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技】植物营养元素-微量元素之铁

 雨神2014 2016-08-06


是最早被发现的植物必需微量营养元素,虽然它在植物体内的含量甚微,但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多少及有无将对植物的生长速率、根的活力、根冠比以及物质的合成与积累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铁的营养功能
在多种植物必需微量元素中,铁是需求量最大的,它在多种生化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许多功能蛋白的重要辅助因子。
叶绿素(chlorophyll
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品
铁不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但是它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品,可以作为一种或多种酶的活化剂。有研究发现,若植物缺铁,叶绿体结构容易受到破坏,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若严重缺铁,叶绿体会变小甚至解体或液泡话。
铁与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它不仅影响光合作用中的氧化还原系统,而且还参与光合磷酸化作用,直接参与CO2的还原过程。铁在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同时,还影响所有能捕获光能的器官,包括叶绿体、叶绿素蛋白复合物、类胡萝卜素等。
线粒体(mitochondrion
参与植物的呼吸作用
除了合成叶绿素外,铁还参与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如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都含有铁,它们都是一些与呼吸作用相关的酶的成分。当植物缺铁时,植物酶活降低,植物体的部分生化反应会减弱,引起植物呼吸作用受阻。因此,最终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光合膜上的电子和质子传递
参与氧化还原和电子的传递
在植物体内,铁存在于血红蛋白的电子转移键上,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铁可以成为Fe3+或者Fe2+形态。能够与植物体内以各种形式与蛋白质结合,可以作为重要的电子传递体或催化剂,并参与植物体的多种生命活动。
铁还是固氮酶中钼蛋白和铁蛋白的组成部分,是豆科植物固氮所必需的。在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中,铁氧还蛋白是光合电子传递链上的重要物质,也是植物体许多基本代谢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体。
铁元素的特性
大部分植物的含铁量(干重)在100~300mg/kg之间,因植物种类和植株部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如莴苣、菠菜、甘蓝等含铁量较高的蔬菜作物,它们的含量一般在100mg/kg(干重计)以上,有时最高可达800mg/kg;玉米、水稻的含铁量则相对较低,约为60~180mg/kg。通常情况下,豆科植物的含铁量要高于禾本科植物。
就同一株植物而言,铁的分布也不均与。如玉米叶片中含铁量低,甚至会出现缺铁症状,但是其茎节中却常有大量铁的沉淀。
植物主要是以Fe2+的形式进行吸收,有时螯合态铁也有可能被吸收,但是在高pH值的条件下,Fe3+的溶解度很低,大多数植物都难以吸收利用。仅除禾本科植物可以吸收Fe3+外,其他只有在植物根系表面将Fe3+还原成Fe2+后才能被吸收。而且植物根尖吸收铁的速率高于根基,有时还与土壤中其金属离子(如Mn2+、Cu2+、Mg2+、K+等)间存在竞争性。
植物缺铁症状
草莓缺铁
由于铁在植物体内难以移动,又作为叶绿素形成的必需品,所以植物缺铁常表现出幼叶失绿的症状。这与氮、磷、钾等缺素症状完全不同。

水稻缺铁:上部叶片叶脉间失绿,呈条纹花叶,症状越靠近新叶黄化越严重。植株生长不良矮小,生育推迟甚至不抽穗,且老叶常保持绿色。
玉米缺铁:新叶黄化,上部叶片叶脉间失绿发白,呈清晰的条纹状,基本叶片保持常绿。在外观上,玉米缺铁症与缺镁症相似,但缺铁时不仅不出现“念球状花纹”,而且降低pH值时能够恢复正常。
花生缺铁:铁是豆血红素和固氮酶的成分。缺铁容易引起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减弱,导致植株生长矮小,上部叶片叶脉间黄化,叶脉保持常绿,或叶片轻度卷曲。严重缺铁时,全部新叶失绿呈黄白色,叶缘附近出现褐色斑点或坏死。
柑橘缺铁:叶脉为绿色网纹状,脉间黄绿,枝条细弱。严重时,幼叶及老叶均变成白色,中间叶脉常绿,且叶片易脱落。
番茄缺铁:其植株顶芽及新叶常出现黄白化,且沿叶脉残留绿色,叶片变薄,叶片基部还出现黄色斑点,一般没有坏死和变褐现象。
葡萄缺铁:新梢先端叶片呈鲜黄色,叶脉两侧呈绿色脉带。严重时,叶片变成黄白色或淡黄色,后叶尖叶缘发生不规则的坏死斑。受害新梢生长量小,花穗变黄色,坐果率低,有时花蕾全部脱落,果粒小。

来源:孟葆隆大农业


您要在此(免费)发布信息吗?请联系我们

电话:18035032866
QQ:395725495
微信:lnr-39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