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文化】岩茶与儒释道的关系

 武当书苑 2016-08-05

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山。武夷岩茶融合了儒家的中庸之美、佛家的空灵之美和道家的自然之美,丰富了武夷山茶文化的内涵。

1. 武夷精舍

武夷精舍又称紫阳书院、武夷书院、朱文公祠,坐落在五曲溪北隐屏峰下,建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 年),是朱熹著书立说、倡道讲学的地方。初建时,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石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等建筑,时人称之为“武夷之巨观”。

朱熹,字仲晦,号晦庵。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在武夷山生活、从师、讲学、著述长达50 年。朱熹在武夷精舍广收门徒,著书讲学,培养了大批学生,其理学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使之成为一个有力量、有影响的学派——闽学,在儒学中极具影响力。

朱熹对武夷茶情有独钟,著有《茶坂》、《茶灶》、《春谷》等诗文。茶灶,武夷精舍12 景之一,位于西侧溪流中,为一块天然洲石,上有数处砾石脱落岩穴,可燃炭煮茗。朱熹经常偕友到石上煮茗论道。《茶灶》诗云:“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反映饮茶之惬意,透露出茶与儒家文化的契合。

2. 天心永乐禅寺

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大乱,为避战乱,一些封建士大夫和中原汉民纷纷迁入闽北,佛教也随之传入武夷山。据记载,唐武德元年(618 年),已有僧人在武夷山接笋峰下建石堂寺。武夷山的寺庙主要有天心永乐禅寺、慧苑寺、天成禅院、白云禅寺、莲花峰妙莲寺等。天心永乐禅寺位于天心景区之北的天心岩下,离九龙窠大红袍母树不到10 分钟的行程,是武夷山现存最大的寺庙。天心永乐禅寺始建唐代贞元年间(785804 年),因禅寺位于武夷山景区中心,故初名为“山心庵”。唐乾符元年(874 年)中秋之夜,扣冰古佛在山心庵望月开悟,始有“天心明月”典故。后人为纪念扣冰古佛,将山心庵改为天心寺。

天心永乐禅寺有茶山,大红袍母树原也是天心寺的庙产。寺内有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老人题写的“大红袍祖庭”。天心永乐禅寺创建茶坊,自产岩茶。在寺中,设有茶室、禅堂,寺众以茶论道,以茶养心。天心寺倡导“人间佛教”的弘法理念,践行农禅并举的丛林宗风,弘扬“正、清、和、雅”的禅茶文化,茶成为参禅悟道的修行道具。

①(老)天心永乐禅寺 ②永乐禅寺僧人做茶 ③天心永乐禅寺之天心禅茶居

④(新)天心永乐禅寺

3. 止止庵

武夷山的道家圣地止止庵,背倚大王峰,两侧皆穹壁,溪涧会天前,面对溪南案山,大小观音石、兜鍪峰形似旗鼓。相传皇太姥、武夷十三仙中的张湛、鱼氏二仙都曾在此修炼。晋人娄师钟、唐人薛邴皆于此炼元养真而去。北宋东京李陶真、洛滨李铁笛、燕山李磨镜相踵而入,卜筑结庵,命名止止。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 年),道家内丹南五祖白玉蟾云游武夷山,结交山南詹琰夫,志同道合,搜访遗址,由詹琰夫出资重建止止庵。由此,止止庵成为武夷山道家会聚的胜地。

“止止”何意?据白玉蟾在《止止庵记》中解释:“夫止止者,止其所止也。”白玉蟾的内丹学说中心为“精、气、神”,他主张修炼先炼精气,后修神,两者兼达。白玉蟾所提倡的“止止”,一方面是抑制非分的念头,使纷繁复杂的心思归于“至一”、“虚白”;另一方面是借助外界事物来抑止不正之念。在人间道场,不若喝杯岩茶,以茶静心,以茶养心,谓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