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卜庆萍: 腊月欢庆习俗多

 温馨微语 2021-03-11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腊月一到,年就“咚咚咚”地跑过来,大人有节奏地开始忙年,小孩子笑靥如花,迎着年一天天快乐地往前走,腊月里的中国年欢庆而热闹。

腊月年俗里,腊八节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它从历史中一步步走过来,最早是为了祭祀神灵和祖先,经过千年的演变,遂成为如今的美味腊八节。这古老的民俗节日传承至今,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腊八这一天,人们用农家自产的豌豆、糯米、高粱、花生、核桃、大红枣等杂粮和干果,煮成香喷喷的腊八粥,颜色鲜艳,营养多样,香甜味美。好多人家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剥皮去核,半夜时分微炖,第二天清晨腊八粥就煮好了。淳朴的乡村,腊八家家煮粥多,村村户户都洋溢着喜庆与和乐。


腊月廿三,小年这一天,村村寨寨还有祭灶的民俗。传说灶王爷上年除夕一直留在家中,到小年了,就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一年来的言行和民事,因此这天家家都要举行送灶仪式,把灶王爷送上天,这叫辞灶。辞灶多在黄昏入夜时举行,一家人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饴糖和面做成的糖果等。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甜甜嘴,有的还将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的话别说。灶王爷上天后,除夕晚上再接回来,这叫接灶。接灶仪式就简单得多,到时只需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即可。祭灶在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不仅是为了免灾,也是为了祈福和表达美好的愿望,在腊月的习俗里,始终弥散着浓郁的年味儿。


杀年猪在年俗里可是重头戏,年味儿也十足,这天整个村寨会很热闹。昔日的乡村家家都养猪,到了年关猪也养肥了,杀猪过年是最喜庆的事。杀年猪这天,杀年猪的人家早早烧上几大锅开水,杀猪匠与几个体健的人把猪摁倒在院中的案子上,杀猪匠一刀下去,猪血汩汩地喷涌而出,猪嚎叫着慢慢没了气息。接着洗肠、砍肉,热热闹闹地忙上大半天,收拾好的猪头、猪蹄、猪肝、猪肠和大块的猪肉,都成了过年的美味,乡村的年也就有了滋味。

贴窗花是古老的年俗,民间各地都会在过春节期间贴上红艳的窗花。中国的剪纸艺术独到,剪窗花的题材也鲜活广泛,有身边见闻事物,还有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有山水风景,还有十二生肖及寓意吉祥的鱼虫花鸟。在古老的年俗里,种类繁多的窗花表达了各家各户的美好愿望,还把中国的重大节日春节,装点得富丽红火,喜气洋洋。


年夜饭,还称团圆饭,这一年当中的最后一餐,全家人会从四面八方齐聚过来,嚼着饺子,吃着丰盛的美味,在一阵阵爆竹声中,举家狂欢,共同辞旧迎新,接纳又一个即将到来的新年。

守岁,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一直流传至今。除夕夜里,家家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中国腊月的年文化当中,还有赶年会、扫堂尘、蒸团子、贴年画等,乡村的腊月忙碌而有序。年俗里,过年是欢庆团圆的时刻,也是最美的日子,从久远的历史中走过来,红红的中国年根深脉广,在华夏大地延续着经久不衰的龙文化。

【作者简介】卜庆萍,笔名伊羽雪,就职于山东省微山县民政局。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觉得不错,请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