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帝王都给孔子哪些封谥?

 传统文化资料 2018-05-24
王霜柏 2016-04-08 10:38:15
在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以后,历代帝王为了表示对其开创者 的尊崇,使其更好地为现实政治服务,不断给孔子加封增谥。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桁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褒成” 的意思是褒奖其功劳,“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 北魏太和十六年( 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 尊号,“尼父”是敬称...[展开]
在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的统治思想以后,历代帝王为了表示对其开创者 的尊崇,使其更好地为现实政治服务,不断给孔子加封增谥。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桁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褒成” 的意思是褒奖其功劳,“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 北魏太和十六年( 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 尊号,“尼父”是敬称。 北周大象二年( 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 “公”是爵位。 隋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 唐乾封元年( 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 武周天绶元年( 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 是爵位。 唐开元二十七年( 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 “王”是爵位。 北宋至和二年( 1055年),宋仁宗改文宣王为“衍圣公”,后代相沿不改。 元朝大德十一年( 1307年),元成宗给孔子加衔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嘉靖九年( 1530年),明世宗尊孔子为“至圣先师”。 清顺治二年( 1645年),清世袓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康熙帝尊 其为“万世师表”。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尊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的嫡裔在汉高袓时被封为“奉祀君”,至宋代改封为世袭“衍圣公”, 并一直沿袭到民国时期,两千年来备受当政者的隆崇和优待。 [收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