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生艰难的一面

 醉牛988 2016-08-06

医学生指的是未来有可能从事医学类职业的专业学生。从这个专业设置至今,医患关系愈演愈烈,说到底问题不在医生身上,而在于政府部门的管理出现了问题。当然导致这一现象不光是政府部门的原因,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政府。

面对现在的恶劣医疗环境,医生被各大媒体推到风口浪尖,就像民众不满社会却对社会的个体施加报复一样,医学生其实是替罪羔羊,试想,谁愿意给病人添堵,谁不想不想把病人的疾病医治好,答案当然是没有了。

但是政府部门诸如卫计委就说是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卫生院和大医院医疗水平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其实不然,是一开始就落下了病根,小医院没事干,拿着国家的工资,人们积极性偏低,而且西医对于设备依赖性高,所以在小医院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国家给的定位就低了。而大医院人满为患大抵就是这么个因素了,很多人都挤到大医院就诊,而大医院门诊量也会有个饱和,那么逼着大医院的医生怎么样呢?一两分钟就诊毕一个病人,无法完整详细的了解一个病人的病情,漏诊率大大提高,而大医院仪器设备多,而且设备这玩意儿很贵,所以为了捞回成本,暗地里规定多开检查单奖金就越多。造成了现在大医院检查多,而忽略了病人的体征,有时候仪器会有偏差,反而大大提高了误诊率。

所以政府下来文件,医学生毕业后职业素养普遍偏低,就要通过毕业后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开始了一个叫规范化培训时代,也就是每个毕业生,本科毕业需要规培三年,研究生毕业需要规培两年,博士仍然需要规培1-3年才能颁发一本规培结业证书,才有资格去做一个称职的医生。

可想而知,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博士两年,人都已经30出头了,却还不能成为专业领域的一员。而且规培是一种什么样的玩意儿呢?

他就好比一个公司老板引进一个人才,但是呢?希望他有更好的业务水平,就让他去另一家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公司去实习,但是工资还是原单位发,不是实习单位发。现在是强制规定,下面小医院要把当年招进来的学生送到指定的三甲医院培训三年,工资由原单位付出,培训单位又可以有人帮忙干活又不用发工资。试想你都没创收,原单位给的工资肯定是极低的,而你干活的单位却不会给你一分钱。

还好国家规定会给在国家指定的规培基地拨款,给规培生每生3万一年的国家补贴,但是很多三甲医院都在培训学生,但是他们都不是国家指定的,所以无法享受,只有寥寥无几的医院可以给规培生拨款。可想而知一个快30的人,每个月拿着固定工资,而且工资极低,连生活都很拮据,而且是一个马上要组建家庭的人,那么这点生活费,谁能安心去规培,就算实习生安心了,而很多医院的医生本来就很懒,有谁愿意去教你,而且我不敢说大医院医生就很有实力,有些都是开着后门进去的人,实力还不如学生的人,怎么能担起这样的责任。医学生被当做打病历的廉价劳动力,而没有归属感。

这样的规培只会恶性循环,医学生受了苦,病人更遭殃,试想一个营养不良的医生哪里有精力去搭理病人,试想谁会再去读医学,后继有人吗?错,后继更无人,医学专业高考分数线会下降,小医院近几年缺人会更严重,民众对小医院的映象更差劲。

说到正题上,医学生学生生涯可谓是无穷无尽,简直是浪费年轻人的时间,浪费生命,正好的年华都埋在了无聊的枯燥的免费劳动打病历上!对社会的价值只有,哦,我可以说我让医生去高级点的地方培训,医生行业会更好的,而人民却迷迷糊糊的又被糊弄过去了,我想一个政策如此不成熟,把医学生推向深渊,是一件多么不负责任的行为。

医学生其实很累,大家请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