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30岁如何找到自己的毕生事业?

 因为难才好玩 2016-08-07

版权声明:



概要:

       手把手教你找到自己的毕生事业。我的文章系统性较强,不是随便看看就能了事,希望你认真读三遍。

本文提纲:

前情回顾;

错过了关键期怎么办?

我的寻路历程;

何谓寻路;

寻路过程中丢掉了什么?

怎么找回驱动力?

选择毕生事业的原则;

事业在哪儿?

如何一步步找到毕生事业?

 

前情回顾

19-35岁人生最重要阶段系列文章,内部关联度很大,充分理解前一阶段的内容是开始下一阶段的基础,在开始讲这篇内容前先回顾下上篇的内容。

人生重要的三个阶段,19-24岁要做的是塑心,25-30岁要做的是寻路,31-35岁要做的是向前。塑心就是要在19-24岁建立强大而健全的内心,我们将来的路,能走多远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心在哪儿事就在哪儿,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寻路就是要在25-30岁找到自己的信仰、使命,这一辈子追求的事业。向前就是31-35岁实践通过什么路径到达彼岸,坚定自己的信仰、使命,一步一步向目标靠近。

19-24岁塑心的主要内容是:

作为人,何谓正确?

积极主动;

成为什么样的人;

价值原则;

理性看待自己的缺点;

选择谁做朋友;

人生重要的三个阶段之所以把塑心放在首位是因为塑心太-太-太-太-太重要了,没有强大的内心后面的阶段都是扯淡,有了强大的内心后面的阶段可以实现从无到有。

 

错过了关键期怎么办?

《19-24岁做什么事才能少走冤枉路》(点击阅读)文章发布后,有朋友留言说“对比了一下,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真的是慌费了!”,很多人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也许你会问“错过了关键期怎么办?”,我的回答是从“心”开始。注意是“心”,不是“新”,“心”是内心,“新”是重新再来,但时间不会倒流不会给我们重新再来的机会,那就只能从“心”开始,也必须从“心”开始,如果不从“心”开始,即便重新来过,我们可能还会那样,是不是有点绕口,我有点晕了。

19-24岁是人生的关键期,是塑心的关键阶段,但并不是说人错过关键期就会一事无成,19-24岁是塑心的当季年龄,时间错过去就不会重来,但作为人生成长阶段在哪个年龄段塑心都不迟,因为有些人发展快些,领悟早些,有些人发展慢些,领悟晚些,否则就难以解释那些大器晚成的人。如若因错过了19-24岁塑心关键期就自暴自弃,开始抱怨,堕落,不思进取,那谁也帮不了你过好这一生。

 

我的寻路历程

我苦苦寻找可以让我付出一生的事业,为此做了很多尝试。

2005年大学毕业后觉得大城市机会多,心高气傲,想闯一闯,就去了北京也成为了北漂一族,刚毕业没经验,投了很多简历才获得一家网络公司网站编辑的职位,网站编辑是文字编辑加一些美工基础的工作,大学时虽自学了PS但自主设计还是很吃力的,做网站编辑相当于从0开始,为了弥足自身网站编辑水平的不足就会提出一些栏目策划建议,所以就给主管留下了眼高手低的印象,工作了3、4个月由于工作不顺心再加上在北京的孤独就从北京打道回府了。

寻找毕生事业对我来说是个失败、痛苦、挣扎、重新选择,再升级的过程,从失败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让自己看事情更深刻。

从北京回来后就在当地一所院校教计算机,由于不是师范出身,校长第一次听我讲课时我心里很紧张,讲完后其他老师给我指出了很多不足,天呢,炸了。然后就是疯狂的补课,学如何备课,如何表达,如何阴阳顿挫重点突出,不断听优秀老师的课,交流、揣摩、学习,等一周后校长第二次来听我课的时候,说“讲得不错”,听到这句话心里踏实了。其实我是没打算当老师的,进了学校后心里想迟早还是要出来的,因为我志在企业,但当老师这个经历对我帮助真的很大,以后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感觉自己是老师,别人都是我的学生,哥自信呢,呵呵。

当时某个国有河北省通信公司正在招聘,我就报名参加省里统一考试,经历了笔试、面试、体检等过程,最后成功入选,入职后被分到当地通信公司做互联网类工作。不论在哪儿工作我都不喜欢被动,就是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到了大企业觉得发展空间大,经过几个月的适应、了解后我写了一份业务发展建议送给领导,领导批准后,我就开始实施,由此我给领导留下了想法多,思路新的印象,慢慢的把很多重要工作都交给我做。随着经验的丰富以及不断的学习,思维能力、策划能力、资源整理能力得到提高,后来策划了把纸媒、电话导航、互联网整合在一起为当地提供一体化信息、购物等服务的项目,把策划文案给领导递过去后领导说不错,去实施吧,做着做着发现不对劲,一件事不跨部门资源可以自由支配,容易实现,一旦牵扯的人增加,况且又是跨专业的所以执行起来很难,最后以失败告终。

我是那种有想法不去实施就浑身不舒服的人,有很多想法在体制内实现不了或执行不了,只能自己出来做。我有很多想法,但内心觉的这些不是毕生事业,所以一直在寻找尝试,失败了重新再来。

离开体制后做了个资源整合的业务,就是把当地的电影票、景区门票、鲜花预定等服务进行整合,以极低的价格拿到这些资源后通过上百家连锁便利店、各大团购网站等渠道销售,后来发现这种模式缺乏核心优势越做越被动。无意中发现全国有个做驾校媒体的做得不错,心想能不能把这种模式在当地复制,说干就干,迅速的整合了当地排名前十的驾校,在几个学校内建立了广告位,由于广告客户狭窄,把所有汽车4S店跑了一遍没人立马投广告,有的说等等,可我哪儿等的起啊,就把一家大型商业中心的广场租了下来,之所以选商业中心就是因为客流量大,高端人群多,然后再找4S店谈,你参加我的车展我送你驾校广告位,我是第一个在大型商业中心做车展的,后来别人纷纷效仿。果真效果不错,吸引了上百辆车来参展,从整个活动策划、谈判、招商、演出布置等全由我们2个人来完成,我们2个人完成了别人6个人的工作,可以说这是届成功的车展,汽车商卖了不少车。

做着做着发现驾校媒体 车展模式很难做大,通过一个朋友认识了一个做传统媒体的朋友,这个朋友就是我现在公司的合伙人,见面聊了几次后一拍即合开始合伙做公司,公司主要制作大型广告制品,等于我又一次跨行了。内心觉得这也不是我毕生事业,只能算是工作,在看微信公众号文章时无意中读到一篇李笑来的文章,李笑来在做社群,我深受启发,于是有了这个公众号,在写文章做公众号的过程中逐渐理清了自己的思路,找到了自己值得付出一生的事业,那就是知识共享。在我成长的时候倍感无助,内心也曾多么希望贵人出现,拉自己一把,但多方试探后贵人不肯现身,只能自己摸索前进,中间也走了不少弯路。知识共享是我的使命,让你在成长过程中不再孤单、无助是我要做的事,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你走的更顺畅,少走弯路。

很庆幸我找到了毕生事业,是什么支撑我一路走来的呢?

1、梦想

在大学期间我的梦想是在我的领域取得成龙、迈克尔杰克逊、柳传志等所在领域一样的成就,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找到自己的毕生事业是第一步,可我还没找到毕生事业,更谈不上实现了,所以就积极的,不断的去寻找、尝试。我不甘心平庸,这股劲不断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2、积累

毕生事业没找到是不是就可以不读书、学习了?非也,不注重日常积累,别说实现毕生事业了,恐怕什么是自己的毕生事业都找不到。

3、这件事能做一辈子吗?

我不断的在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答案是否,我会继续寻找。我想要的不是一份工作,以我的能力找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不难,但我要的是值得做一辈子的事业,那就不太容易找到了。

4、思索

每天研究新事物,心里不断在想什么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不断的思索终有一天会找到的。

 

何谓寻路

看了我的寻路历程,大家对寻路有了认识,现在开始谈人生第二个重要阶段25-30岁寻路。

寻路就是利用25-30岁这6年时间找到自己的信仰、使命,这一辈子追求的事业,找到自己喜欢做的,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值得用一生去做的事业。找到我幸,找不到继续找,除非你甘心平庸,失去在19-24岁建立的初心。

毕生事业不等于朝九晚六的工作,如果一份工作可以让你全身心投入,你又无比喜欢,又能发挥你的优势也可称之为毕生事业。毕生事业是外在表现形式,其内在思想基础是信仰和使命,信仰和使命在之前的文章中讨论过,大家可以再翻阅。也就是说在确定毕生事业以前,得先找到自己的信仰,通过把信仰转换成使命,使命是完成信仰的责任,最后再把使命落地,找到现实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毕生事业。

 

寻路过程中丢掉了什么?

人寻路的过程就相当于攻打某个战略高地的过程,有些人还没到山脚下就放弃了,有些人到了山脚下抬头一看,哎吆妈呀太高了,就吓跑了,还有些人爬到山腰但再也支持不下去了也放弃了,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成功到达山顶。这就像我们刚毕业,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情四射,过了3年一些人没了激情放弃了当初的梦想,再过5年,又有一批失去了为梦想打拼的激情,10年是个坎,过了10年,大部分人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习惯了安逸,不愿再为梦想再折腾,重新出发,梦想和激情只存在于梦中。追逐梦想的动力消失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搞不定它,我们来看看我们是怎么失去追逐梦想的动力的。

1、做着不喜欢的事

十八九岁我们尚小,没有专业的概念,专业都是父母帮我选的,上了大学后很有可能自己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但在中国上了大学很难再重新选择专业,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曾试图更换专业,为此还到省教育厅咨询但无功而返,只能接受现实。大学毕业都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稳定的国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很难进,依然得靠父母安排,安排的工作是稳定,但自己并不喜欢,离自己的梦想相去甚远,慢慢的也就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忘记了梦想的滋味。

2、我们就是那只跳蚤

生物学家将一只跳蚤放进没有盖子的杯子内,结果,跳蚤轻而易举地跳出杯子。紧接着,心理学家用一块玻璃盖住杯子,于是,跳蚤每次往上跳时,都因撞到这块玻璃而跳不出去。不久,心理学家把这块玻璃拿掉,结果,跳蚤再也不愿意跳了。其实,我们就像这只跳蚤,一开始谁都有梦,谁也想实现梦想,但尝试过几次,遇到很多困难,跌了很多跟头后觉得梦想实现不了了,就再也不愿再挑战自己了。

3、稳定压倒一切

当我们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梦想就会和现实在心中较劲,梦想说我得放弃现在的安逸,追随我的心声,去实现我的想法,完成我的梦想,这个时候现实就会跳出来说,省省吧,你放弃了安稳的工作就面临着从0开始,以前单位也回不去了,想想看你得冒多大的风险,激情在这种挣扎中慢慢褪去,过了35岁基本很难跳出来了。

4、一个模子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维斯讲过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动物学校》,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可以看出我们的个性是怎么被抹杀的。

“有一天,动物们决定设立学校,教育下一代应付未来的挑战。校方拟定的课程包括飞行、跑步、游泳、爬树等本领。为方便管理,所有动物一律要修满全部课程。

鸭子游泳技术一流,飞行课的成绩也不错,可是跑步就无计可施了。为了补救,只好课余加强练习,甚至放弃游泳课来练跑。到最后磨坏了脚掌,游泳成绩也变得平庸。校方可以接受平庸的成绩,只有鸭子深感不值。

兔子在跑步课上名列前茅,可是对游泳一筹莫展,甚至精神崩溃。

松鼠爬树最拿手,可是飞行课的老师一定要他自地面起飞,不准从树顶下降,弄得他神经紧张,肌肉抽搐。最后爬树得丙,跑步更只有丁等。

老鹰是个问题儿童,必须严加管教。在爬树课上,他第一个到达树顶,可是坚持用最拿手的方式,不理会老师的要求。”

我们学校教育用一个模子培养我们,社会也经常把那些独特的追求自我的人称为疯子、狂人,我们的家长也时不时的教导我们别想得太异想天开,有份稳定的工作多好。慢慢的我们的个性,独特的特质,自我意识慢慢被抹杀了,大部分人不能幸免,只有少数人依然我行我素,因为他们心里明白个性和独特是实现梦想的利器。

5、内心压根就没强大起来

内心不强大追求理想一定走不远,一些人也会拿自己的性格和缺点来说事,说我性格内向不善交际,说我有啥啥缺点,要是没这个缺点就好了。其实这些都是与理想说拜拜的借口,真想行动这些限制可以突破。

动力是怎么失去的那就怎么把它找回来吧,只要你想!

 

怎么找回驱动力?

我用了很大的篇幅在谈塑心,来讲内心,内心为寻路提供强大的动力和自律,内心不坚定遇到困难极易摇摆和退缩。只要一退缩,懒惰就会滋生,再重新起航已经很难。为在寻路过程中不失去动力就要不断加油,具体方式参考如下:

1、保持头脑灵活

保持头脑灵活的最好方式是学习和不断接触新事物,防止头脑呆化。本杰明·富兰克林有许多光环与头衔,他既是美国最受尊敬的政治家,又是成功的企业家;既是多产的作家,又是著名的发明家。10岁时就辍学当学徒的富兰克林,除了爱看书外并未显示出任何特殊天赋或能力,他是怎么取得如此成就的?答案是富兰克林坚持刻意留出1小时空白时间来学习,这就是著名的富兰克林5小时原则,即一周5个工作日,不论再忙也留出一小时学习。

前段时间马云带湖畔大学学员到海尔拜访张瑞敏,张瑞敏说他一年要看100本书;巴菲特每天花5到6个小时阅读5份报纸和500页公司报告;比尔盖茨每年阅读50本书;扎克伯格每两周至少读1本书。富兰克林的5小时原则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最聪明最成功的那些人,其实正是那些能够持续用心学习的人。

2、不忘初心

你还记着你当初你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世间事务繁杂,险象环生,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初心,走得越长越久越容易忘掉初心,忘记了当初是为什么而出发的。在行进的过程中,不管做什么事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初心是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跑偏了要纠偏,时刻鞭笞自己革命尚未成功,我要仍需努力。

3、转换思维方式

面对困难时我们习惯说,太他妈难了,我做不到;当我们为梦想不断奔波,吃了不少苦头时会说我实现不了了;当生活给我们一个艰巨的任务,面临挑战我们可能说我不行。如果我们说不,大脑就会停止思考,停止了思考问题永远也无法解决。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转换思考方式,做不到,怎么才能做到?梦想实现不了,怎么才能实现?面对挑战,怎么才能战胜它,用什么方法?只要我们肯想,办法总比问题多。

4、拿到奖赏

有时候我们会很贪心,巴不得目标能立刻实现,目标越大实现所需时间越长,可我们就想立刻看到最终结果,直奔大目标而去,最后灰头土脸回来了,大目标没实现,信心也没了。在之前写的《我们为什么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中介绍过习惯是怎么形成的,是什么驱使我们去做一件事,是对做这件事奖赏的渴求,一上来就奔大目标而去很难拿到奖赏,几次拿不到奖赏就会没有耐心,失去动力。这时需要我们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小目标容易实现,实现后拿到奖赏会增加我们做事的信心,然后再实现再大一些的目标,以此类推。

5、做自己

从小到大我们都习惯了比较,小时候父母、老师会把我们和别的孩子比较,说谁谁谁学习好,我们也会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看同学现在混的多好月入几万,走在大街上也会把自己的汽车和别人的进行比较,比较来比较去慢慢的失去了自我,比较本质上就是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这本身就是一场不公平的竞赛,我们试图通过模仿别人来提高自己,但我们错了,能让我们过得更好的捷径是做自己,我们身上独特的特质、优势能让我们脱颖而出,独特就是我们做的比别人好的地方,也是培养和提高我们自信的地方,更是我们实现梦想最好的工具,如果凭我们独特的长处都无法实现目标,短处更无希望,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独特的能力,坚持做自己才是王道。

 

选择毕生事业的原则

你要问我,我的毕生事业是什么?这个我真回答不了,答案只有你知道。我只说一些选择毕生事业的原则,供大家参考:

1、喜欢

有一句被讲滥的话,我再讲一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情有兴趣才会主动去做,才会投入精力去研究、学习掌握这件事的核心规律,不断重复也会做好并不会厌烦。讲到这也许你还是不能确定自己喜欢什么,兴趣在哪儿,我再把喜欢这个原则再进行细化。

如果你喜欢做某事,从心理和行为上都有特征表现,这些表现包括,积极主动、带来乐趣、久做不累、全身心投入等四个方面,可以用这四个方面来衡量判断你是否对某件事喜欢。

2、优势

优势有两个特性,一是独特,如果我有人有那就不是你的优势;二是突出,如果人有我有就要比别人水准高很多,在某个领域某个范围成为专家,如果自己具有他人不具备的能力得达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水准。你同时具备了这两个特性,才能说明一种能力是你的优势。否则就是自欺欺人了。

3、价值

你喜欢做一件事,并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是不是就能认定这件事是你的毕生事业呢?不一定。喜欢做一件事,并表现出独特优势,还要看做这件事能不能养活你,另一个要看对别人来说有没有价值,再具体一点说就是别人愿不愿意出钱购买你做这件事产生的附加值。如果做一件事虽然你喜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不能靠此养活自己和整个家庭,别人也不愿意出钱购买那就不能确定是毕生事业。如果具备了这两点是可以确定是自己的毕生事业的,但这份事业能做多大还要看另外一个因素。

4、时代

张瑞敏有句名言就是“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就是说一个企业做什么事业,能做多大完全取决于所处时代。在清朝肯定没有智能手机产业,但茶叶、陶瓷贸易很突出。一份事业能做多大取决于你能否发现,并抓住所处时代的机会。

综上所述,如果你具备了以上三个要素,你可以成为优秀的管理者或者领导,但只有同时具备了四个要素你才有可能开创伟业或成为领袖。

 

事业在哪儿?

喜欢、优势、价值重点说明自我特点,时代虽然能说明机会,但也不能帮助你找到机会。了解了选择事业的原则还不够,还得需要知道事业在哪儿,从哪儿寻找机会。

1、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很多首创的商业模式就是基于现实问题发挥想象力的结果。比如:阿里巴巴的B2B商业模式、Groupon首创的团购模式、推特的微博模式等等都是发挥想象力的结果。我们的事业在哪儿,事业在我们的头脑中,拥有深度思考力是发现毕生事业的基础。

2、哪儿有问题哪儿就是机会

我为什么要开通这个公众号,那是我深刻体会到在我成长过程中那种无助感,那真是求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在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只能靠自己摸索解决,所以我深感无助,只有体会过才知道无助感是种什么滋味。我想解决的问题就是让那些渴望成长的人不会再感孤单和无助,之后我会陆续拿出一套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人们多大的问题,多大痛苦的问题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解决的问题越大意味着事业越大。

3、优化

如果一件事你能做的比别人好,成本比别人低,并且别人难以模仿,同时具有一定的市场,那么它可以作为你的事业。

4、没人做

你发现一件事还没人做,你去做成功的概率会更大。

5、保持好奇心

努力去寻找所处时代的机会,如果不能开创一番事业,那就加入处于上升期的企业。

6、站得高

不管是在民营企业还是在事业单位、国企我都习惯站在老板或者是领导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我看问题才更系统,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我现在写系统性的文章也是得益于以前工作时的站位。站的高才能看的远,看得远才能培养自己的领导力、整合资源的能力、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考方式,这些能力都有助于我们在职场上得到提升。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站到更高的位置看问题,以此类推,你会发现自己进步越来越快,能力越来越强。

 

如何一步步找到毕生事业?

大学毕业初入社会,没有经验,没有资本,在这个时候不是你想做什么工作就能拥有什么工作,而是能获得什么工作就把它做好,不论这份工作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很多人都是用感情来工作而不是用头脑来工作,用感情工作就是凭个人喜好来做事,喜欢的多做不喜欢的少做,感兴趣的就用心做不感兴趣的就敷衍了事,用头脑来工作就是即便不喜欢这份工作也会去积极主动的用心去做,掌握这份工作最核心的东西。

用感情来工作的人没想明白两件事,一个是任何经历都是财富,我从来没想过当老师,但教书这2年对我帮助很大,我以前内向表达能力不好,通过教书我获得3种能力,表达能力,把晦涩内容通俗的将的能力,演讲不怯场的能力,表达能力是我的弱项,教书极大的增强了我的自信;另一个是你以为做一份工作仅是工作本身吗?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你这么认为那怎么解释一个人从一个领域跨到另一个不熟悉的领域依然还能做好?比起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锻炼出来的基础能力,表面的工作可能变动,而这种基础能力会随之转移,这就解释个跨领域也能做好的原因。我们做一份工作锻炼的并不仅仅是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能力而是掌握工作背后的基础能力,如果你用感情来工作那就永远也掌握不了这种基础能力,所以,工作不论喜欢不喜欢都应把它做透。

下面具体谈谈怎么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毕生事业?

1、做好自己能得到的工作

做什么不要紧,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基础能力,了解自己的喜好,挖掘自己的优势,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个过程都是在前一阶段塑造的强大内心驱动下,用心、用脑完成的,粗枝大叶,没有耐心完善工作细节,没有深邃的透彻力下一步骤就无从谈起。

2、建立信仰

进入社会工作3年以后就需要进行更深度的思考信仰是什么?信仰和在19-24岁的塑心是不同的,塑心是建立个人品德,内在动力和阶段性的价值选择和导向,而信仰是整个人生的导航,是人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判断总则,信仰决定人生的追求、意义和幸福感,建立内在的信仰人才会更坚定,而外在的物质性的信仰即便建立也容易让人迷失。阅读为什么你与别人差距越来越大,看完这篇就明白了(点击阅读)详细学习怎么建立信仰。

3、把信仰变成使命

使命是实践信仰的任务集和责任,没有落实到使命的信仰只是空谈。我的信仰是思想让世界更美好,那么我该怎么落实信仰呢?为落实信仰我建立了知识共享的使命。阅读《想改变世界,先拯救自己吧》(点击阅读)详细学习怎么建立使命。

4、再把使命具体到毕生事业

使命是践行信仰的任务集,那具体做什么才能完成使命呢?这就是毕生事业做的事。

5、确定毕生事业

    我的使命是知识共享,但完成知识共享使命的毕生事业有多重方式,但我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喜好、优势、价值、时代四个因素来确定合适自己的毕生事业。毕生事业包含两个大的方面,要么求职,要么创业,通过喜好、优势、价值三个因素可以衡量自己从事什么职业,通过喜好、优势、价值、时代四个因素来确定自己创业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