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阜成门外的鲁迅故居

 谈艺说文 2016-08-05

作者:韩修龙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北京,鲁迅住过的地方有四处。一在宣武门外“绍兴县馆” ,住七年半;一在新街口八道湾,住三年有余;一在西四砖塔胡同,住了大半年。阜成门外这里,鲁迅在此住过两年,然后,留下母亲鲁瑞,原配朱安,便南下做事去了。

  北京的鲁迅故居,八道湾那个地方未开放,是因为那里还有周作人住过吗?不得而知。另两处,恐也未对外。阜成门外的这一处,现在自然是个城中的好地方,据说当年可是贫民区,都是些人力车夫、赶骡车的穷苦百姓在此生活。一到夜晚,黑糊糊一片,在胡同尽头才有一盏小油灯。这一处原是鲁迅自己借钱租下并进行大面积修缮的。

  我手里有两本《鲁迅日记》 ,版本不同。一简装,上册,是1976年7月出版;一精装,下册,竟也是1976年7月出版。可见,当时是出版了一精一简两种版本。我还藏有1973年首版的《鲁迅手稿选集三编》 ,却是鲁迅离开阜成门这里数月之后的一些在上海写的手迹印本。

  打开那本简装的《鲁迅日记》上册,翻到424页,他在(1924年4月) 17日写道:“晴。下午风。往西三条宅。付李瓦匠泉卅。 ”可以确定,鲁迅先生是在具体监工,并要打算长期住下来的。鲁迅先生很文雅,不把“钱”字写在书面上,只写“泉” 。“三十”也写得很讲究,写为“卅” 。那天是晴天,却有着风。次日的日记上,他又写上了“大风”的字样。北京的春天多风,想来也是一种传统。眼下是北京的三月过半,窗外的风声已是连日不断的了。

  在( 1924年4月) 30日鲁迅又这样写道:“晴。午后郁达夫来。往西三条胡同视所修葺之屋。付李瓦匠泉廿。还齐寿山泉五十。夜风。 ”在他的好友郁达夫来的当天下午,鲁迅又去了正在修建的新住处。

  鲁迅是1924年几月份搬进阜成门外的西三条胡同的?日记中没有查到,在当年7月6日,日记中有这样的话:“晴。午后在第一监狱工场买藤、木器具八件,共泉卅二。 ”这个时间,可以推知,他是已住了进去。

  很幽静的一个小四合院落,鲁母鲁瑞,还有朱安就紧挨着一人一小间住着。朱安对于鲁瑞老夫人而言,是说话的伴儿。然又是个心病,她没能降服儿子,让朱安只能过着可怜的日子。

  如果说喜欢的话,我还是喜欢被称为“老虎尾巴”的那个鲁迅用来写作兼卧室的小房间。是在院落的后尽头,幽静之极,不算大的玻璃窗外有窗板,合上,外面就无法看到里面的一切。窗板打开,支起来,后园鲁迅手植的丁香、黄刺梅,就尽收眼底。鲁迅看书写作,眼睛累了,头抬起,这几本植物,是可以养一养眼睛的。我在那里驻足,是在想象周树人先生夜里捻亮玻璃罩油灯坐下来的一瞬间,该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这个窗,被称为“北窗” 。我是掉了向,总以为那是个东窗。

  “老虎尾巴”里的墙壁上挂有一副对联:“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 ,这是鲁迅的集联,集自《离骚》 ,请他教育部的同事乔大壮所书。集联,是比较难的一件技术活,说技术,是要懂平仄,识词性什么的,博闻强记也少不得,要把两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语,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意思的对子,鲁迅先生当然能,并且做得非常好。

  周树人在这个有点儿幽深的房间里,在低矮的北窗下,写下了不少文学作品,我读过的《纪念刘和珍君》也写于此。还有那篇《秋夜》 ,是写于他搬入不久的九月份,“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这篇文字开头的句子。这样的写法,是少到几乎没有看到过。只说“有两株枣树”不就完了吗?鲁迅之所以是鲁迅,就在于不同于别人,就在于不可替代,就在于不是一般人所易体会和理解得来的。

  阜成门外西三条胡同的这个小四合院,后园墙外是有着两株枣树,现在还屹立在那里。一株在高墙外,看不到树身儿,只现出盘空凝铁的枝杈。一株在后门口儿,是拔地而起,粗过人腰。工作人员说,已不是原来的那两株,是后来又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