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团队覃仕勇 我方为金台新媒体联盟核心成员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183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和许多野外活动一样,打猎是一项充斥了惊险、刺激,又能让人体验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活动。 大散文家吴伯萧的作品《猎户》有一段话很能触动人的心弦:“跟着尚二叔打猎,在我是欢乐的节日,帮着提提药葫芦,都感到是很美的差使。尚二叔打猎很少空着手回来,可是也不贪多。夏天的水鸭,秋天的雉鸡,冬天的野兔,每次带回不过两只三只。打猎归来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凯旋,背了猎获的野物走在路上,连打猎的助手也感觉到有点儿将军的神气。猎罢论功,我的要求不高,最得意是分得一枝两枝雉鸡翎。” 看看,就这么一项伴随着血腥味的猎杀过程,原来也可以这么富有诗意呢。 寻常百姓,或者以打猎为生的猎户打猎,在古时候,的确会闪现有一些英雄的色彩。《水浒传》里的解珍、解宝兄弟,就是这样的人物。 即使景阳岗上没能制服那只吊睛白额老虎的猎户,也得到了民众的尊敬。 可是,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一旦喜欢打猎,那么,老百姓往往会在他的背后骂上一个“呸”字。 在其位不谋其政,打猎,不该是你做的事,你偏要做,那就是玩物丧志,不把国家大事当回事儿,你就是昏君,应该遭到我们的唾弃。 史书上说商纣王干过的坏事太多,“罄竹难书”,写也写不完,爱好打猎也是其中一条,但被他的杰作“酒池肉林”盖过了,就不多说了。迄今,在朝歌古城的东北9公里处,还有一个叫“鹰犬城”的地方,据说,这就是商纣王狩猎的地方。 喜欢打猎的昏君还有很多。后赵的石虎,也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人物。 石虎超爱打猎,晚年身体肥胖,马匹承载不起,他就命人制作了打猎用的车子1000辆,每辆车子都设置了3层楼,自己就坐在这样的车子上,参与和指挥打猎。 为了过足打猎瘾,石虎把中原腹地(今河南、山东一带)上千里的土地划为皇家狩猎区,原来的老百姓全部迁走,在这个区域内,哪个胆敢捕杀野兽,全部杀头。 基本和石虎同时代的桓玄,也是个“打猎迷”。 桓玄篡晋自立后,同样因身体肥大骑不了马,就向石虎学习,让能工巧匠打造猎车,上面安装了可以转动的机关,美其名曰:“徘徊舆”。 当然了,喜欢打猎最为有名的还不是他们俩,而是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辽国人是马背上的国家,天祚皇帝生来就喜欢骑马打猎,宋人范仲熊说辽天祚帝是“盘于游略”,导致亡国,是昏君中的大昏君。 然而,奇怪的是,清朝的康熙帝也是一个酷爱打猎的主,一生中巡幸、行围的次数多得让人数不过来,而且每一次打猎都是旷日持久的大行动,但在清代的官修书中,却未对康熙帝的打猎行为有任何微词,还颂声不断,说皇上这是“武备不懈”,通过打猎来“维持国家根本”,是一代圣主。 这种论调,延续到今天,很多历史学者在评论康熙的打猎行为时,都了沿用清朝史官的颂词,还别出心裁地加上了许多赞语,说康熙帝的打猎不但可以练兵、练体力,还可以加深与朝廷大臣以及蒙古王公的感情。 康熙帝也对自己的打猎行为沾沾自矜。为了方便打猎,康熙大兴土木,命人在热河兴建行宫,并且说,这是因为“惟兹热河,道近神京,往还无过两日”,即离京师较近,便于处理政事,自己在这儿避暑、打猎,不会影响到朝政的处理和中央对地方的治理。 康熙帝在避暑山庄一口气建了三十六个景区,每年在这儿厮混的时间比在大内和畅春园停留的时间都要长。 康熙帝为了说明自己在这儿并不是享乐,而是一直在忙,还写了一篇《避暑山庄记》,说自己“一游一豫,罔非稼穑之休戚;或旰或宵,不忘经史之安危”,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享乐,其实是一直在忙,忙着处理国家政事,所有的游幸休闲都是为了天下苍生,所有的享乐过程都在思考政事和建立太平盛世。 康熙帝还说,他到山庄避暑,已经有力地维护了北方的安宁、促进了热河开发和民生发展。 一句话,别看我人在避暑胜地避暑,但一直在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谋划着国事。 然而,不管康熙怎么说,因为他的巡幸和打猎行为,朝廷每年都得花费巨资购买或调教上等鹰犬。尽管清朝的官修史书对此讳莫如深,有时候还是露出了破绽,比如说,有一年,康熙帝秋猎,皇八子允禩献上一只鹰,康熙帝看鹰的品相和质量不够上乘,竟然大发脾气,对允禩大加责难。 还有,康熙帝每次出京、回京,所经之处,民间都要平整、清扫道路,地方上也避免不了要有徭役之征,还有对随驾从行官员所有吃喝拉撒的照管,可谓滋扰严重。曾有议政大臣因此上奏说,皇帝“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有所不当。康熙帝大为不满,下谕辩白并强调武备的重要,他还举例说西北用兵的胜利:“皆因朕平时不忘武备,勤于训练之所致也,如若惮于劳苦,不加训练,又何能远至万里之外而灭贼立功乎!” 想想看,当年的明武宗因为光顾京郊南海子(即南苑)就被《明史》斥责为“耽乐嬉游”,给戴上了昏君的帽子, 康熙帝却为自己的巡幸和打猎冠上了“勤于训练”的美誉。看来,这世上,很多东西都是对人不对事的啊。 有意思的是,康熙帝驾崩后,朝鲜使臣李枋是这样向朝鲜国王报告清朝国情的:康熙皇帝以游猎为事,鹰犬之贡,车马之费,为弊于天下。朝臣若隶于臂鹰牵狗,则以得近乘舆,夸耀于同朝矣。 康熙帝的儿子雍正帝即位,也许是听到了民间的一些议论,下令免除宛平、顺义、怀柔、密云、平谷五县,昌平一州明年(雍正元年)的钱粮,这么做的原因是在替康熙帝擦屁股——他说,“(先帝)巡幸所经州县,小民无不除道清尘,趋事恐后……朕念此路百姓,历年殚力”,故而予以体恤。 接下来,雍正帝还“诏罢鹰犬之贡,以示不用,而凡诸宫中所畜珍禽异兽,俱令放散,无一留者”,以平息人们对康熙帝游猎的訾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