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由来及造像

 老刘tdrhg 2016-08-06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造像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由来及造像

“大成”是“集大成”的意思,出自孟子赞扬孔子的一段话。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由来及造像

周润发饰孔子

我们平常总是尊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孔子逝世于公元前479年。当时的鲁国国王哀公作为一个诸侯领袖,亲制诔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尼父”。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封号:“褒成宣尼公”。这是孔子第一个封号,“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孔子的后裔因此被封为“褒成侯”。

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封号:“褒成侯”。“褒成”是国名,“侯”是爵位。当时,“褒成侯”的“待遇”是赐食邑八百户。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封号:“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孔子字仲尼,故称。

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封号:“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封号:“先师尼父”、“宣尼”。这里的“宣”为谥号。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封号:“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封号:“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由来及造像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封号:“太师”。“太师”为官位,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重臣加衔﹐以示恩宠,并无实职。

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封号:“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元)封号:“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此“王”并非后世的王侯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封号:“至圣文宣师”。“至圣”古代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后专指孔子。

孔子 雕塑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由来及造像

西夏仁宗三年(1146年)封号:“文宣帝”。据《宋史·夏国传》和《西夏书事》记载:西夏仁宗三年三月,西夏仁宗颁布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西夏王国给予孔子以皇帝的名分,与西夏皇帝相同规格的庙、殿、庭院。这一封号是孔子历朝封号中级别最高的。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封号:“玄圣文宣王”。“玄圣”是指有治天之德而不居其位的人,《后汉书》首先以此称孔子。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封号:“至圣文宣王”。汉代史学家司马迁首先以“至圣”尊称孔子。

黄慎 甲申(1764)年作 孔子造像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由来及造像

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封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本是古代秦乐的用语。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后来引申称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的完整的体系。孟子始用大成赞颂孔子。

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封号:“至圣先师”。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封号:“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孟子·万章下》中载文:“玄圣”、“至圣”、“大成”均是对孔子的赞辞。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封号:“大成至圣先师”。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由来及造像

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夫子小像,丁亥,国榛。

据《谥法》说:“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文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圣善周闻曰宣”.至于“大成”,是赞扬孔子及古圣贤之大成,“至圣”则是说孔子是最高的圣人。

孔子像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由来及造像

由历代王朝给孔子的封号可见他们对孔子的最高赞誉及对孔子思想学说的尊崇.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的地位也在这些尊封中确立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