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讲座 | 篆刻用字摭谈(六)

 脩心 2016-08-07


(六)误用旧释、误释
  “公而忘私”朱文古玺(图一)。“厶”(私)在玺印文字中作空心的倒三角形、半圆形、圆圈形、扁方抹角形、盾牌形。印文右侧作凹进去一块的旧释“厶”(私)字。何琳仪先生改释“曲”,旧释“厶”的应释为“曲”,读“钩”。《尔雅·释木》:“木下句曰朻。”《诗·周南·樛木》毛传曰:“木下曲曰樛。”《说文解字注》:“下曲即下句也,樛即朻也。”所以“句”通“曲”,“朻”同“樛”。《说文解字》:“句,曲也。”以上均为其佐证。“钩为玺印之别称,以玺钮如钩而名。”(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三晋玺“正行亡曲”读“正行无曲”,“正”“曲”对文见义。拙编《古玺印图典》“钩”“正行无曲”即引用何说。“公而忘私”的“私”误用“曲”,乃承旧说之误。
  “爱不远人”朱文古玺(图二)。印文“远”(遠)字为旧释。此字实从贞(貞),《古文字类编》收甲骨文10例,西周到战国金文8例,战国文字9例,尤以《包山牍》“贞”字(图三)与印文“遉”字所从最似。《战国文字编》收“遉”字2例(图四),与印文全同,知印文应释“遉”不释“远”,印文显然为旧释所误。“遉”同“侦”,巡逻、侦察之意。“爱不遉人”,与原词意义迥然有别。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