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内科的危险在于医生不知道用药过多的危险 西方的内科医学,由于历史甚短,研究方向被制药公司掌控,导致有效率低下。医疗可不是开玩笑,不是治好,就是治坏。“临床药理学家尤根·弗瑞里希指出,目前在德国因药物导致死亡率比一般假定的还高出许多。他援引了一项研究成果:在一所大型的综合医院的内科中,曾经对绝大多数患者(总数为13992人)进行预期两年的抽血及有关的药物检查。接受检验者平均年龄是72岁,在院内接受9种不同的药物测试。在该临床研究期间,有732位患者死亡,这些死者的血液要再一次就药理效果进行检验。此外,将近8成的尸体进行了解剖……如果运用这个结果来推算全德国,那么,每年600万位到内科求诊的人当中,有5.7万名会因为药物过度而死。这种高致死率的悲剧,更因如果正当使用药物本应康复的事实而加深。弗瑞里希教授指出:‘如果善用目前的临床药理知识,有一半的死亡案例本来可以避免。’”(尤格·布莱克著,穆易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无效的医疗》第64-65页) 以上所说的在德国,每年600万到医院求诊的人中,有5.7万人死于药物使用过度,也就是医生开给病人的药物太多,病人接受不了中毒而死亡。医生为什么这样开过多的药?病人为什么接受这些过多的药?因为,病人与医生都不知道怎么叫过多。人们并不知道,西方的内科医学本身,就没有什么叫药物“过多”的教育。即使有,制药公司也不会让它普及。 其实,知道药物使用“过多”的道理很简单:药用下去,人感到不舒服就是“过多”。有个诊所的病人,在输液时感到不舒服,医生还不当回事——他在与朋友奕棋。待他这盘棋结束,去看病人,已经死了。这说明,医生不知道药“过多”,病人是会死的;病人也不知道,如果知道危险,就会马上把输液管拔掉。有个大学生因自觉疲惫去看病,医生诊断为缺钾,给输液加氯化钾。刚开始输液,病人马上感到胸闷。他母亲在侧马上拔掉输液管,保住了性命。这做母亲的只知道危险,不知道“过多”。也就是她不知道儿子血中的钾已过多,医生诊断错误了。 但是,说医生诊断错误还不对,这实际是医学的诊断学错误。因为,缺钾诊断有“科学”的标准,医生是根据标准规定诊断的。只是这种统一的诊断标准背离了生命的个体特异性的原理,对某地个体差异大的人,便会产生致命的危险。这是医学用统计法原理来否定诊断标准的失败。也就人生病,人不是机器,人不是统一生产出来的。人的生命,在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标准,何况又是不同的个体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