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马威Fintech中国50强评选之行业观察系列4】消费金融

 franlady 2016-08-07




2013年9月27日,银监会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范围,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了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资产证券化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推动了消费金融市场主体多元化和资金渠道畅通。2015年9月6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6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发文《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同时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提及消费金融,“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


自此,消费金融公司迅速发展,从监管角度划分为获银监会批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其他消费金融公司。


相关的法律法规发展历程


在此,先介绍一下两个概念:


  • 消费金融:是指消费金融公司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


  •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从上述的概念可以看出,消费金融公司的特性是小额、分散、大量、高频、短期。


小额:主要用于个人消费,购买商品和服务等金额较小,并不包括房贷和经营性信贷;分散:是指消费者群体构成、消费需求、消费习惯等具有多样性;大量:主要指消费者群体庞大、消费总金额量大;高频:消费场景和行为频率高;短期:申请时间来看,消费金融审批时间以及还款周期较传统金融机构更短。


由于存在不同的消费场景和不同的消费需求,不同类型的消费金融产品应运而生,主要有以商品为基础线上和线下模式相结合的商品贷以及现金贷。




如下图所示,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较,消费金融目标客户群体更为下沉,主要是面对那些还未能办理传统金融的消费者或从未办理过借款服务的消费者,如在校大学生、刚步入职场的白领/蓝领、新婚夫妇以及农民等等。通过消费金融可快速高效的满足其生活所需和消费升级。当然,这都需要有大数据分析等其他技术手段的支持。



目前国内尚未建立健全完善的个人征信数据系统,消费金融公司需要通过对行业客户相关的海量服务信息流数据进行捕捉及分析、挖掘和共享更多的底层大数据、更高的频率,从而建立更加准确、更具有时效性的各类模型高效地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寻找其中的金融创新机会。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始终贯穿于消费金融各个场景以及消费金融客户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借助对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交易成本,进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并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大数据采集与数据挖掘,消费金融公司可以识别其客户需求,进行客户的画像,然后进行精准的营销以及突破传统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严格审核制度,形成对消费者信用的判断等。




同时,与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模型基于对借款人的深度了解和全面认识不同,消费金融的平台存在着逻辑输入。通过大数据的方式,从外部或者是申请人本身处获得关于客户的数据信息,并输入到风控模型里进行评分,从而判断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在日益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下,消费金融公司正在面临的挑战:


  • 场景覆盖全面性: 场景化是消费金融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创新性的消费场景,越成熟的消费场景,留给新兴的消费金融公司的机会和空间越少。因此开拓目前已经存在但仍不算热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场景对消费金融公司来说既是问题又是挑战,特别是一些细分的场景,需要特定资源才可切入的场景,愈发能够让用户不重点关注借款利率,而更在乎提前在这场景消费所带来的享受。在消费金融满足客户短期需求的特性下,通过丰富场景的覆盖面,能增强消费金融公司不断获得新客户的竞争能力。


  • 消费需求和产品需求是否匹配: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客户对消费金融的需求越发增大,产品能否匹配到客户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 精准营销度:目前,从消费金融公司自身的模式来看,主要有三类公司:




第一类公司是互联网电商领先企业,能把控消费第一入口的公司,通过自己构建的相对完整的消费场景,令用户在“购买—风控—分期服—还款”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第二类公司是领先的线上支付公司,提供“这月买、下月还”的网购服务。


第三类公司是针对特定场景的消费金融企业,通过和渠道伙伴建立合作关系,依靠合作伙伴获取用户流量,消费金融公司和旅游汽车、房产农业、大学生分期综合消费金融模式,渠道伙伴根据每个用户的消费金额进行分佣或者按每个购买用户进行定额结算;通过自有的销售或服务业务发现用户有消费分期的需求,于是开展消费金融服务,这类公司在金融端的业务通常通过金融类专业的伙伴合作来进行。如何根据自身的优劣情况,灵活选择适应的营销方式,扩大客户群体是消费金融公司值得思考的问题。


  • 稳健的风险管理能力:消费金融大多是无担保、无抵押用于消费的贷款,虽金额较小,但积少成多,将对平台的安全性产生一定风险,一些风控能力比较弱的平台很难轻松把控消费金融。如何建立和加强自身的风控能力和催收能力,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非常重要。同时,目前多数消费金融违约数据没有计入央行征信体系,这将对消费金融的风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不断的扩大资产端同时也意味着坏账扩大的可能,消费数据沉淀,大数据模型挖掘和应用,也将成为消费金融风控的关键。


  • 线上与线下的数据整合:目前消费金融公司数据和数据整合是大挑战,由于其获得的数据可能存在数据覆盖率不足,数据质量、标准不齐,数据缺失,快速变化的个人信贷行业和数据收集整合造成的偏差,数据割据造成的偏差等问题,因此消费金融公司要在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有足够的能力来积累和甄别有效地数据。


  • 融资能力:由于具备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不允许吸收公众存款,目前其开展业务的资金来源限制于注册资本、股东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发行金融债券以及同业拆借资金。由于在国内发行金融债券、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信贷资产转让等融资途径操作起来成本较高,而注册资本和股东存款一般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如何打通融资渠道,灵活地运用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手段,成为其短期快速补充资本金的核心考虑。待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消费金融公司可走向资本市场寻求更多的资金,以满足其更多的资金需求。


展望未来,依托互联网手段对共享和场景的精细化将成为新的趋势:


  • 场景上将扩展:从二手车、家电产品方面扩展到留学、医疗等领域,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对多样化的场景的需求不断增加,消费金融公司应充分发掘消费场景。消费金融正在向更加细分化和垂直化的方向发展,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消费产品的消费金融产品分化得越来越细,而细分、垂直化带来的也是行业的优化,每个领域,每一条行业线,都有更为专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出现。


  • 客户的生命周期将延伸:覆盖客户的整个生命周期,由在校学生、海外留学或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租房、买房、买车、装修、结婚等成长需求全覆盖,有效利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应用,使得消费金融服务更具普惠性和覆盖性,不仅覆盖到生活消费的各个场景,还能够覆盖更多的中低端用户群体,包括农民工等流动人口,以及大学生等中低端用户群体,其金融服务更具普惠性和延伸性。


  • 基于场景、客户行为、消费的大数据管理发掘新的业务模式:基于客户有关的海量服务信息流数据进行捕捉及分析、挖掘和共享大数据可以衍生出其他的创新金融服务以及跨行业的创新合作,从而带来高效的服务方式。


随着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的升级,当消费场景发生改变时,消费金融的服务方式也会紧随改变。坚持以业务创新为方向,善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在金融业日益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打造差异化竞争的战略定位,将会是行业内稳中求进的发展趋势。



联系我们



李嘉林

金融服务业主管合伙人,南中国

电话: 86 (755) 2547 12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