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死后,后世君主追谥号20个,每个都意义非凡,尽显帝王心术

 海曲上人 2021-09-08

《晋书·礼志下》:“立德济世,挥扬仁风,以登封泰山者七十有四家,其谥号可知者十有四焉。”

在中国古代,对于亡故之人追加谥号一种普遍的做法,谥号乃是对此人一生功过是非的定论,即所谓“盖棺定论”。不同于以往的是,谥号即可为帝王用,可为官宦用,亦可为平民百姓用。一般以帝王将相死后追加谥号为普遍现象,而且对于非帝王人物,一般是追加谥号之后即行追加封号。

而在中国历史上,死后被后世追加封号、谥号最多的,孔夫子可谓个中翘楚。自孔夫子谢世之后,从鲁哀公时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追加谥号封号的浪潮,一直到民国时期,仍然在追封谥号!但是在这些追加的谥号、封号背后,则蕴藏着更深层次的内涵。孔子被追谥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文章图片1

第一阶段:认可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现状是,追加谥号、封号的人物开始走向了高层,由国君甚至是帝王追封,即孔子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认可。以高规格、知名化、形象化为主要特征。这一阶段横跨了百年之久,主要由两位统治者追加谥号。

一、鲁哀公认同

第一曰鲁哀公,即当时孔子的母国国君。要注意一点,鲁哀公给孔子追加的并非谥号,也不同于封号(谥号和封号是不同的,但一般后世习惯性连接起来认知),更多的是一种肯定性质的尊称,是为“尼父”(一般被算为孔子的第一个谥号)。鲁哀公给孔子这样的“谥号”也与二人的历史渊源有着莫大的关联,同时也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

鲁哀公给予孔子这样的谥号原因有二,其一为真正的悼念。孔子是贵族子弟,但为人和善且有人格魅力,对于鲁国更是有这凸出的贡献。鲁哀公与孔子可以用莫逆之交四字来形容,哀公尝尝问计与孔子,无论是国政还是生活琐事,都会找孔子倾诉并且听取意见,逐渐的形成了对孔子的精神依赖。这种依赖,早已超出于一般意义上的师生之情,孔子的谢世对于鲁哀公未尝不是一大打击。所以哀公用“父”以表尊敬,追谥于孔子。

文章图片2

其二曰团结,哀公毕生致力于国富兵强,长期为鲁国富强而奋斗,但是夹杂在这些大国之中,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其谥号曰“哀”,便可略知一二。哀公知道,富国强兵首先就要培养人才,招贤纳士。

其次,哀公也晓得选贤举能不若培养人才效果好,而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的孔子,自然成为了哀公的首选。追谥孔子曰“父”,一方面表示的是尊敬,这毋庸置疑,而另一方面则是向老百姓昭示要学习孔子精神,学有所成为国操劳,国将不忘于汝。

如果说鲁哀公给孔子追加的谥号是文化,那么汉平帝追加的,则是“政治”。哀公给予“尼父”,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谥号,更不是封号。

二、汉平帝认同

第二人即汉平帝,平帝所追加的,则是谥号封号集合体。汉平帝元始元年,即公元元年,追加孔子谥号“褒成宣尼公”,注意“褒成公”是爵位,“宣”才是谥号,如汉宣帝之宣。自此,孔子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认可,实现了从诸侯国的认同到大一统王朝的认可。

文章图片3

第二阶段:成圣阶段+儒政阶段

这一阶段给孔子追加谥号、封号的权力彻底收到了帝王手中,民间不得随意加谥供奉。而帝王揽权,也意味着孔子成为了统治者的精神控制之工具。主要特点是,孔子的影响逐步扩大化、地位巩固化、形象政治化、级别准圣化

汉平帝给予的追谥,更多的是认可和敬仰,毕竟已经天下独尊儒术。于是乎孔子后人跟着沾光,封侯爵而祀香火。但很快,孔子的地位上涨到了政治高度,超出了原本的文化高度。

一、汉和帝追其为侯

追谥孔子曰“褒尊侯”,注意三个字更多的是封爵内涵,这里就有两层意思。其一,去掉了“尼”、“父”二字,公爵改为了侯爵,意味着孔子不在仅仅是文化人物,而是大汉王朝的政治元勋。其二,取“尊”,将孔子的地位开始拔向圣人级别 。

文章图片4

二、北魏孝文帝追其为文圣

孔子死后被追加的第四个谥号,彻底将孔子封圣,孔圣人之名由此传开。此谥号由北魏孝文帝追加,谥号“文圣”,尊称“尼父”,全称为“文圣尼父”。孝文帝是推进北魏革新、鲜卑汉化的皇帝,尊孔且封圣,是对自己革新推进汉化的一种宣誓,这是孔子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成为统治者的政治工具。由此,孔子被追谥完全进入政治阶段,称为儒政阶段。随后,北周静帝追谥“邹国公”,隋文帝追谥“先师尼父”,唐高祖追谥“先师”。

可见,进入儒政阶段的孔子,并没有被闲置,反而超出了统治者的预期,开始迈入成圣阶段,而“先师”二字,彻底将孔子推送至神坛。隋文帝与唐高祖追谥“先师”,与当时儒道一统,准备和开始科举取士有极大相关。孔圣人,再次成为统治者的政治工具。

三、唐太宗追其为先师、先圣

文章图片5

至唐太宗时期,孔子地位彻底升华,一举霸占了“先师”、“先圣”两大谥号。原本以孔子为先师,以周公为先圣,唐太宗废周公而以孔子为先圣。虽然绕口,但其背后隐藏着的,是封建王朝集权统治的加强,不尊周公而周礼卒,皇帝集权。孔子这次,真正的成圣了,随后唐太宗又追谥“宣父”。

从鲁哀公的“尼父”,到唐太宗的“宣父”,虽是一字之差,但其中缘由和内涵却是千差万别。孔子从鲁哀公的统治工具,逐渐发展成为了封建王朝的政治工具,随之而来的是孔子被奉为圣人,文圣、先师的地位,逐渐巩固。对孔子的追谥,也渐渐进入了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封王称帝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孔子被完成了由人臣向帝王的转变,“儒祖”的名声渐渐扩大。加之封建集权、科举取士,使得不少官员都拜孔立庙,随之而来的是孔子地位极速上涨,达到了皇帝不得不尊孔参拜的地步。

一、唐玄宗追其为王

第一个将孔子封王的皇帝,是为唐玄宗李隆基。历经李世民的高度评价,经过高宗追谥“太师”使已死的孔子位极人臣,再经武则天追谥“隆道公”而赐公爵并使其拟神化,孔子在大唐的地位极速提高。至开元二十七年,孔子被李隆基追谥“文宣王”。

文章图片6

《谥法解》曰:仁义所在曰王……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圣善周闻曰宣。

由此可见,至玄宗时期,对于孔子的定位已经不仅仅是先师、尼父一类的文圣,反而掺杂了许多封建政治定位之元素。

孔子完成了从布衣儒祖、精神领袖到封建王爵、政治大家的转变。此时的孔子充其量也就是凡间的地位有所提高,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凡人,但随后不久从第十三个谥号开始,孔子被迫向神坛进发。

二、宋真宗追其为圣

第十三个谥号由宋真宗追加,宋朝崇道之风弥漫,这是宋王朝特色,而这种尚道习气也掺杂进了政治之中。从孔子的谥号当中,就能知晓一二,真宗追谥曰“玄圣文宣王”。玄之又玄,众妙法门,“玄”字充满了道家色彩。而真宗追谥的“玄圣”二字,就是出自道家经典!

《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玄圣素王之道也”。注:《庄子》一书,道教尊为《南华真经》。

由此可见,在道家的神坛之中,孔子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自此孔子汇聚了儒家之儒祖、道家之玄圣双重身份。宋朝有一圣祖皇帝,曰赵玄朗,于是真宗改孔子“玄圣”为“至圣”,是为孔子第十四个谥号。

自尼父到邹国公,再由先师到文宣王,封建时代的政治色彩充分融入了孔子名声之中。由先圣到玄圣,再由玄圣到至圣,孔子不仅仅在儒教之中稳坐首把交椅,同时也在道教神坛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文章图片7

三、西夏仁宗追其为帝

封王之后,就该称帝,第十五个谥号,恰恰就是将孔子封帝。西夏人庆三年,夏仁宗追谥孔子曰“文宣帝”,孔子第一次得到了人间的帝位。被列入道教神坛为玄圣,被人间帝王封为皇帝,死后的孔子可谓风光无限,但将孔子封帝实为不智之举。夏仁宗之后,元朝成宗皇帝去孔子帝号,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此谥号在至圣文宣王的基础上,加了“大成”二字,追加此谥,乃是元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不得已而进行的举措。

四、元成宗追其谥号曰大成

元成宗为元朝第二位皇帝,谥号虽然曰“成”,但其在位之时元朝现状却不容乐观。滥增赏赐,国库入不敷出,财政匮乏。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在今泰国北部),却使得贵州各地大规模叛乱。国家一片动荡,为巩固统治稳定人心,成宗看准了儒教从思想上统治百姓的利处,随即尊孔兴教,从而孔子也被其追谥。

其所追谥之“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由此可见,元成宗去孔子之帝号,又将其做为了巩固统治的政治工具。至此,孔子被追加谥号的历史,进入了第四个阶段。

第四阶段:先师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孔子被封王的谥号、封帝的谥号悉数烟消云散,他也一举从神坛跌落,并且被政坛除名。

文章图片8

一、嘉靖帝剥夺其王候谥号

明朝嘉靖年间,孔子的文宣王之谥号,被剥夺殆尽。这也是意料之中,嘉靖皇帝酷爱道术,极度崇信道教,以孔子称王名不正言不顺为由,谥曰“至圣先师”。这是孔子的第十七个谥号,自此之后,孔子从神坛跌落,更是被政坛所除名,他成为了纯粹的精神领袖。

明清时期,被政坛除名而纯粹担任精神领袖的孔子,无法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也是有相当鲜明的历史缘由。其一,君主集权高度加强,此时的君主统治地位牢固,已经不需要孔子这样的政治工具。其二,明清时期开科取士以宋明理学为主,又以八股文为模式,此时其利用价值大幅度降低,于是乎统治者对于孔子的态度也一落千丈。虽有儒生争取,但已于事无补。

二、顺治帝改其谥号为先师

第十八个谥号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汲取了元成宗所追加之谥号,却将王改为了先师,也印证着孔子日益衰退的地位。众所周知,满清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封建王朝,加之顺治皇帝不喜儒学,孔子的谥号定然要再次下降。顺治十四年,去掉了“大成”、“文宣”等粉饰词汇,只谥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谥号自此逐渐定型、定性,至民国二十四年,蒋家王朝追谥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成为了孔子谥号的最终版本。

文章图片9

结语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儒学一派风起云涌造就了一代先师孔子。死后数千年中 ,孔子跌入了被追加谥号的浪潮之中。两汉肯定了孔子的地位,南北朝至隋朝,孔子地位瞬间提高,盛唐年间孔子一度封王拜候。

西夏皇帝赐号“文宣帝”,孔子的政治地位达到顶峰,宋真宗追谥“玄圣”,孔子神坛地位达到巅峰,嘉靖帝一卷策书,孔子又被打落神坛、政坛,成为了纯粹的儒家精神领袖。纵览数千年历史,孔子可谓是被谥号所毁的大儒,每一谥号的追加,都有统治者的利用成分,呜呼哀哉!

附:参考文献:

《晋书·礼志下》.房玄龄等.

《逸周书·谥法解》.孔子,刘向

《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

《荀子·哀公》.荀况

《左传·哀公十六年》.左丘明

《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庄子

《孟子·万章下》.孟子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