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其实是拿着台钓的装备传统钓 随着钓鱼技术的发展 传统钓已经慢慢的被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由中国台湾引进的一种新钓法 俗称台钓 调四钓二相信各位朋友们都听过 这是一种调钓方式,以灵敏著称 在当时可谓是神之又神 一夜之间传遍了大江南北 在钓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台钓也经过不断的优化变得更全面,更精细 台钓与传统钓的区别主要体现于灵敏度 而灵敏度却不单单体现在浮漂的调钓上 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包括了饵料的状态,线组的选择和搭配 浮漂的调钓等等 大多数新手朋友 一听到台钓就会联想到调四钓二 认为台钓就是一种调钓方式 完全不考虑饵料的状态鱼线组的选择 有的甚至连调四钓二都不会 这不是讽刺,也无半点看不起的意思 因为每个人都有这么一段过程 笔者一开始钓鱼也是拿着台钓的装备传统钓 一铅到底,坐等上鱼 直到人家问我,你是调几目 为什么浮漂下沉那么快 (如果调漂得当,应该是匀速下沉) 当时就懵逼了,我的天哪,他是在说什么** 于是虚心请教,回家还上网查资料 才算入门台钓 而当我们明白了台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以后 才能更好的展开下面的工作 浮漂的调钓之前已经讲过了 今天讲一讲野钓关于线组的搭配和选择 以及新手一定不会知道的子线的秘密 传统钓中是没有子线主线一说的 钩子、铅坠、插漂座都在一根线上 那既然台钓中把这些分的那么细 自然也有其中的道理。 在做钓中,无论线组选择几号 有一个原则是不会变的 主线的号肯定得比子线的号大 也就是主线必须比子线粗 一般我们选择至少大2个号以上 比如,子线0.8那么主线必须1.0以上 且两种线的品牌必须一致, 目的是为了保护主线和浮漂 那么子线的长度又该是多少才合适呢 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必须明白长子线和短子线的区别 短子线:到位快,信号传递快,较灵敏 但隐蔽性不好,信号多而杂 若调漂过灵敏会导致鱼吃食挡口 长子线:摆幅大,诱鱼好,隐蔽性好且鱼吃食不挡口 但在信号传递中损失较多,传导比较慢 在了解长短子线的优缺点以后 我们就可以明白 钓小鱼一般用短子线,因为小鱼口小需要灵敏一些 大鱼比较因为个头大吃食谨慎 我们就需要长子线 (在钓几十斤的螺蛳青时可用到一米以上的子线) 浅水一般用短子线(水浅子线长容易缠插漂座) 深水一般用长子线,但如果口小口弱,可换短子线 生口鱼用短子线,滑口鱼用长子线 搓饵用长子线,拉饵用短子线 以上说的比较笼统 为了方便新手朋友,我列举了一些例子作为参考 以春季为主,水深2米以下,子线以单钩长度计算 鲫鱼:15cm左右,鲫鱼胆小但贪食 此长度,子线摆幅较大 双子线到底形成一个自然夹角,便于吸入 鲤鱼草鱼:20cm以上,个头越大子线越长 鲤鱼体形较大,且非常狡猾 而长子线隐蔽性好 且能有效降低鱼体蹭线,吐水等假信号 跑铅滑铅钓鲫鱼:10cm以下 因为野外因为小鱼多,易走水 所以我们有时不得不采取极端钓法 跑铅滑铅这两种钓法都是以损失灵敏度为代价 所以为了一定程度增加灵敏度,故选短子线 而在确定了子线长度以后 我们还得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双钩钩距 其实这个和子线长度选择成正比 子线越长双钩钩距越大,子线越短钩距越小 鱼体越大钩距越大,鱼体越小钩距越小 在垂钓小鲫鱼时,钩距一般为一指或一指半 在垂钓鲤鱼及草鱼时,在两指以上 线组的搭配非常的重要 切不可忽略,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 在气压低鱼口差的时候区别较为明显 冬季温度低,鱼活性差时此问题更加突出 PS:新手由于抛竿,提杆,取鱼等手法不熟练 容易造成子线打结或打卷 出现此问题最好是把子线换掉 因为灵敏度会受很大影响 (夏天还好,冬天影响比较大) 但万一子线用光,或者不愿更换怎么办 技巧:子线打卷恢复方式 将打卷的子线,两头拉直 用香烟壳外部的包装纸 (没有香烟壳稍硬的塑料袋也行) 裹在子线上,来回快速搓动(就像撸管一样) 要搓到子线发热发烫 然后看看子线是否恢复,如果没有重复上面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子线两端必须拉紧 无倒刺的钩可以钩在衣服上 然后一手拉紧子线,一手拿塑料纸来回搓 此方法笔者一直在用,效果好且不伤线 还省钱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