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堂回顾】羊盟微课堂01期:推陈出新|旧建筑改造的实践

 罗行健强不息 2016-08-05


宋    刚

本期特邀嘉宾


主题
推陈出新|旧建筑改造的实践

主题解读
旧建筑改造需要建立“推陈出新”的思想,所谓推陈出新就是尊重原来已经形成的旧建筑的逻辑,将新的功能引入。本讲座将通过一系列的旧改案例阐述旧建筑改造思路。



大家好,我是宋刚,非常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讲我们之前的一些实践,作为羊盟的微课堂的第一讲,也希望通过这个讲座跟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今天讲的主要是现在在中国城市化道路中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的问题,就是旧建筑的改造

旧建筑改造在中国当前的城市环境建设中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化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还有室内建筑师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我们第一届“璞境·羊盟杯”设计大赛主题也涉及改造,所以我们今天的讲座会适当的跟羊盟杯设计大赛相结合。

首先我们会先通过几个案例讲述旧改之路及旧改思路。

微观改造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场地原有的特点,然后将所有的场地的特色进行提升。


首先先回到第一部分:为什么要进行改造

中国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城市化发展,事实上对于设计师而言,新建的建筑跟欧洲发达国家一样已接近尾声,大量原来老建筑已加入改造。这种改造一遍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在之前许多设计师不太重视改造,但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一步深化,改造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

因此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遇到许多改造,遇到改造最最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不能把所有改造的房子进行一一拆解,而是尊重房子的原有的特点去进行设计。

因此我们提出一个现在的一个基本思路,叫微观改造,微观改造事实上就是希望将房子的原本的特点进行最大程度的保留,发掘建筑本身的特质,然后将建筑的特性进行展示,同时又融入新的功能,融入新的功能是我们很重要的特点,这就是为什么叫推陈出新


我们先看第一个案例,这个是许多年前的一个改造,但这个设计现在也成为广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标,它就是位于珠江边的珠江啤酒厂的改造




在这个改造中,我们发现这个场地的特点非常有意思,就是它的长度特别长,一路沿着珠江边展开。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观察到在中国城市里很少有对于滨江地带滨水地带比较创造性的方法。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城市化过程之中在城市规划上面对滨江地带滨水地带的一比较硬性的灰顶,而这种硬性的规定没有太多的弹性。所以会要求相应的河流两边必须留出相应的绿化带。而当控制绿化带以后事实上这个滨水的生活就无法展开,然后由于我们现在这个所面临的在珠江啤酒厂的这个项目里头,他已经拥有了整个滨水地带的一个独特的厂房建筑和相应的场地的特色。

在尊重这些房屋的基础上,为了应对城市两边的整个绿化带控制的要求,所以我们设计了变化的一个坡地的景观,希望将建筑与景观更好的结合。

在连续三百米长的这样的一个通道上我们设计了一个起伏的地景,地景跟建筑的改造融为一体,所以在这个项目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把场地的景观要素勾勒出来,形成独特的设计元素




项目二:TIT翡冷翠小镇

这个项目是TIT的一个局部的设计,在这个设计里,我们采用了另一种尊重方式




这是一个五千多平米的一个小的街区的设计,在里面可以看到大大小小不同的空间,这里要遵守的场地的第一要素,是场地已经成规模的一个树阵。这个树阵我们能看到里面有非常多的树,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里是先把树进行保留,建筑要尊重整个场地的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成为整个场地的的一个核心统治性的要素,然后再将相应的建筑的体量布置在树的四周,形成最后的设计。


当然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是摸索化的设计手段。


这个模型展现的是树保留后其他建筑与树的一个宏观关系,所以在这个设计中这些建筑其实沦为了一个配角,主角是树。




最后建成的效果特可以看这些房子,这些不同的空间的穿插里头都有原来的树,所有的树都是原有的而不是后来再栽种的。

我们还将原来一些外形奇特的树进行了相应的变化设计,例如,我们根据一颗歪脖子的树的样式,把地下空间入口从一个标准的方盒子变成一个扭曲的一个异形的形式。形成完的整个建筑和树是一个很好的结合,可以看到整个建筑是隐藏在树林之中,但是仍然会在这些树林中形成一些比较有趣的小空间,这些空间提供可很多很丰富的空间形态。




在出口处我们在传统的方盒子上做了一个比较奇特的房子,开始这个房子是一个画廊,后来做了一个广告公司。


以上两个项目可以看到,第一个项目是在整个场地原有的建筑上把它进行递进式的改造,而第二个项目是对自然环境的极大尊重,把自然所有的树最大强度的保留




项目三:杨协成工厂改造

这是一个没有太多外部改造的项目,整体基本都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营造改造。



这里有一个将近八米的层,如果将原有的这种结构的特点进行掩盖,那么这就不一定是设计的最好出发点。那么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把整个八米高的层高进行完美的提现。因此所有的内部设计都应该在八米的层高里发生,于是我们设计了一条内部的街道,这条街道不但没有破坏八米的层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强化了这八米的层高。最后一些商家利用这些街道空间做了大量的活动。

在这个项目里我们发现所有的改造内容方针基本针对内部,基本没有对外部进行改动,同时内部空间尽可能尊重原来空间特点,而将外部空间以植入的方法引入。




项目四:厦门华美空间更新




我们看到的那些建筑的体量,除了部分是新建的,其他都是原来的老房子。因此,建筑设计很大的变动几乎变得不可能,但是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些新的方法进行更新,其中一个跟重要的一个更新手段是给整个建筑设计一个大蝴蝶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入口。




这个建筑的外立面都是原来旧有的,除了做外立面改造,我们将尽可能保留外立面的特点,只对一些空调机位进行设计,其他都维持原貌,但在整个建筑的入口处(两栋房子的中间),我们以雕塑的方式更好的体现了整个空间。而做成蝴蝶是因为当地一个比较本地的企业叫华美企业,我们想把美字做成一个蝴蝶的形状,以表美态。



除了雕塑以外,其他建筑的处理就变得非常简单了,仅仅是通过灯具、泛光照明,通过一些局部手法,把最能表现建筑本身的元素进行勾勒。




项目五:羊城晚报社更新




这个项目所有的原来的场地元素都被保留,却在局部增加了一些空中景观园林,并在入口处做了一些变化。






项目六:番禺大稳玻璃厂更新

这个项目原来的建筑师相当的残败,也没有相关的测绘数据,当时设计了一个以红砖的方式搭建的基本原则,再描绘出图,再一点一点搭建。首先的基本原则建筑的外立面都不进行处理,但是把界面做出来,所谓界面就是在公共空间两侧应该有的一些纹合元素,这些纹合元素我们通过砖砌形成比较漂亮的机理。这个是针对一些比较难看的外立面。

针对原来建筑比较破败的建筑情况,我们通过两层皮形成一些内部的庭院,形成中间的过度空间,形成一些比较漂亮的院子。

室内主要是两层皮,所以想对的来说要改造的比较少。






看完上面的那些例子后我想总结一些关于中国目前城市化建设中碰到的大量的旧改的特点

首先这些旧改是我们设计师接下来应该学习的一个重要挑战,事实上我接触旧改的时间特别长,从0304年还在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开始研究,到后来在国外做论文的时候都是关于城市更新的课题。

我原来做的第一个旧改是清华的一个发电厂的旧改研究,当时的改动还是比较大的,通过引入一些比较夸张的形态区分原有的建筑;然后慢慢延续到珠江啤酒厂,我们一直沿用这种思路,虽然最后营造的是一个园林地境,但对于整个变化而言还是改动比较大的。

然后到TIT改造的时候,我们意识到建筑应该跟环境共生与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对话的关系;当然,在另外的项目里比如改造里,对于八米高的空间我们再做保留的同时更多的是创造一种多层次;在后面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旧改另外有新的哲学新的思路,所以在厦门华美空间更新的改造里我们保留了建筑大部分的外立面,将局部的关注点在特殊标志里,例如雕塑。在后面的逐步实现中,我们越来越意识这就是改造,应用新的哲学新的思路,下面的改造保留了大部分建筑的外立面,局部的折峰点,关注在一些特殊标志,在羊晚点改造里头通过一些路口比较特色改革,在不破坏它的结构的同时又增加了层次和情趣,最后番禺大玻璃厂的改造,非常系统的展现我们现在积累的几个做法,这几个做法分别是三重立面,在原来的立面形成这种立面的做法,不去破坏它的结构,院落式的维和将体面进行分割,这种比较适合廊坊的特点同时可以营造比较有趣的空间,在引路性的功能之中能尽量跟场地完美的结合,通过建筑的手法,把原来的地面进行消减,这些做法都体现我们以免对建筑的大开大建,尊重场地的形成和特点。

Q&A
Q1:您怎么理解乡村设计中的“微观改造”?
A1:对于微观改造我刚刚分享的很多内容都是在城市里的,那么对于乡村而言微观改造的思路显得相关重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微观改造对于乡村改造而言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本届羊盟杯我们竞赛中反复强调微观改造的一个思路,现在乡村本身是一个比较薄软的微观生态系统,在这样的生态系统里面相对而言能够把相对的设计贯彻下去是需要各种团境和条件的相互作用。
 
Q2:想问一下您和团队参与的改造项目中,业主身份和项目终端使用者统一吗?
A2: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情况,但是大部分开发商在开发后进行分租的,但是比较有意思的是最终对象都是设计型,创业型企业,所以我们实质上是比较了解终端使用者。
比如在滨江东的设计中,我们是其中的一个租户,所以相对而言我们会比较了解终端使用者的需求,对于其他项目之中,我们都会做一定程度的沟通,但开发商在进行招商之前,置上目标,目标都是一些特定的门类,但这并不具体,所以这时候需要做一些显眼的判断。
 
Q3:我们知道植物元素在时间和外部环境的干预下其形态和状态是变化的,对于这类不可控的因素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A3:对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我们只能尽量留住他们弹性的空间,我们在关注这些问题可能没有考虑到那么细微的层面,但是我们会尽量留一定的弹性,就像在我们的那些项目里头虽然对宿舍避难,而且场地非常狭窄,必然又不可能特别多,但是还是会尽量多的留住弹性的空间。
 
Q4:在乡村改造中旧房屋结构过于老旧的话要如何增强结构又尽量保留原本建筑的肌理呢?
A4:在竞赛中我们只做概念上的表达,所以只要表达出新结构和旧结构的关系就可以,在乡村改造中结构性要进行加强和加固,如果是针对竞赛中的问题我希望尽量多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包括室内改造,如果设计的结构问题是新加结构,而不是要用原有的结构加固,而原有的结构加固一般通过新加入结构,同时要考虑原来的一些基础现在做比较简单。新加入到结构还要做一些推览。
 
Q5:我们知道本次羊盟设计赛的发起人就是您,您是怎么考虑“微观改造”设计大赛活动的?
A5:作为羊盟三十多会员单位的一个大家庭,我们致力推动设计实践与教育的结合,希望羊盟对外集体发声,在竞赛层面统一为羊盟杯。
羊盟杯第一届的题目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因为现在中国大的发展形势特别是设计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往乡村倾斜,所以我们在这个大赛里鼓励大家更好的尊重乡村,尊重乡村原有的风貌,尊重原有的特点,所以我们把主题设定为微观改造。
 
Q6:我想问一个关于改造过程中历史观的问题:建筑的形式所带有的城市意义,包括作为所谓的共有记忆载体存在于城市环境的作用(architecture in a city). 目前国内工厂改造项目比重应该不小,宋老师分享的手法内容多倾向于表皮动作和空间序列应用.请问宋老师相对于“改”,怎么看工厂建筑中原有城市意义,以及“那段历史”的历史价值相关的“保”的问题?
A6:在这里我想先跟大家剖析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建筑实践跟建筑理论脱节的一个问题,首先我是一个大学老师,在大学学生时代也做过一段时间理论研究,而在研究生时期研究的是哲学与建筑,在一段时间里,我发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理论跟实践脱节的现象都非常严重,我们当时在美国读书的时候非常重视design research, design作为research的一种手段,research本身也是一种工具,回到中国后,我们发现design research的核心其实是research,而不是design。
真实的design实际上是要解决一个基本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你如何通过一种设计的手段,去满足不同受众对于一个特定工程项目的需求。刨去一些具有体现强烈的设计师一些独特的主张,比如一些博物馆、私人美术馆或者一些特定的宗教场所空间,大部分建筑事实上还是要与现实环境结合,因此单纯的去看design research这种比较学术式的设计方式就显得非常的不合适,当然从某种意义上看还是一个比较好的角度与观点,因此在我们所参与的项目中虽然都比较重视表皮的改造和内部的营造,但事实上真是在工程上与城市的关联度会变得模棱两可。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