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似乎总是觉得这句情绪表达的背后,隐藏了一个人内心的憋屈,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受害者的位置:“如果我用你待我的方式来待你,恐怕你早已离去。”言外之意,我多能忍你,即便你如何不好待我,我依旧没有离开。如果换成你,肯定不会如此。既然事情都已经严重到可以谈“离去”的地步,可见这种关系里潜藏了多少的漏洞与是非对错,纠葛不清。多少想到了关系里的颓废与破败,有几分孤军作战的味道。一个人的高尚与伟大迁就的,是另外一个人的猥琐与不待见。我待你比你待我要更宽容,博达,更能懂得容忍:“假如你是我,你未有我大度。”此言一出,反而映出一个人喜欢计较,不够宽宏的心态。这些就好比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总是嘀咕叽喳里面如何不好,不得人心,但自己又一直不愿意离开。表面看似与他人在和睦相处,背后却像个祥林嫂,不停奚落对方无数罪名。人性的缺陷与不够透明,大抵表现如此。不可否认,忍耐是美德。换个角度思考也能感受到人的同理心。都是好品格的体现。它的问题在于,任何一段关系或情感,都是建立在相互扶持、对等和相互宽容,一起成长的基础上。既然你已经做到大度,用宽宏的情理与态度对待他人,为何还要回头来计较他人的落差呢?人性的矛盾与不自知就体现在,总喜欢将自己推到一个神坛的高度,至高无上的心态,还要以道德的制高点去指点,计较对方的种种不是。从另一角度来说,这种思维也是一种很不够明智的处理表达方式。就是事情也做了,抱怨也发了,某种吃力不讨好的结果。就比如,你给人一颗糖,人家说,这糖并不适合自己,但还是吃了。你非得还说,要是换成我就未必如何如何,怎样怎样了。我所能想到的妥帖情感表达:“你用我待你的方式待你,我们可能会走得更好,更融洽。任何情感与关系,如何更大度,不计较成全彼此,在于我们能否做到同理与换位思考。我未必做得有多好,你显然亦不曾做得有多糟糕,既然因缘交集走到一起,彼此托举,接纳所有,是对自己选择与判断的小确幸,也是对他人曾经付出的点滴肯定。”我还能想到的任何一种情感关系:“付出不是为了回报,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抑或非得提醒人,让其记得你的好。好的,匹配的关系,只有合适不合适,也没有值得或不值得一说。情感大度的前提是不计较。甜的时候,笑一笑,苦的时候,流几滴泪,继续走。”要么,实在难受就独自离开。但凡以任何冠冕堂皇的理解,为自己辩解,吆功喝赏,以此博得看似高超的情感收支,都是一种虚弱无力的表现。关系与情感的最高理性是做到交付坦诚与通透,相互不计较的付出与收获,是对自己的加持,也是对TA人的肯定。而非总是在心里驻扎一位会计师,不停核算成本,收回,亏损,计较。最后把自己不自觉拉到了一个市场,好像做了一次亏本的买卖。然后还不停逢人便说,你看我亏了,也没怎么,要是换成你,未必有我般懂得放下。在这个功利的时代,似乎人们喜欢将关系也一起变得更现实,计较得失与好坏,生怕自己的付出,对方没看到;自己的好,对方没给予回应与对等的功劳。不管你待我如何,还是我待你如何,冷暖自知。期间的过程,不必对于任何自我之外的人进行管束、约制、要求和评判。完成当下自己所存在的问题、短板、局限,果敢提炼,进行自我修炼,才是我们自身需要修善的福德。其次是保持耐心和宁静的信任,将问题和矛盾托付给时间和自然,在关系的成长中,不断精进自己。这些能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力量和正见。以此对视生活中存在的执迷、刺激、诱惑、无知、愚痴,等诸多负面的袭击与呈现。如此,才可能做到博达、慷慨、同理与宽宏。人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来自从生活中不断吸取经历与养分,让其强壮。如此,你才不会自哀自怜,觉得自己是多么倒霉和可怜,也不觉得自己多么需要外界所谓的怜悯与同情,博得所谓的公正回报。因为TA知道,人的痛苦,外界和他人是给不了你的。倘若你始终觉得自己是被动,受害的一方,那么烦恼与不得以也将一直存在。因为你表面看似乎在承担一些东西,实际上人与心是有很多的不甘愿与愤怒,无力,沮丧,不够独立,甚至没有任何安全感所言的。讨爱和讨关注,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内心不够独立和强大的表现。人的改变与悟性,首先应该是来自自己,然后才是外界,他人。倘若一个人始终保持天性的简单与随顺,不计较,求回报,一直走到老。那么,TA的心才可能做到洁净,没有那么多的复杂和对错是非判别。因时间带来成长,伴随慈悲与同理心的扩充,丰盈,就是对惜缘最好回馈。如果可以,人尽可能独自承担任何所选择的道,所历经的人,不要评判,转诉,甚至抱怨,计较都可以忽略。生活因为很难四平八稳,我们唯一可以肯定并做到的是,以自身的清洗和扩充,来平衡俗世里的艰易,矛盾与不足。而他人的种种不是,既然我们已经消化,托举过,就不要夸大“我”在其中产生的作用与能量。要知道,对方的缺陷与不足,你又何曾没有过呢?所以,何必再像话唠样去求爱,讨关注,盼公平。很多时候,待人处事,只要你已经做到甘愿,又何必回头向外界宣告自己的付出与功劳呢? 与人的关系,要么全盘欢喜托举,做一个甘愿接纳所有的人。要么转身,不要再作只言片语的评断与炫耀,吆喝功德。即便你曾经是多么的憋屈,不甘愿,无休止付出与隐忍。
认识自己需要时间和过程 | 人生如远行客,记得带上灵魂 |
不负己心,就无有恐惧 |
心的力量不在刚强而在柔软 |
你的格局有多大? |
作者:蒋婵琴,关注生命实践、精神成长、觉察思省、窥破虚幻、沉静记录,只为完成内心的蜕变与成长。公号:落雪听禅(ID:luoxue_tingch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