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易生之中医四诊观

 隐士的书屋 2016-08-06


古云:不识工巧神圣,不是好中医。

木易生常言:“古中医处请医看病,不一定非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请中医看病,也可不摸脉,以舍脉从证是也。”其实,这里有一个法门,广而告之。

医统天下,举凡病人对脉诊尤是膜拜,很多更惊为天人。其实不止是脉诊,中医四诊各有神奇之处。在古中医的实践中,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望而知之谓之神

病人来看中医,第一眼便是望。望诊在四诊中排第一,这是古中医拿人的真功夫。

古中医看病最高的境界便是望诊,这个望诊不只是现代中医所说的望面色、神态、体态、舌苔等,还有更深层次的能力。古中医望诊用的是开天目,而不是我们的肉眼。这样去看病的中医,现在已经无迹可寻了。最低等的就是现代中医的所谓望诊,看神、色、形、脸色、舌苔... 等技巧,不一而论。

上古扁鹊吃了仓公给的中药后所开的天目,就是一种古中医能力,但是现在已经无法让人相信这些人身的特殊现象了。反而这一点现代医学做到了,就是现在的MRI、CT等检测。不管西医理论与中医理论相差多么远,西医在检测工具上还是与古中医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老邪认为诊不是最神的。何谓中医高手?很多同道中人讲望诊是最神的。犹记得早些年间的老先生,病人一来看中医,第一眼便是望过去。观人之神、色、形、态、皮肤、五官九窍等况早知内脏有病必反映到体表诸外。过问病家三五句话,舌按脉,说明身体存在之隐患。眨眼间功夫便心知肚明,随手处方跃然纸上,如子弹上膛。病家遵嘱归去来兮,便知几碗下肚,如虎添翼,且病去大半。而今想想,老先生诸般未卜先知之举,乃功力到家,都是老讲究。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闻而知之谓之圣

愚意,这里的闻主要是指耳闻目睹,闻听病人叙述病情,这是闻。虽然闻诊的本意,闻的是五声,阴阳律吕,角、徵、宫、商、羽,根据太过或不及而判断病机所在,从而寻针纳药。但后世中医也已完全失去了这种看诊能力,现代中医只知道闻气味了,如闻体味口气二便等等了。要不说古中医之医术后继乏人了!

问而知之谓之工

问诊是中医最基本的功夫了,其实,问诊有一个前提,就是在头脑中要先有目的的去问诊,问医者想知道的状况和预判的病情即辨机论治。包括①食欲、二便情况、睡眠、精神体力状态。②最痛苦的症状;说出患者的难言之隐,③问寒热,判断这病人的阴阳状态。其实仅此而已。可是现代中医问的却是五花八门,正如一些教科书上所罗列的那样,千奇百怪,几乎问遍一切,却茫然无绪。要不说古中医之医术末落了!

切而知之谓之巧

其实切脉是四诊最后一关,来验证完善判断的准确性,印证确认诊断辨证的无误,仅此而已。

而如今现代中医许多什么三部九候脉,都是太多的神秘色彩,让人误以为是玄之又玄。其实就是个幌子,往往是装模作样,如此之类,足以诬罔视听!怎么可能呢?

而今中医将切脉作为中医的最高技巧,令很多病人都觉得中医是玄学。要不问一问《黄帝内经》里论述的脉学,通晓的中医有几个?

真正的脉学是需要结合实践日积月累而来的,都是老底子。层次高的直接看病体所在的脏腑经络,可以看人身的不同侧面,可一叶知秋,可以未卜先知。有人可能会不相信这种事情,但古来中医已如此。而现代的中医有几个是这样来研究脉学的呢?

这以上聊聊所言,皆是古中医修行者都早知之事儿。兹此,以正视听。

                                                                木易生

                                                                2016 8 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