虚血瘀而发为消渴.病先伤于脾者,脾失健运,既可因生化乏源而致肝血和肾精的亏耗,又可因中焦邪热或湿热之盛而侮肝乘肾益伤肝肾之精气,还可因脾气不足致肝气来乘或肾气来侮,从而致肝脾肾同病。病先伤于肝者,一方面因肝旺乘脾或肝虚脾侮而波及于脾,一方面因乙癸同源、子病及母而波及于肾,从而致肝脾肾同病。病先伤于肾者,一方面水不涵木波及于肝,一方面先天不生后天、火不生土或水虚土乘而波及于脾,从而导致肝脾肾同病。糖尿病临床表现总以疲乏无力、口干喜饮、多食善饥、头晕目花、急躁易怒、小便频多等最为多见,亦正反映了肝脾肾同病的证候特点。因此,高思华教授认为:糖尿病的中医辨治一方面应把握肝脾肾三脏同病的病机特点辨病论治,一方面应根据疾病表现的主次先后因人因地因时辨证论治。


一般说来,糖尿病大多具有气阴两虚而阴虚为主、邪热内盛的病理表现,阴虚多为脾(胃)、肾阴虚,阴虚与邪热又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气虚多为脾失健运和肾失封藏。根据中医的脏腑相关理论,肾阴虚则水不涵木而肝阳偏亢,脾气虚则肝气来乘而木旺有余,故糖尿病的肝脾肾三脏的失调多表现为脾肾气阴两虚和肝阳偏亢,其治亦当以健脾益气、滋肾平肝、养阴清热并举为法,然临证还要分清主次,区别对待。凡形体偏胖、乏力腹胀或泻泄、舌苔厚腻之脾虚湿盛表现突出者,当以健脾祛湿为主,滋肾平肝为辅;凡以情绪急躁易怒、头晕头胀、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筋弱无力或肢麻筋挛等肝阳上亢表现突出者,则以滋水涵木为主,健脾平肝为辅。


专家介绍:

陈子杰,副教授,中医师,国医大师王玉川传承工作室成员,全国名老中医高思华教授学术继承人,临床擅长治疗精神、心脑血管、呼吸及消化等系统内科病证及小儿感冒、咳嗽、遗尿,多动症等儿科疾病,尤其对失眠、更年期综合症、慢性胃炎、胆囊炎及胆囊结石、慢性疲劳综合症和亚健康状态等疾病有独特疗效。

门诊时间:周四下午  14诊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