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猪过年,不用愁钱”,而杀年猪的习俗,对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来说,却已经成为记忆里的片段。 逐渐消失的“年猪”味道 近年来,养土年猪的农户越来越少了。农户们也感叹,现在养猪成本高、不划算,家家户户基本都不养猪了,年猪越来越少,杀年猪、摆年猪宴、吃刨猪汤的习俗也在一点一点淡去。 猪肉味道也跟以前不一样,没那么鲜美了,杀年猪的热闹景象一去不返。“年猪这一习俗,恐怕只能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了。” 回味里“年猪”卷土重来 农家养的年猪越来越稀少,但是青睐年猪的人却越来越多。“年猪”还能热闹起来吗?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互联网+农业企业开始尝试开拓这块市场。 在采访一家名为“猪字社”的互联网认养猪平台时,笔者得知,猪字社所养的猪种是正宗的广西巴马香猪,通常以养六个月为益,所以距离明年春节还有半年的时候,进入了认养高峰期,数百头年猪已被用户一抢而空。 据了解,在成都,提供年猪“私人订制”这种服务的企业已有不少都在从各种切入点进行尝试,有的偏重金融理财,有的偏重农村扶贫,也有像猪字社这样核心以注重食品安全为核心目标的。认养的方式即时通过猪字社的微信公众号里的网上农场下单,在这里就能认养到广西的巴马香猪,1998元一头,养上半年,出栏时大约六七十斤,宰杀后出肉四十来斤,平均下来每斤肉约40多元。目前已经有数百头被人认养。除了成都本地市民,全国各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也有用户认养,这正是依托了互联网与物流体系才能实现的。 互联网企业中很多是讲求以服务为导向,从农场直供到家中的服务方式,极大方便了消费者,而且从中减除了注水等危害食品安全的行径。虽然在城市里不能很好的享受往日农场一整套“杀年猪”的热闹氛围,但是自家摆起年猪宴却由此变成了可能。 |
|
来自: 昵称3542342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