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风光(1448)青岛华楼宫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6-08-06

祖国风光(1448)青岛华楼宫

青岛华楼宫


青岛华楼宫


      华楼宫位于华楼山上,北临崂山水库,西接石门山,东南与葛场山遥遥相对,东与北九水群峰隔河相望,毗连崂山的花果之乡。华楼山海拔350米。华楼山虽占地面积不大,但景物荟萃,自成体系。元代尚书王思诚曾品评华楼为十二景,即:松风口、清风岭、聚仙台、王乔崮、碧落岩、夕阳涧、翠屏岩、玉皇洞、玉女盆、虎啸峰、凌烟崮、南天门。 

青岛华楼宫



青岛华楼宫


        华楼宫位于华楼山巅,宫以山命名,属全真道华山派。元泰定二年(1325年)创建,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重修,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再次重修。 
  宫前院之南为一大涧,既深且陡,院基起自山壑,高8米多,用块石砌成,东西侧为墙,东为院门,西开偏门。庙宇为东西长方形,殿堂向南,一字排列,东为老君殿,中为玉皇殿,西为关帝殿,各3间共为9间,都是木砖结构之单檐硬山式建筑。客堂、道舍皆为一般砖木结构,神像为泥塑。华楼宫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8平方米。宫内置元大学士、光禄大夫赵世延撰写《云岩子道行碑》,藏有《清真经》一部。关帝殿后有邱处机题诗及“金液”手迹。院内有银杏、木瓜等古树,庙前植有黄竿绿槽的金怀玉竹。华楼宫创建600多年来,几经兴衰,历尽变迁。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遭日军洗劫,道士四散。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庙已败落不堪,成为蓝家庄、杨家村、响石3个村共管的会首庙。195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曾拨款修缮。“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房屋由崂山林场使用。 
  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华楼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国务院将华楼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岛华楼宫


     进门即可看见三座殿一字排开,由近及远是老君、玉皇、关帝三殿。宫内有三棵大银杏树,树龄月700年了。

青岛华楼宫


再从西向东看。

青岛华楼宫


  现任道长是位道姑,名冷智慧。


青岛华楼宫


秋天的时候,院内铺满银杏叶,煞是好看。

青岛华楼宫


从南边的南天门北望,殿后有碧落岩,再后是翠屏岩和沈鸿烈住宅,翠屏岩上方的山头是凌烟崮。

青岛华楼宫


两殿之间,有巨岩,名“碧落岩”。

青岛华楼宫


     碧落岩下方的巨石上,有一片石刻,是连刻诗词三首。


     第一首诗刻《离山老母作》。镌刻在碧落岩下,文为:“离山老母作。修行不要意忙忙,常想心猿意马降。世事不贪常守分,外劳不动内隐阳。忘言少语精神爽,养气全神第一强。若是昼夜还不睡,六贼三尸尽消亡。大德二年云岩子上石。”大德二年为公元1298年,云岩子即刘志坚。这里的”离山老母“,可能是”黎山老母“,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的女仙名,亦称作”骊山老母“,亦称无极老母。

       第二首是词刻”丹阳真人”《归山操》: 

能无为兮,无不为,能无知兮,无不知。
   知此道兮,谁不为,为此道兮,谁复知。
   风萧萧兮,木叶飞,声嗷嗷兮,雁南归。
   嗟人世兮,日月催。老欲死兮,犹贪痴。
   伤人世兮,魂欲飞。嗟人世兮,心欲摧。。
   难可了兮,人间非。指青山兮,当早归。
   青山夜兮,明月飞。青山晓兮,明月归。
   饥餐霞兮,渴饮溪。与世隔兮,人不知。
   无乎知兮,无乎为。此心灭兮,那复疑。
   天庭忽有双华飞,登三宫兮,游紫薇。“

         这是首歌词,大定二十一年,马钰于文山城北三教堂宴坐,有王道师抱着木琴来。他提笔写就《归山操》,以示归真之意。《琴操归山操》碑,现藏于山东烟台牟平雷神庙遗址。丹阳真人为马钰。

        第三首是”长春真人词双双燕(春山)“
      ”春烟淡荡,青山媚,行云乱飘空界。花光石润,秀出洞天奇怪。户牖平高万丈,尽耳目、临风一快。多生浩劫尘情,旷朗浑无纤芥。
         堪爱。逍遥自在。疏枷锁,抛离业根冤债。风邻月伴,道合水晶天籁。无限峥嵘胜景,尽赐与、山堂教卖。千圣宝珠,酬价问君谁解。“
       此词收录在丘处机编撰的《磻溪集》卷之六里。

       后缀:“肆师父一家道一句。马师父:修行休望初志。谭师父:旋添决烈。刘师父:一志无遗。丘师父:直到做徹。”马师父为马钰,谭师父为谭处端,刘师父为刘处玄,丘师父为邱处机。

青岛华楼宫


《琴操归山操》碑,现藏于山东烟台牟平雷神庙遗址。

青岛华楼宫


题刻”灵峰道院“。华楼宫的前身的名字。(草书,字径33厘米,明代刻石)

青岛华楼宫


     题刻”灵峰道院“的下边是丘处机的诗。”长春师父作。随机接物外同尘,应边无方内养神。心帝出离三界苦,洞天又想四时春。金丹大药更年玖,火觉交离逐日新。一服定朝生死海,不知谁是有缘人。云岩子上石,匠人曲道明,大德四年二月十八日书,刘志德。”大德四年为1300年。诗镌于华楼宫后。
 
丘处机的《磻溪集》中原文:
达士
随机接物外同尘, 应变无方内入神。
心地出离三界苦, 洞天游赏四时春。
金丹大药经年久, 火枣交梨逐日新。
一服定超生死海, 不知谁是有缘人。

青岛华楼宫


        “金液泉”。华楼宫玉皇殿后有一峭岩,名碧落岩,上有邱处机刻诗并镌有“金液”二字。岩下有一泉,下砌方池,泉水落池中,不涸不溢,味极甘美,因名“金液泉”。元代礼部尚书王思诚有《金液泉》七言绝句:“金液泉生碧落岩,津津下注石方龛。瓦瓶日汲仙家用,酿酒煮茶味转甘。”

青岛华楼宫


题刻“金液”。下方即金液泉,楷书,字径约25里米。

青岛华楼宫


泉池上方左边刻有“莱州府同知南津陈栋登州道指挥平山王住同游北泉蓝田题。”右边对称原刻有“有一饮生黑发”之誉,可惜现在右边石刻没有了。

青岛华楼宫

游人题刻,在”金液“左侧。
 
青岛华楼宫


山墙根还有残碑一块。

青岛华楼宫


驮碑的赑屃,保存的很好,但背上石碑早已无影踪。

青岛华楼宫


赑屃是龙子,是长牙的。

青岛华楼宫


       在华楼山山北面,有条古道。以前古人上华楼都是从北边松风口上来。山脚下古道旁有一处遗址,是灵峰道院的下脚庵。在遗址附近有两处石刻。崖壁上有题刻“灵峰庵”。

青岛华楼宫


路旁一巨石上有题刻“华楼灵峰道庵”,“下脚庵”,师父云岩子“。

青岛华楼宫


被破坏的石碑,像是墓碑残件。

青岛华楼宫


华楼宫的南面,有一小山头,三面临壑,景色壮观。名叫”南天门“。

青岛华楼宫


华楼宫东面是华楼峰。华楼峰因华楼山而得名。地处山顶东部,拔地而起,高约30米,岩石叠加方形成峰,宛若高楼。又因凌空立石,形似华表,又称“华表峰”。此峰民间传说颇多,一说为八仙聚会之地,故称之“聚仙台”。又因民间传说何仙姑曾在“楼”上梳洗打扮,又有“梳洗楼”之称。

       华楼华楼山。万历《即墨志》“在县治南四十里。自麓至巅十余里,山之巅有石似楼台,故名华楼崮。山上环石秀伟,峰峦叠架,又总名华楼,一名华表峰。周至元《游崂指南》“华楼山在石门北偏东高约三百五十公尺。北由华阴集,东由蓝家庄皆有径可登。”元尚书王思诚品别为华楼十二景,各有题咏。今以景名者不止十二。抚台汝南赵公问俗即墨,取道劳山,题石华楼置碑,大书‘海上名山第一’。同游巡察道古卫蔡公大书‘东海胜游’,鉴石壁上。”周《崂山志》“以山巅有峰似楼得名。”同治《即墨县志》华楼山,“元尚书王思诚别为十二景,曰清风岭、曰王乔崮、曰聚仙台、曰翠屏岩、曰迎仙岘、曰高架崮、曰玉皇洞、曰凌烟崮、曰玉女盆、曰虎啸峰、曰碧落岩、曰南天门、曰松风口、曰夕阳涧。”《崂山续志》“华楼古称名胜地,谈者为仙人所居。”万历《即墨志》无“高架崮”之记,“迎仙岘”则是明人邹善命名的,无元人名景之理。周《崂山志》则从同治《即墨县志》,但无端地加上“烂柯桥”。如此,景不是十四,亦非十五,难解游者之惑也。还是从万历《即墨志》言,去高架崮、迎仙岘、烂柯桥,“其景分为十二,一峰一壑之奇,不能悉举”。王思诚品华楼十二景,作《华楼崮》诗曰:“华楼山顶石崔嵬,石上松生长绿苔。犹有琉璃仙子在,坐看人世几风埃。”虎啸峰,王思诚品为华楼十二景之八,本志未录,然万历《即墨志》有王思诚《虎啸峰》诗,特录入。诗云:“蹲挡石虎树□荫,坐啸生风几古今。若使当年逢李广,也应射没镞头金。”其开首一句,《崂山续志》为“蹲蹲石虎树阴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