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自发性心绞痛,陈可冀有妙招

 为什么73 2016-08-07

导读:自发性心绞痛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一种类型,属中医“胸痹”之范畴。陈可冀院士擅长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对自发型心绞痛的治疗有独到经验。



自发型心绞痛(包括变异性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局部血流供应减少所致的心绞痛。自发型心绞痛与中医的厥心痛、卒心痛等病较为相似,临床治疗通常采用温阳、活血、疏肝、通脉等方法,但疗效多不满意。陈可冀院士擅长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其治疗自发型心绞痛的经验可归结如下。

1.温通心阳,重在培元

自发型心绞痛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阳虚寒凝症状,如胸痛剧烈,常在夜间感受寒邪时发作,平素畏寒肢冷,体乏无力,胸闷气短,舌质紫黯,脉沉弦或弦紧等。陈教授认为此病虽多以心阳虚、血脉凝滞为主,但其本则多源于元阳亏虚。主张温阳益气散寒、活血通脉止痛法,尤其注重温补心肾之阳。临证处方,即使无肾阳虚症状,亦多加温补肾阳之品。善用甘温辛润药如淫羊藿、补骨脂、山茱萸、菟丝子、巴戟天等,配伍黄芪、桂枝、薤白等益气温阳。不主张用姜、附等辛热之品,以防辛燥耗散伤阴。常用保元汤加减,药用:人参6一12g(先煎兑入),生黄芪30g,桂枝8一12g,白芍30g,川芎10g,生甘草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若属肾阳亏虚为主,可加熟地黄、附子以阴中求阳,附子用量为熟地黄的1/3一1/4。

2. 解郁升阳,善用风药

自发型心绞痛常和情志有关,心绞痛症状有时并不典型,但发作却较频繁,常伴见胸闷、善太息、两胁不舒等症,疼痛多在清晨5一7时或情志波动时发作。此时为肝所主,肝木当旺,阳气升发之时,若肝气郁结,疏泄、条达、宣散功能失常,阳气升发无力,不能温养筋脉,可致心脉挛急作痛。治当疏肝解郁、升阳解痉。常用疏肝解郁汤加减,药用:柴胡12g,郁金12g,香附10g,川楝子6g,陈皮12g,延胡索10g,荷叶10g,丹参12—15g,川芎10g,白芍15g。本方疏肝解郁以解心脉挛急,舒脉活血以行血中瘀滞,使气血调达,胸通自止。

3. 滋肾柔肝,解痉舒脉

自发型心绞痛反复发作,有阴虚见症者并不少见。其阴虚则致血脉失荣、筋脉拘挛,责之于脏腑多与肾、肝、心三脏。阴虚可致心脉失养、阴虚内热、筋脉拘挛,此皆可致痛。临床表现为心烦不眠、五心烦热、潮汗自汗或盗汗、舌红少苔或无苔,或舌有裂纹。心绞痛多在上午发作,或起床穿衣、洗漱时发作,常伴耳鸣、目涩、头晕健忘、腰酸腿软等症状。治疗当滋肾养肝、柔肝解痉、活血舒脉。常用一贯煎加减,药用:生地黄15g,沙参20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麦冬12g,当归15g,白芍30g,炒川楝子6g,丹参20g,桂枝6g,生甘草6g。若症见心悸、怔忡、心烦少寐属心阴虚为主者,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4. 巧用活血,意在和脉

自发型心绞痛,多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其机理与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释放缩血管活性物质及不完全堵塞性血栓有关。中医属于“血瘀”证范畴。活血化瘀在自发型心绞痛的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儿点:①活血化瘀药多辛香走窜,易耗阴伤血。因为虚、实均能致瘀,故临床应用活血药治疗心绞痛时,常佐生地黄、当归、白芍药,以防辛香走窜伤阴。②理气活血与益气活血有所不同。益气活血时,益气药量应大,活血药量应小,以取气行血行之效;理气活血时,活血药量常应大于理气药量,以调节气机于轻灵之中。③疼痛反复发作,瘀血征象明显,多有瘀血、顽血阻滞血脉,投以水蛭粉、桃仁、红花、鬼箭羽、土鳖虫等逐瘀散血药味,使血脉畅通。但多不用三棱、莪术等破血耗气之品。④久病不愈、冠状动脉痉挛为主者,伍用通络熄风药,如全蝎、地龙、白芍等以活血通络解痉,缓解动脉痉挛。

【病案举例】

乌某,男,58岁。1995年2月10日因心前区闷痛半年初诊,近半年来,患者每于凌晨或上午反复发作心前区闷痛,含硝酸甘油可缓解,疼痛向左肩放射,伴头晕耳鸣,口干目涩、大便干,舌质暗、苔白,脉弦细。高血压病史1年,心电图示:ST-T改变。西医诊断:冠心病,自发型心绞痛;高血压病II期。中医诊断:胸痹(肝肾阴虚、心脉瘀阻)。予中药滋肾柔肝、活血舒脉。处方:南沙参、北沙参各10g,生地黄10g,麦冬10g,川楝子10g,枸杞子10g,延胡索10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肉苁蓉20g。服药7剂后,胸闷痛、目涩明显好转,但仍感头晕耳鸣,上方加菊花10g,桑叶10g,继服10剂,症状明显好转。随访半年,病情平稳。

来源:现代名中医冠心病治疗绝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