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所不知道的子线秘密,不可忽略的要素

 泛海子 2016-08-07

很多人其实是拿着台钓的装备传统钓

随着钓鱼技术的发展

传统钓已经慢慢的被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由中国台湾引进的一种新钓法

俗称台钓

调四钓二相信各位朋友们都听过

这是一种调钓方式,以灵敏著称

在当时可谓是神之又神

一夜之间传遍了大江南北

在钓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台钓也经过不断的优化变得更全面,更精细

台钓与传统钓的区别主要体现于灵敏度

而灵敏度却不单单体现在浮漂的调钓上

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包括了饵料的状态,线组的选择和搭配

浮漂的调钓等等

大多数新手朋友

一听到台钓就会联想到调四钓二

认为台钓就是一种调钓方式

完全不考虑饵料的状态鱼线组的选择

有的甚至连调四钓二都不会

这不是讽刺,也无半点看不起的意思

因为每个人都有这么一段过程

笔者一开始钓鱼也是拿着台钓的装备传统钓

一铅到底,坐等上鱼

直到人家问我,你是调几目

为什么浮漂下沉那么快

如果调漂得当,应该是匀速下沉

当时就懵逼了,我的天哪,他是在说什么**

于是虚心请教,回家还上网查资料

才算入门台钓

而当我们明白了台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以后

才能更好的展开下面的工作

浮漂的调钓之前已经讲过了

今天讲一讲野钓关于线组的搭配和选择

以及新手一定不会知道的子线的秘密

传统钓中是没有子线主线一说的

钩子、铅坠、插漂座都在一根线上

那既然台钓中把这些分的那么细

自然也有其中的道理。

在做钓中,无论线组选择几号

有一个原则是不会变的

主线的号肯定得比子线的号大

也就是主线必须比子线粗

一般我们选择至少大2个号以上

比如,子线0.8那么主线必须1.0以上

且两种线的品牌必须一致,

目的是为了保护主线和浮漂

那么子线的长度又该是多少才合适呢

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必须明白长子线和短子线的区别

短子线:到位快,信号传递快,较灵敏

但隐蔽性不好,信号多而杂

若调漂过灵敏会导致鱼吃食挡口

长子线:摆幅大,诱鱼好,隐蔽性好且鱼吃食不挡口

但在信号传递中损失较多,传导比较慢

在了解长短子线的优缺点以后

我们就可以明白

钓小鱼一般用短子线,因为小鱼口小需要灵敏一些

大鱼比较因为个头大吃食谨慎

我们就需要长子线

(在钓几十斤的螺蛳青时可用到一米以上的子线)

浅水一般用短子线(水浅子线长容易缠插漂座)

深水一般用长子线,但如果口小口弱,可换短子线

生口鱼用短子线,滑口鱼用长子线

搓饵用长子线,拉饵用短子线

以上说的比较笼统

为了方便新手朋友,我列举了一些例子作为参考

以春季为主,水深2米以下,子线以单钩长度计算

鲫鱼:15cm左右,鲫鱼胆小但贪食

此长度,子线摆幅较大

双子线到底形成一个自然夹角,便于吸入

鲤鱼草鱼:20cm以上,个头越大子线越长

鲤鱼体形较大,且非常狡猾

而长子线隐蔽性好

且能有效降低鱼体蹭线,吐水等假信号

跑铅滑铅钓鲫鱼:10cm以下

因为野外因为小鱼多,易走水

所以我们有时不得不采取极端钓法

跑铅滑铅这两种钓法都是以损失灵敏度为代价

所以为了一定程度增加灵敏度,故选短子线

而在确定了子线长度以后

我们还得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双钩钩距

其实这个和子线长度选择成正比

子线越长双钩钩距越大,子线越短钩距越小

鱼体越大钩距越大,鱼体越小钩距越小

在垂钓小鲫鱼时,钩距一般为一指或一指半

在垂钓鲤鱼及草鱼时,在两指以上

线组的搭配非常的重要

切不可忽略,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

在气压低鱼口差的时候区别较为明显

冬季温度低,鱼活性差时此问题更加突出

PS:新手由于抛竿,提杆,取鱼等手法不熟练

容易造成子线打结或打卷

出现此问题最好是把子线换掉

因为灵敏度会受很大影响

(夏天还好,冬天影响比较大)

但万一子线用光,或者不愿更换怎么办

技巧:子线打卷恢复方式

将打卷的子线,两头拉直

用香烟壳外部的包装纸

(没有香烟壳稍硬的塑料袋也行)

裹在子线上,来回快速搓动(就像撸管一样)

要搓到子线发热发烫

然后看看子线是否恢复,如果没有重复上面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子线两端必须拉紧

无倒刺的钩可以钩在衣服上

然后一手拉紧子线,一手拿塑料纸来回搓

此方法笔者一直在用,效果好且不伤线

还省钱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